1、国内疫情感染阳性,高峰期什么时候过2022年12月以来,各地经历了新冠感染高峰 , 近日,多地发布最新研判,已度过第一波感染高峰,发热门诊持续下降 。
河南:全省感染率近九成,已顺利度过疫情高峰
1月9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统筹做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阚全程介绍,从社区监测数据看 , 截至2023年1月6日,河南省新冠病毒感染率为89.0% 。从发热门诊数据看,2022年12月19日就诊人数达到高峰,之后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
综合研判认为,河南省已顺利度过疫情高峰,实现平稳有序转段 。预计到本月底,每日新增感染人数将维持在较低水平 。但阚全程也表示,虽然当前感染高峰已过,但仍处于重症救治高峰 。
北京:疫情态势趋缓 , 门急诊、重症救治任务仍然艰巨
北京市代市长殷勇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 , 北京的疫情已经过了感染的高峰期 , 整个人群应该说在免疫能力方面已经构筑起了新的能力 。下一阶段我们就是要科学地构建疫情的监测预警体系,包括一些哨点、医院发热门诊等,对于新的变异病毒加强监测,防止有变异以后可能会冲击我们目前已经恢复正常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
重庆:发热门诊接诊人数大幅下降
1月3日晚,重庆市卫健委副主任李畔在重庆市新冠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 据统计,重庆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发热诊室日接诊人数,在12月20日达到了峰值,截至1月3日只有7000多人 。重庆的感染情况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个直观的判断,感染高峰期应该已经过去 。
江苏:全省均已度过高峰
据新华日报1月9日消息,数据显示2022年12月8日起,江苏省发热门诊就诊人数快速上升 , 12月22日达到峰值后就诊人数开始“退烧” 。从核酸和抗原检测情况看,阳性率从去年12月12日0.2%上升至23日46%,12月23日-28日保持在40%以上、处于高位平台期,12月29日逐步下降至今年1月4日的18.6% 。
综合各方信息显示 , 这波疫情于去年12月27日整体达峰,江苏省各设区市均已于元旦前达峰,农村地区稍晚于城市地区,但目前也度过高峰 , 呈下降趋势 。
浙江:全省第一波感染高峰已经平稳度过
据浙江新闻客户端1月9日报道 , 9日上午,浙江省省长王浩主持召开省疫情防控调度会 。会议指出,当前,全省第一波感染高峰已经平稳度过,接下来要聚焦防重症,全力以赴做好医疗救治工作 , 进一步盘活住院床位和ICU床位,增强重症救治能力,确保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要加强抗病毒药品的精准投放,确保老年人等重点保护群体第一时间用药治疗 。
广东佛山:发热门诊就诊量已稳步持续下降
佛山市新冠感染防控指挥部副总指挥、副市长周紫霄在1月9日的佛山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2年12月中下旬,佛山市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数达到峰值,目前正处于高峰后的回落阶段,发热门诊就诊量已稳步持续下降,从12月20日峰值的3万人次下降到1月8日的2110人次 。
广东惠州:已于2022年底跨过第一波高峰
据1月9日的惠州市人民政府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消息,根据广东省、惠州市疾控中心预测 , 惠州市已于2022年底跨过了第一波疫情高峰 。根据当前发热门诊就诊人数和阳性个案发现情况 , 惠州日新增感染人数呈逐步下降趋势 。不过,农村社区仍存在一定数量感染者,对医疗需求仍维持在较高位水平 。
四川:日新增感染已处于回落阶段
2022年12月26日,四川省疾控中心发布问卷调查(第二次)结果显示,全四川省阳性检出的高峰期集中在2022年12月12日至23日,目前日新增感染已处于回落阶段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研究员唐雪峰随后表示,根据调查结果综合研判,四川省居民的整体感染发病已超过八成 , 全省感染发病的高峰应该已经过去 。
海南:两市已度过感染高峰
2022年12月30日,海南省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海南省每日新增新冠感染人数处于高位波动期,全省预计感染率已达50% , 三亚市、海口市整体上已过感染高峰 。
专家观点:第二波感染高峰期将在五六月份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表示,据推断,第二波感染的高峰日期将在2023年5月至6月之间 。
张文宏估计,第二波疫情中感染者的比例将为25%-50%,症状可能会缓解,随着病毒毒性越来越?。?它已经形成了一种短期内不太可能逆转的趋势 。
