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亚热带温带划分,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1、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划分依据是什么?1、热带雨林气候 :
形成原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10°之间 
2、热带草原气候 :
形成原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 , 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分布规律: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 
3、热带季风气候 :
形成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 
分布规律:北纬10°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4、热带沙漠气候 :
形成原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5、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两种):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6、地中海气候 :
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 ,  冬季温和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7、温带海洋性气候 :
形成原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气候特点:终年温和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8、温带季风气候: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 , 冬季寒冷干燥 
分布规律: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9、温带大陆性气候:
形成原因:深居大陆内部 , 受大陆气团影响 
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夏季炎热 , 全年干旱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3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10、副极地大陆性气侯:
形成原因:在欧亚大陆中部和偏东地区又为冷高压中心,风小、云少 , 地面辐射冷却剧烈,大陆性最强 。
气候特点:夏季白昼时间长,7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气温年较差特大 。全年降水量甚少,集中于暖季降落 , 冬雪较少,但蒸发弱,融化慢,每年有5~7个月的积雪覆盖,积雪厚度在600~700mm左右 。
分布规律:分布在50°N或55°N到65°N的地区 。
11、极地苔原气候:
形成原因:其纬度位置已接近或位于极圈以内,所以极昼、极夜现象已很明显 。在极夜期间气温很低,但邻近海洋比副极地大陆性气候稍高 。
气候特点: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个月月平均气温在0℃~10℃左右 。在极夜期间气温很低,但邻近海洋比副极地大陆性气候稍高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0℃~40℃之间 。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5℃左右 。在7,8月份,夜间气温仍可降到0℃以下 。
分布规律:分布在北美洲和欧亚大陆的北部边缘、格陵兰沿海的一部分和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中 。在南半球则分布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等地 。
12、极地冰原气候:
形成原因: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源地 。
气候特点:全年严寒 , 各月平均气温皆在0℃以下 , 具有全球的最低年平均气温 。一年中有长时期的极昼、极夜现象 。全年降水量小于250 mm,皆为干雪 , 不会融化 , 长期累积形成很厚的冰原 。长年大风,寒风夹雪,能见度恶劣 。
分布规律:分布在格陵兰、南极大陆和北冰洋的若干岛屿上 。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源地 。
扩展资料: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
1、太阳辐射因子、下垫面因子、大气环流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 。太阳辐射因子是气候的根本动力来源 。这类因子有:纬度因素等 。下垫面因子对气候的形成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这类因子有:洋流、地面植被、地形地质等 。
2、大气环流因子本身是气候的组成部分,对某地气候的形成起着直接性的影响 。主要因子有:气团的平均状况、气流的平均状况等 。
3、地理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表现在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和气流、洋流等上,而地理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终究还是可以主要归结到辐射因素上 。
4、纬度因素 :地球形状和运动
地理纬度不同 , 所接受到的热量不同,引起不同的气候;通常情况下,纬度越高,温度越低;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及内陆降水较少 。
5、太阳辐射是地面和大气的热能源泉 , 地面热量收支差额是影响气候形成的重要原因 。太阳辐射主要受纬度和
6、地球自转、公转变化、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影响 。对于整个地球而言,地面热量的收支差额几乎为零,但对于不同地区 , 地面所接受的热量存在差异,因而会对气候的形成产生影响 。同时,地面接受热量后,与大气不断进行热量交换,热量平衡过程中的各分量对于气候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
7、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影响气候的因子包含气温、雨量、气压和风 。
8、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为湿度和热量 。
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如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 就直接得益于暖湿的北大西洋暖流 。
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 。如大陆西岸的寒流(南半球)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9、地形地势对局部气候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例如山地气候中的阳坡效应和阴坡效应,迎风坡和背风坡效应 。大致而言,地形主要是对气流产生阻挡和抬升作用 。
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 , 背风坡降水较少 。地势对气候形成的影响在于,海拔高,云层少,太阳直接辐射增强 , 散射辐射降低,温度降低 , 湿度减小 。而不同的地形也对气候影响不同,高原对气候的影响十分明显 。
【热带亚热带温带划分,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划分依据是什么?】10、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如人工造林可使局部地区气候有所改善,任意砍伐森林可使当地气候恶化 。此外 , 人类活动还可形成热岛效应等 。全球变暖就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气候

热带亚热带温带划分,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2、我国五个温度带的划分中国的五大温度带分别为(自北向南):寒带,寒温带 , 温带,亚热带 , 热带 。中国的五大温度带是根据活动积温来划分,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 。把大于等于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 , 得到的气温总和,就是活动积温 。
1、年积温大于等于8000摄氏度为热带,滇、粤、台的南部和海南?。吹崮瞎鹊亍⒗字莅氲骸⒑D系汉吞ㄍ迥喜浚?
