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禹治水是哪条河大禹真正治理的河道,其实是淮河 。
我国古代的地理观念有很大的误差 。在汉末晋初的裴秀以“制图六体”明确地图绘制原则以前,可以说 , 整个中国都找不出一张完全标准的地图来,都或多或少有些误差 。而在上古大禹时,这种误差更严重 。
《先秦史·民族原始》里记载:
吾国古代 , 自称其地为齐州,济水盖亦以此得名 。《汉书·郊祀志》曰:“三代之居 , 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 。”以嵩高为中,乃吾族西迁后事,其初实以泰岱为中 。
泰岱,即泰山 。为什么以泰山为天下中心?因为古人认为,泰山即为“黄都” , 也就是上古黄帝的居所,黄都之山就是“昆仑虚”,“其地望在天地正中” 。所以历朝历代有很多皇帝要专门到泰山祭天 , 因为即使后世的地理认知已经有所进步,但泰山依然是人们精神中的天下中心 。把泰山当成昆仑,这种认知在我国历史上持续了上千年 。
又《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昆仑之虚……赤水出东南隅 。
赤水即黄河 。从上古到先秦,古先民一直认为 , 泰山即昆仑,昆仑(泰山)东南方向流过那那条河即黄河 。大禹那个时代,这种地理观念更是深入人心 。
今天再考察大禹治水的路线 , 就会发现 , 大禹治水的起点是在秦岭——淮河一线,他从这里出发,疏通水道,让河水顺利向东南流去 。水往低处流嘛 。
也就是说 , 大禹治水的起点就不在黄河处,而且路线越来越向东南方向偏移 , 所以我们今天才会在安徽省蚌埠市西南找到“禹会村”遗迹 。大禹把水引向了这里的天河湖,作为蓄洪防涝的保障之一 。但是你想,在蚌埠,去哪里找黄河?
更何况,大禹治水最后是到了女山湖一带 , 而女山湖正是淮河支流池河过境湖 。到了这里,离黄河太远,就更扯不上关系了 。
但是,即使到了这里 , 治水的工作也还没有完成 。因为这时首领舜就要过世了,他把首领的位置禅让给了大禹,大禹的工作被伯益接替 。当大禹打算将首领的位置传给儿子启时,怕伯益治水的成绩影响启的接任 , 于是又让启接替伯益治水 , 这个工程旷日持久 , 直到启当了天子,治水工程还在继续 。
过去的书籍里,一般都会明确写着大禹治水治理的是黄河 。但是到了今天,我发现很多书籍已经有所改变 , 不再写黄河,而是泛写为大禹治理洪水,比过去合理得多 。而且 , 如果真的是治理黄河,为什么所留下的遗迹却都在淮河附近?
从夏代的疆域图也可以看得到,夏之所在,正在淮河流域 。而且传说里讲 , 大禹治水是成功了的,就更不该是年年泛滥的黄河了 。
在《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当中,大禹治的是黄河 。而且主要治理的部分是黄河壶口开始的下游部分 。
大禹是黄帝的后代 , 在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 。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他的父亲鲧的治水失败经历中汲取教训 , 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治水一共花费13年,克服重重苦难 , 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
2、大禹治水是治的哪条河流大禹治水是治的黄河 。
文献记载:
《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 。禹娶涂山氏女 , 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 , 复往治水 。禹治洪水 , 通轘辕山,化为熊 。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 。”禹跳石 , 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 , 惭而去 。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 。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
《史记·夏本纪》“予娶涂山”,“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 , 过家门不敢入” , 司马贞索隐:“《系本》曰‘涂山氏女名女娲’ , 是禹娶涂山氏号女娲也 。”亦称“ 女娇”、“ 女趫” 。
《尚书·虞书·益稷》篇云:“予创若时,娶于涂山 , 辛壬癸甲 , 启呱呱而泣 。予弗子 , 惟荒度土功 。”
《孟子·膝文公上》:“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