国内疫情感染阳性第一轮的高峰期现在基本已经过去了 , 所以第二轮感染也有可能再爆发,大家要自我保护不要到处乱跑
2、全国各地都是发烧的人吗是的,针对发热门诊的诊疗需求比较突出、增长比较迅速的情况 , 国家卫健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进一步扩大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的供给 。国家卫健委要求所有的二级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要开设发热门诊或者发热诊室 , 并且国家卫健委也正在大力推进 。据统计,截至12月14日12点,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开设发热门诊超过1.4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发热门诊或者发热诊室超过3.3万个 。在增加发热门诊或者发热诊室数量的同时 , 进一步简化发热门诊就诊流程 。绝大多数患者到发热门诊,主要是为了开具治疗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药品,很多地方也开设了发热门诊的简易门诊 , 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 。据部分地方统计,发热门诊平均就诊时间从最开始的超过4小时,已经缩短到40分钟以内 。另外 , 各地方的医疗机构,也在增加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以及二级以上医院重症资源的扩容和改造和三级医院重症床位的增加、设备的配备、医务人员的培训,以及可转换ICU的扩容和改造,以上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全国31个?。ㄇ⑹校┒贾贫讼嘤Ψ桨福?并且也安排了资金,工作也在推进和落实的过程当中 。
【全国发热门诊就诊人数上升主要原因是什么,国内疫情感染阳性,高峰期什么时候过】
3、中国疫情是不是每日都有1月30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 ,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春节期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部门持续做好服务保障 , 广大医务人员和各行业工作者坚守岗位,防控工作平稳有序,乙类乙管措施落地见效 。
目前全国整体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各地疫情保持稳步下降态势 。春节后返城人员增加,要做好交通工具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常态化防控 , 坚持做好个人防护,农村仍然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
米锋说,要始终紧盯关键环节 , 做好重点人群健康监测,全力保障群众的就医用药需求 。随着出入境人员的增加,要持续开展疫情监测 , 动态掌握疫情流行趋势和病毒变异等情况 。
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整体平稳
春节发热诊室诊疗量处于低位
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司监察专员傅卫介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的第一道防线,在春节期间面临着人员流动加大、返乡人员增多的情况,为更好掌握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情况和疫情形势,国家卫健委坚持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情况的日监测、日调度、日报告制度 。春节期间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直保持正常运行 , 提供发热诊室门诊服务 。
傅卫说,从2022年12月21日开展监测以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诊室和普通门急诊的诊疗人次总体呈现先增后降趋势,目前正在平稳回落 。在今年1月21日至27日即整个春节期间,发热诊室的诊疗量处于低位,初一诊疗量最低,之后有一定回升,但一直低于节前的诊疗量,大约减少40%左右 。和去年12月23日的峰值比,下降94% 。今年1月27日,基层机构的普通门急诊的诊疗量是203.6万人次,与节前相比减少近三成,约为去年12月29日普通门急诊峰值的44%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整体平稳,能够满足群众发热诊疗和其他疾病的就诊需求 。傅卫介绍,各地在春节期间积极地做好重点人群和重症患者的转诊和转运工作,扩充了120转运能力,增加了电话坐席,同时组建非急救的转运车队来保障患者的转运需求 。上级医疗机构也建立了转诊的绿色通道,简化重症患者的转诊流程,确保及时收治 。总体来看,春节期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平稳有序 。