2、年积温大于4500小于8000摄氏度为亚热带,其北界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重合 , 即长江流域内各省份(不包括青藏地区) 。
3、年积温大于3400小于4500摄氏度,为暖温带,其北界为“长城-黄土高原中部一线” , 南界为“秦岭淮河一线”,即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原各省以及塔里木盆地) 。
4、年积温大于1600小于3400摄氏度,为中温带,其南界为“长城-黄土高原中部-祁连山-天山”,无明显的北界,区域包括东三省、内蒙、河西走廊和准格尔盆地 。
5、年积温小于1600摄氏度为寒温带,在我国,寒温带只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和阿尔泰山北部(阿勒泰地区) 。
地球的五大温度带
地球上的五大温度带分别为(自北向南顺序):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五大温度带 。
地球上的五大温度带根据纬度划分,北寒带与北温带是根据北极圈(66°33′N)北温带和热带是根据北回归线(23.5°N)热带与南温带是根据南回归线(23.5°S)南温带与南寒带是根据南极圈(66.33′)
热带亚热带温带划分,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3、五带划分 知识讲解 地理的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如何划分热带是指有太阳直射的地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南北纬23度26分之间 。
亚热带是温度比热带低 , 比温带高的地区,是温带靠近热带的地方 。
温带是没有太阳直射的地方 , 回归线至极圈之间 。23度26分至66度34分 。
寒带则是有极昼、极夜的地方 。极圈以内 。66度34分至90度 。
赤道到南北回归线之间是热带;北回归线到北极圈、南回归线到南极圈是温带;南北极圈内是寒带 。
而世界亚热带地划分是因地域不同划分 。我国是以秦岭–淮河为界;我国的亚热带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雷州半岛以北,横断山脉以东的广大地区 。
0°到南北纬23.5°为热带,南北纬23.5°到南北纬66.5°为温带 , 南北纬66.5°到南北纬90°为寒带,而亚热带是一种气候地带,一般位于温带靠近热带的地区(大致23.5°n-40°n、23.5°s-40°s附近)
热带亚热带温带划分,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4、求解中国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的分界线热带亚热带的分界线:北回归线附近 。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准河一线 。
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鸭绿江、长城、天山 。
中温带和寒温带的分界线:大兴安岭 。
中国的亚热带位于秦岭、淮河以南 , 雷州半岛以北,横断山脉以东(22~34°N,98°E以东)的广大地区 。涉及16个省市(包括台湾?。?面积约2.4×106km²,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4,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或“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 。
中国亚热带属东岸湿润季风区,位置比西岸气候型偏南5~8个纬度 , 比大陆气候型偏北6~7个纬度 。与世界同纬度比,除沙漠地区外,是最暖热的地区 , 雨量远比同纬度的充沛,生物资源丰富,四季长青 , 土壤肥沃,生物生产力高,农作物高产优质 , 是中国主要的农林产区 。
扩展资料
秦岭-淮河一线的更多地理意义:
【气候上的分界线】
①秦岭淮河线一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
②以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 , 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
③以北温度带属暖温带,以南温度带属亚热带,④以北属半湿润地区 , 以南属湿润地区
【河流水文特征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水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秦岭淮河以南――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
【土壤类型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多肥沃的褐土(黄壤) 。秦岭淮河以南多贫瘠的红壤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亚热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岭―淮河一线
热带亚热带温带划分,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5、亚热带和温带的划分范围1、亚热带范围
一般亚热带位于温带靠近热带的地区(大致23.5°N-40°N、23.5°S-40°S附近) 。
中国的亚热带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雷州半岛以北,横断山脉以东(22~34°N , 98°E以东)的广大地区 。涉及16个省市(包括台湾?。? ,面积约2.4×106km²,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4 , 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或“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 。
2、温带范围
北半球温带区的范围是从北纬23°26′的北回归线到北纬66°34′的北极圈之间 。南半球温带区的范围是从南纬23°26′的南回归线到南纬66°34′的南极圈之间 。
温带处于中纬度地区,南北温度梯度大,气候有极大差异 。温带如此大的面积 , 与实际气候特点分布差异较大 。因此,广义的温带包括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亚寒带 。狭义的温带一般又分为三个带,即: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
扩展资料
五带划分历史
古希腊人最早提出气候带的概念 , 并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线,把全球气候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5个气候带(或称天文气候带) 。
随着气候资料的积累,人类对气候带的认识和划分也逐渐完善 。苏潘(A.Supan)于1879年提出以年平均温度20°C等温线和最暖月的10°C等温线为指标 , 把全球气候划分为5个气候带 。
柯本(W.P.Koppen)在1900〜1936年以温度和降水量为指标,将全球气候划分为热带多雨气候、干旱气候、温暖多雨气候、寒冷雪林气候和冰雪气候5种气候带(主要气候型) 。用温度和降水量指标划分的气候带较天文气候带更接近于实际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亚热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温带
一般亚热带位于温带靠近热带地区(大致北纬23.5°–北纬40°,南纬23.5°–北纬40°附近).亚热带的气候特点是其夏季与热带相似,冬季明显比热带冷,最冷月在0°C以上.而温带位于亚热带以北(北半球,南半球则位于其以南),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冬季比亚热带更冷,一般最低月均温都在0°C以下.温带气候即包括比较温和多雨的海洋气候,也包括四季分明和比较干燥的大陆性气候 。温带的大多数地区位于西风带内.
在我国,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以一月0°C等温线为界,以北为温带,以南为亚热带.这条界线又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相近,所以,通常也就把秦岭–淮河作为我国亚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
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 , 南北回归线到南北极圈之间是温带
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