春节期间农村地区疫情总体平稳
没有出现疫情上升情况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毛德智表示,春节期间农村地区疫情总体平稳 , 没有出现疫情上升的情况 。
毛德智表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将继续密切关注农村地区疫情态势 , 发挥好责任落实、政策协同、基层动员等方面的作用,指导推动各地进一步建立工作机制,夯实群防群控基础 , 加快补齐短板,不断提升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能力 。
本轮疫情仍以BA.5.2、BF.7
为流行株 , 未发现新变异株输入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介绍,监测数据显示,本轮疫情仍以BA.5.2、BF.7为主要流行株 , 目前没有监测到其他优势病毒株 。春节假期期间,共收到全国各省份上报的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1421条,经分析发现11个进化分支 , 仍以BA.5.2、BF.7为主,没有发现新的变异株输入 。
陈操提示,当前春运正在进行中,高校近期也要陆续开学,中国疾控中心将继续指导全国做好新冠病毒变异监测工作,继续对哨点医院中的门(急)诊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及特殊人群开展新冠病毒变异监测;对海陆空口岸的入境人员进行新冠病毒变异监测,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
中疾控周报:春节期间疫情未明显反弹
我国本轮疫情已近尾声
↓
“春节假期,疫情未出现明显反弹,在整个流行过程中,未发现新的变异株 , 我国本轮疫情已近尾声 。”最新一期的《China CDC weekly》(《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周报》)刊登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和监测数据概述》(以下简称《概述》)如此总结 。
该《概述》由中国疾控疾控中心1月25日发表 。《概述》利用各省报告的监测数据,对2022年12月9日至2023年1月23日 , 全国新冠病毒感染诊疗和监测数据进行初步分析 。
《概述》显示,我国本轮疫情在2022年12月下旬达到高峰,其后不断下降,各省走势基本相近,城乡也基本同步,门(急)诊人数、在院重症人数、在院死亡人数均呈现下降趋势 , 至2023年1月下旬全国整体疫情已降低至较低水平,医疗救治压力进一步放缓 。
具体而言,我国核酸检测阳性率在2022年12月25日达高峰(29.2%) , 抗原检测阳性率在12月22日达高峰(21.3%),并均于2023年1月下旬降至6%以下 。同时,全国发热门诊就诊人数也在2022年12月下旬达峰,单就城市情况来看,北京、天津、河北等省份达峰时间稍早;至2023年1月下旬,发热门诊城乡就诊人数较峰值均下降90%以上 。
全国在院患者达峰比感染达峰稍晚 , 于1月5日达峰,达到162.5万人;其中阳性重症患者也在当日达到峰值,为12.8万人,其后在1月23日回落至3.6万人 。
去年12月下旬全国感染达峰
各省达峰时间不一 , 城乡基本同步
《概述》报告了全国感染监测数据,既有核酸检测数据,也有抗原检测数据 , 还有哨点社区人群感染监测情况 。其中,核酸检测阳性率在2022年12月25日达高峰(29.2%),抗原检测阳性率在12月22日达高峰(21.3%),并均于2023年1月下旬降至6%以下 。
2022年12月8日以后,全国(不含港澳台 , 下同)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实行愿检尽检,同时部分地区对重点人群开展定期核酸检测 。受居民检测意愿影响,各省核酸检测量不断减少,如12月9日检测量达1.5亿 , 2023年1月1日降至754万,23日降至最低28万人 。
2022年12月9日后 , 各省份报告人群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 , 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逐步下降 , 2023年1月23日降至最低1.5万;检测阳性率2022年12月25日(29.2%)达高峰后逐步下降,2023年1月23日降低到5.5% 。
各省核酸检测阳性率达峰时间不一 , 其中北京和天津分别在2022年12月14日和19日达峰;四川、重庆、湖北等15省份在12月21-24日期间达峰;湖南、浙江、广西等15省份在12月26-28日期间达峰 。各省达峰后下降速度不一,目前均已降至较低水平,超过七成省份降至10%以下 。
本文图片均为《概述》附图 。
就抗原检测情况来看 。2022年12月以来,部分省份建立居民抗原检测信息收集应用程序(APP),居民可自愿上传抗原检测结果 。各省份报告抗原检测量较低,并逐渐减少,从2022年12月19日的最高189万下降到2023年1月23日的最低10.5万 。
报告省份的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自2022年12月9日后快速上升 , 12月22日达高峰(33.7万、21.3%)后波动下降,2023年1月23日降至最低,分别为4773和4.5% 。
近日少数省份核酸和抗原检测阳性率略有上升 , 可能受有症状人群、有暴露风险人群检测意愿更高,社区人群检测量不断降低有关,同时春节假期人群流动性增加,也可能造成部分未感染人群感染风险加大 。
自2022年12月16日 , 在各省设立社区人群哨点开展感染情况监测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各省各选取省会城市、一个大城市和一个县,每个省会城市至少抽样2000户(不少于5000人),每个大城市至少抽样1500户(不少于3000人) , 每个县至少抽样1000户(不少于2500人) 。最小抽样单位为家庭,所有选定家庭的家庭成员都作为监测对象,共约42万人,主要了解核酸和抗原检测情况 。
从2022年12月16日至2023年1月12日,对哨点社区人群每周进行两次调查(共开展8轮),1月13日起 , 每周一次调查 。日均新增阳性率(指本轮调查期间平均每日的新增核酸和抗原检测阳性率),从第一轮(2022年12月16日至19日)的4.13%下降到第9轮(2023年1月13日至20日)的0.13%,第二轮(2022年12月20日至22日)最高为6.30% 。其中城市地区日均新增阳性率从第2轮最高的6.89%下降到第9轮的0.13% 。农村地区日均新增阳性率从第2轮最高的4.79%下降到第9轮的0.12% 。结果显示 , 目前全国疫情社区人群感染水平已降至较低水平,城乡疫情走势基本同步 。
全国发热门诊
去年12月下旬达到就诊高峰
次月下旬大幅回落
《概述》显示,全国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诊室)及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门诊(诊室)的就诊人数均在2022年12月下旬达峰,其后于2023年1月下旬大幅回落 , 较峰值下降90%以上 。
全国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286.7万人次,之后连续下降 。2023年1月23日回落至11.0万人次,较峰值下降96.2% 。
全国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92.2万人次,其后波动下降 。2023年1月23日回落至5.0万人次,较峰值下降94.6% 。
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2日达到峰值195.4万人次 , 之后连续下降 。2023年1月23日回落至5.9万人次 , 较峰值下降97.0% 。各省城市发热门诊诊疗量趋势基本相近,除北京、天津、河北等省份达峰时间稍早外,其他省份均在2022年12月下旬达峰 。
《概述》还提供了哨点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检测数据,流感样病例在2022年12月19日-25日这一周达到高峰12.1%,其后在2023年1月16日-1月22日这一周回落至2.0% 。
2022年12月12日起,在我国已建立的流感监测网络哨点医院(共824家哨点医院,包括国家级哨点医院546家、非国家级哨点医院278家)和国家级网络实验室(402家)开展了新冠病毒感染监测 。
2022年9月-12月上旬 , 哨点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ILI,Influenza-like Illness , 体温≥38°C,伴咳嗽或咽痛之一)数稳定在10万左右,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值(ILI%)在2.7%~3.6%区间波动 。ILI第50周快速上升,第51周(12月19日-25日)ILI达到最高60万 。
ILI%从50周开始快速上升(8.5%),51周达到最高12.1%,从52周起快速下降,至2023年第3周(1月16日-1月22日),已回落至2.0%(图2-5) 。
从不同片区看,各片区ILI%到达峰值的时间接近 , 其中西南和华中地区在2022年第50周达到高峰(分别为 11.8%,9.2%);西北、华南、华东、华北地区和东北在51周达到高峰(分别为11.3% , 15.3% , 13.7%,5.6% , 11.2%),随后持续下降(图2-6) 。目前各地ILI%均回落至本轮疫情之前水平,甚至更低 。
网络实验室对流感样病例标本同时进行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检测,从2022年第49周(12月9日) , 新冠病毒阳性率开始逐渐增加 , 全国整体在第51和52周期间到达高峰后开始波动下降;同期流感病毒阳性率则逐步降低,至12月下旬降至极低水平(图2-7) 。从不同地区来看,各地区流感样病例标本中新冠病毒阳性率达峰时间接近,其中华中、西南、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在51周达到高峰(分别为:73.2%、72.5%、58.3%、44.4%、38.4%);华东、华南地区在52周达到高峰(分别为:73.0%、68.4%),随后下降(图2-8) 。
全国在院患者1月5日达峰
当月下旬明显回落
《概述》显示,全国在院新冠患者于2023年1月5日达峰,达到162.5万人;其中阳性重症患者也在当日达到峰值 , 为12.8万人 , 1月23日回落至3.6万人 。
全国在院新冠感染者于2023年1月5日达到峰值162.5万人,之后持续下降,1月23日回落至24.8万人,较峰值数量减少84.8% 。
全国在院阳性重症患者数于2022年12月27日至2023年1月3日期间每日增量接近1万,1月4日增量明显下降,1月5日达到峰值12.8万人,之后持续下降 , 1月23日回落至3.6万人,较峰值下降72.0% 。
目前,各省在院新冠感染者和阳性重症患者均仍处于持续下降过程 。在院阳性重症数,除广东、山东、广西、福建4个省份略超2000例以外,其余28个省份均已下降至2000例以下 。
世卫组织最新确认:
新冠疫情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世卫组织突发事件委员会当地时间1月27日就新冠疫情举行第14次会议 。世卫官网1月30日发布声明称,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认为,新冠疫情仍然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世卫2020年1月30日宣布新冠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当年3月11日宣布新冠疫情具有大流行特征 。根据《国际卫生条例》规定,世卫组织总干事要定期重新召集突发事件委员会审查疫情形势 。
国家卫健委:不再发布每日疫情信息
陕西网渭南站
2022-12-26 09:14 · 来自陕西 · 陕西网渭南站官方账号
国家卫健委官网12月25日发布说明:从25日起,不再发布每日疫情信息,将由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相关疫情信息,供参考和研究使用 。
国家卫健委官网截图
来源:国家卫健委网站
搜索
中国疾控中心官网
河北第二波感染高峰
省疾控局挂牌
安徽卫健委官网入口
中国疾控公布最新消息
今日甘肃疫情信息
4、下拨疫情什么时候2023年春节假期已经结束 , 此前专家预测的疫情反弹并未出现,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表的数据,中国本轮疫情已接近尾声,下面大家就和字条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中疾控:中国本轮疫情已近尾声,下一轮疫情什么时候开始 。

中疾控:中国本轮疫情已近尾声
“春节假期,疫情未出现明显反弹 , 在整个流行过程中,未发现新的变异株,我国本轮疫情已近尾声 。”最新一期的《China CDC weekly》(《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周报》)刊登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和监测数据概述》(以下简称《概述》)如此总结 。
该《概述》由中国疾控疾控中心1月25日发表 。《概述》利用各省报告的监测数据,对2022年12月9日至2023年1月23日,全国新冠病毒感染诊疗和监测数据进行初步分析 。
《概述》显示,我国本轮疫情在2022年12月下旬达到高峰 , 其后不断下降,各省走势基本相近,城乡也基本同步 , 门(急)诊人数、在院重症人数、在院死亡人数均呈现下降趋势 , 至2023年1月下旬全国整体疫情已降低至较低水平,医疗救治压力进一步放缓 。
具体而言,我国核酸检测阳性率在2022年12月25日达高峰(29.2%),抗原检测阳性率在12月22日达高峰(21.3%),并均于2023年1月下旬降至6%以下 。同时,全国发热门诊就诊人数也在2022年12月下旬达峰 , 单就城市情况来看,北京、天津、河北等省份达峰时间稍早;至2023年1月下旬,发热门诊城乡就诊人数较峰值均下降90%以上 。
全国在院患者达峰比感染达峰稍晚,于1月5日达峰,达到162.5万人;其中阳性重症患者也在当日达到峰值,为12.8万人,其后在1月23日回落至3.6万人 。在院死亡病例数于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人,1月23日回落至896人 。
去年12月下旬全国感染达峰,各省达峰时间不一 , 城乡基本同步
《概述》报告了全国感染监测数据,既有核酸检测数据,也有抗原检测数据,还有哨点社区人群感染监测情况 。其中,核酸检测阳性率在2022年12月25日达高峰(29.2%) , 抗原检测阳性率在12月22日达高峰(21.3%),并均于2023年1月下旬降至6%以下 。
2022年12月8日以后,全国(不含港澳台,下同)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实行愿检尽检,同时部分地区对重点人群开展定期核酸检测 。受居民检测意愿影响,各省核酸检测量不断减少 , 如12月9日检测量达1.5亿,2023年1月1日降至754万,23日降至最低28万人 。
2022年12月9日后,各省份报告人群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 , 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逐步下降,2023年1月23日降至最低1.5万;检测阳性率2022年12月25日(29.2%)达高峰后逐步下降,2023年1月23日降低到5.5% 。
各省核酸检测阳性率达峰时间不一 , 其中北京和天津分别在2022年12月14日和19日达峰;四川、重庆、湖北等15省份在12月21-24日期间达峰;湖南、浙江、广西等15省份在12月26-28日期间达峰 。各省达峰后下降速度不一,目前均已降至较低水平 , 超过七成省份降至10%以下 。
就抗原检测情况来看 。2022年12月以来,部分省份建立居民抗原检测信息收集应用程序(APP),居民可自愿上传抗原检测结果 。各省份报告抗原检测量较低 , 并逐渐减少,从2022年12月19日的最高189万下降到2023年1月23日的最低10.5万 。报告省份的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自2022年12月9日后快速上升,12月22日达高峰(33.7万、21.3%)后波动下降 , 2023年1月23日降至最低,分别为4773和4.5% 。
近日少数省份核酸和抗原检测阳性率略有上升,可能受有症状人群、有暴露风险人群检测意愿更高,社区人群检测量不断降低有关,同时春节假期人群流动性增加 , 也可能造成部分未感染人群感染风险加大 。
自2022年12月16日,在各省设立社区人群哨点开展感染情况监测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各省各选取省会城市、一个大城市和一个县,每个省会城市至少抽样2000户(不少于5000人),每个大城市至少抽样1500户(不少于3000人),每个县至少抽样1000户(不少于2500人) 。最小抽样单位为家庭,所有选定家庭的家庭成员都作为监测对象,共约42万人,主要了解核酸和抗原检测情况 。
从2022年12月16日至2023年1月12日,对哨点社区人群每周进行两次调查(共开展8轮),1月13日起 , 每周一次调查 。日均新增阳性率(指本轮调查期间平均每日的新增核酸和抗原检测阳性率),从第一轮(2022年12月16日至19日)的4.13%下降到第9轮(2023年1月13日至20日)的0.13%,第二轮(2022年12月20日至22日)最高为6.30% 。其中城市地区日均新增阳性率从第2轮最高的6.89%下降到第9轮的0.13% 。农村地区日均新增阳性率从第2轮最高的4.79%下降到第9轮的0.12% 。结果显示,目前全国疫情社区人群感染水平已降至较低水平,城乡疫情走势基本同步 。
全国发热门诊去年12月下旬达到就诊高峰,次月下旬大幅回落
《概述》显示,全国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诊室)及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门诊(诊室)的就诊人数均在2022年12月下旬达峰,其后于2023年1月下旬大幅回落 , 较峰值下降90%以上 。
全国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286.7万人次,之后连续下降 。2023年1月23日回落至11.0万人次,较峰值下降96.2% 。全国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92.2万人次,其后波动下降 。2023年1月23日回落至5.0万人次,较峰值下降94.6% 。
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2日达到峰值195.4万人次 , 之后连续下降 。2023年1月23日回落至5.9万人次,较峰值下降97.0% 。各省城市发热门诊诊疗量趋势基本相近,除北京、天津、河北等省份达峰时间稍早外,其他省份均在2022年12月下旬达峰 。
《概述》还提供了哨点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检测数据,流感样病例在2022年12月19日-25日这一周达到高峰12.1%,其后在2023年1月16日-1月22日这一周回落至2.0% 。
2022年12月12日起,在我国已建立的流感监测网络哨点医院(共824家哨点医院,包括国家级哨点医院546家、非国家级哨点医院278家)和国家级网络实验室(402家)开展了新冠病毒感染监测 。
2022年9月-12月上旬,哨点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ILI , Influenza-like Illness,体温≥38°C,伴咳嗽或咽痛之一)数稳定在10万左右,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值(ILI%)在2.7%~3.6%区间波动 。ILI第50周快速上升,第51周(12月19日-25日)ILI达到最高60万 。ILI%从50周开始快速上升(8.5%),51周达到最高12.1%,从52周起快速下降,至2023年第3周(1月16日-1月22日),已回落至2.0% 。
从不同片区看 , 各片区ILI%到达峰值的时间接近,其中西南和华中地区在2022年第50周达到高峰(分别为 11.8%,9.2%);西北、华南、华东、华北地区和东北在51周达到高峰(分别为11.3%,15.3%,13.7%,5.6%,11.2%),随后持续下降 。目前各地ILI%均回落至本轮疫情之前水平,甚至更低 。
网络实验室对流感样病例标本同时进行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检测,从2022年第49周(12月9日),新冠病毒阳性率开始逐渐增加,全国整体在第51和52周期间到达高峰后开始波动下降;同期流感病毒阳性率则逐步降低,至12月下旬降至极低水平(图2-7) 。从不同地区来看,各地区流感样病例标本中新冠病毒阳性率达峰时间接近,其中华中、西南、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在51周达到高峰(分别为:73.2%、72.5%、58.3%、44.4%、38.4%);华东、华南地区在52周达到高峰(分别为:73.0%、68.4%),随后下降 。
全国在院患者1月5日达峰,当月下旬明显回落
《概述》显示,全国在院新冠患者于2023年1月5日达峰,达到162.5万人;其中阳性重症患者也在当日达到峰值,为12.8万人 , 1月23日回落至3.6万人 。在院死亡病例数于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人,1月23日回落至896人 。
全国在院新冠感染者于2023年1月5日达到峰值162.5万人,之后持续下降,1月23日回落至24.8万人,较峰值数量减少84.8% 。
全国在院阳性重症患者数于2022年12月27日至2023年1月3日期间每日增量接近1万,1月4日增量明显下降,1月5日达到峰值12.8万人 , 之后持续下降,1月23日回落至3.6万人,较峰值下降72.0% 。目前,各省在院新冠感染者和阳性重症患者均仍处于持续下降过程 。在院阳性重症数,除广东、山东、广西、福建4个省份略超2000例以外 , 其余28个省份均已下降至2000例以下 。
在院死亡病例数于2023年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人,之后持续下降 , 1月23日回落至896人,较峰值下降79.0% 。

此轮流行株为BF.7和BA.5.2 , 未发现新变异株
《概述》显示,我国持续开展新冠病毒变异监测,就病毒变异监测情况来看,2022年12月12日后 , 各省又在3个不同地区各选择一家医院作为病毒变异监测哨点医院,采集门诊和在院病例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并进行序列测定 。同时,在全国陆路、水路和空港口岸开展入境人员病毒变异监测 。监测结果表明,此轮疫情流行株为BF.7和BA.5.2,未发现新的变异株 。
监测显示,我国本土病例中 , BF.7.14占BF.7的96.7%;BA.5.2.48占BA.5.2的60% 。《概述》总结了BF.7.14及BA.5.2.48变异株的流行情况 。
2022年9月26日至2023年1月23日,全国共报送18906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 , 共存在69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70.8%)和BF.7(23.4%),BA.2.76等13种进化分支构成比在0.1%~1.3%之间 , 54种进化分支的构成比小于0.1%(共占1.1%) 。
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23日,全国共报送10165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 , 共存2个进化分支 。主要流行株BA.5.2(70.2%)和BF.7(28.3%) 。共发现重点关注变异株11例,其中 , 1例XBB.1,1例 BQ.1.1.17,4例BQ.1.1 , 3例BQ.1.2,2例BQ.1.8 。
就各省份情况而言,总体来看,北京和天津以BF.7为优势株;江苏和内蒙古BF.7和BA.5.2基本持平;其他省份均以BA.5.2为优势株 。《概述》还总结了BF.7.14及BA.5.2.48变异株的流行情况 。
根据Pango命名法的最新数据,BF.7含有4个特征氨基酸突变位点:ORF7a:H47Y、ORF1b:L238F、S:C1243F、ORF1a:V274L和一个特征核苷酸突变位点C29632T被命名为BF.7.14 。测序结果表明,输入病例中,BF.7.14占BF.7的37.4%,主要集中在2022年12月,最早报告时间为2022年9月25日 。本土病例中,BF.7.14占BF.7的96.7%,最早报告时间为2022年9月27日 。
根据Pango命名法最新数据,BA.5.2含有4个特征性核苷酸突变位点:C2710T、C8626T、C16887T和T17208C的变异株被命名为BA.5.2.48 。测序结果表明,输入病例中,BA.5.2.48占BA.5.2的6.2% , 最早报告时间为2022年8月15日 。本土病例中,BA.5.2.48占BA.5.2的60%,最早报告时间为2022年7月13日 。
下一轮疫情什么时候开始
1月28日,山西、广西、贵州、河南、陕西等多地村医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表示,“基本没有新增”“年三十到今天都没有新增病例” 。
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春节期间没有出现疫情高峰是因为节前多数易感人群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获得了感染后的免疫,短时间内确实不会再感染 。
1月21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文指出,优化防控方案后,新冠疫情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快速传播流行 。目前,全国总体已经度过了疫情发病的高峰期,全国大、中、小城市及县城基本都处在疫情回落阶段 。春节期间的大量人员流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促进疫情扩散,在局部地区会出现感染人数上升,但由于这一波疫情已经使得全国约80%的人感染过,短期内 , 比如未来2-3个月,全国范围内出现较大规模疫情反弹或者第二波疫情的可能性很小 。
不过李侗曾指出,3到6个月后,大家的保护水平会下降,感染风险也会增加 。尤其是如果病毒继续变异,免疫逃逸能力增加,再出现新冠感染高峰的风险也会增加 , 但是不会像去年年底这么严重 。
近日,奥密克戎变异株XBB.1.5正在美国引发疫情高峰 。截至1月28日当周,奥密克戎毒株亚型XBB.1.5占美国新冠病例总数的61.3% 。
XBB.1.5是否会引发我国下一轮疫情高峰?李侗曾介绍,XBB.1.5在美国再次流行也说明病毒变异后,再感染的风险会增加 。我国人群感染后形成的免疫屏障 , 在短时间内对XBB系列的毒株也有交叉保护,但是随着时间延长,对变异病毒尤其是免疫逃逸能力比较强的重组变异病毒的保护力下降会更明显,再感染风险也会增加
疫情的拨下,在每个人看来都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 。疫情的拨下,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恢复到以前的正常节奏,可以让我们的社会活动重新活跃起来,可以让我们的贸易和旅游活动再次开展 。但是 , 疫情的拨下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其实,疫情的拨下,取决于我们的公共卫生防控工作能否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要想让疫情拨下 , 首先要做到控制疫情的蔓延,其次要做到把疫情彻底消灭掉 。要想做到这两点,就必须要坚持严格的社会控制措施,加强卫生防疫措施,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加强科学的检测和治疗 。只有这样,才能让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最终达到拨下的目的 。
:2023年2月8日
最佳回答:中国下一波疫情会在3月份-5月份时间段到来,但这次高峰民众可能感觉不那么明显 。大家感染的时间先后有差异
根据政府官方的发布,第二波疫情有可能从2021年开始出现,但具体什么时候只能靠科学观察和监测来判断 。
这没具体时间 , 专家预测5一6月可能还会有感染高峰 。
5、2020年发热门诊就诊数根据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全国发热门诊就诊总数达到了3.04亿次 , 同比上年增长14.5% 。
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 , 全国发热门诊的年度就诊人次已达到1154300万人次,同比增长7.8% 。
2020年发热门诊就诊数2000万人,因为疫情原因导致很多抵抗力差的人都在一晚上全部有发热的症状
2020年发热门诊就诊数 0.4元,价格比较低 , 现在老百姓都是能够可以消费起的 。
回答如下:2020年发热门诊就诊数量100人,在百度上能看见 。
推荐阅读
- 全国统一电子病历,电子病历应用现状如何?
- 褚橙和赣南脐橙对比,全国橙子排名
- 病历摘要主要写什么,门诊病历诊断书怎么写?
- 建设全国统一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有什么意义,实施电子病历管理有哪些好处作用是什么?
- 为什么全国每年新发恶性肿瘤40%在农村,食道癌: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癌症,为什么全球一半都在中国?
- 湖北购车最高补贴9万引疯抢,最高补9万?湖北购车补贴第三天变味,半途而废还是全国跟进
- 发热门诊每天都是24小时开放吗,广州市前进路中医院几点关门 现在去发热门诊还开吗?
- 方便门诊的服务范围,中医门诊岗位职责
- 全国科普日是谁发起的,从2005起,每年的几月几号为“全国科普日”。
- 电暖炉不发热怎么回事,电暖气灯亮不热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