《吕氏春秋》曰:“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 。”
《华阳国志·巴志》:“ 禹娶于涂,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 , 三过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 , 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 。”
《庄子·天下篇》:“昔者 , 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 , 名山三百,《尚书》所述的,是禹娶涂山氏之女为妻,新婚仅三四天,便出发治水,儿子夏启呱呱堕地,他没有见过一面 。孟子说,“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史记》中所载,是“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都表示出大禹在治水中表现的艰苦卓绝的作风 , 和间在外治水,无暇顾及家庭 , 顾及儿女私情 。
治水经过
大约在4000多年前,中国的黄河流域洪水为患,尧命鲧负责领导与组织治水工作 。鲧采取“水来土挡”的策略治水 。鲧治水失败后由其独子禹主持治水大任 。
舜帝说:“禹!你也谈谈高见吧 。” 禹拜谢说:“是?。?君王 , 我说些什么呢?我整天考虑的是孜孜不倦地工作 。” 皋陶说:“哦 , 到底是些什么工作?” 禹说:“大水与天相接 , 浩浩荡荡包围 了大山,淹没了山丘,民众被大水吞没 。我乘坐着四种交通工具, 顺着山路砍削树木作路标,和伯益一起把刚猎获的鸟兽送给民众 。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水流进四海 , 还疏通了田间小沟 , 使 田里的水都流进大河 。我和后稷一起播种粮食,为民众提供谷物 和肉食 。还发展贸易,互通有无,使民众安定下来,各个诸侯国 开始得到治理 。” 皋陶说:“是?。∧阏夥八档谜婧?。”
以后禹首先就带着尺、绳等测量工具到中国的主要山脉、河流作了一番严密的考察 。大禹在河北东部、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南部 , 以及淮河北部考察 。一次,他们来到了河南洛阳南郊 。这里有座高山,属秦岭山脉的余脉 , 一直延续到中岳嵩山,峰峦奇特,犹如一座东西走向的天然屏障 。高山中段有一个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细流就由隙缝轻轻流过 。
他还发现龙门山口过于狭窄,难以通过汛期洪水;还发现黄河淤积,流水不畅 。于是禹大刀阔斧,改“堵”为“疏” 。就是疏通河道,拓宽峡口,让洪水能更快地通过 。禹采用了“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 。高处就凿通,低处就疏导”的治水思想 。根据轻重缓急,定了一个治的顺序,先从首都附近地区开始,再扩展到其它各地 。
大禹决定集中治水的人力,在群山中开道 。艰苦的劳动,损坏了一件件石器、木器、骨器工具 。人的损失就更大,有的被山石砍伤了,有的上山时摔死了,有的被洪水卷走了 。可是,他们仍然毫不动摇,坚持劈山不止 。在这艰辛的日日夜夜里,大禹的脸晒黑了 , 人累瘦了,甚至连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脚指甲也因长期泡在水里而脱落,但他还在操作着、指挥着 。在他的带动下 , 治水进展神速,大山终于豁然屏开,形成两壁对峙之势,洪水由此一泻千里 , 向下游流去,江河从此畅通 。
治理的黄淮流域
禹会村遗址,禹会也称禹墟,位于安徽省蚌埠市西郊涂山南麓的淮河东岸,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地考察发展其是淮河流域目前发现最大的一处龙山文化遗址,总面积为50万平方米 。大禹生活的年代正是龙山文化时期 。涂山既有大会诸侯遗址,又有娶女首领为妻的涂山氏国遗址 , 并留有禹王宫、启母石(亦即望夫石)、(生启之地的)台桑、防风冢、禹墟等多处遗迹,山上禹王宫有数千年历史,历代文人名宦如狄仁杰、柳宗元、吴文魁、苏轼、苏辙、宋濂、邓石如等 , 均来此游览凭吊并留下大量诗文铭刻 。
请采纳
答:传说是黄河 。从历史上来看,黄河改道入海,往南抢过淮河往北抢过海河,而大禹传说中的战斗过的地方也因此遍布长江以北的中原广大地区(传说的覆盖面积比黄河流域要大些) 。
治的是黄河的水域
应该是黄河吧
3、大禹治水治的是哪条河?大禹治水,主要治理的是黄河壶口开始的下游部分 。那时的黄河,不是现在的走向,只要查“古黄河”可以得知那时的走向 。
当时,自然形成的河流,称水,经过改道或疏通大规模改造者,改称河 , 仅仅加固小规模改造者,在名称前加三点水来区分 。黄河频繁改名:大水,大河,河水等根源在此 。
另一方面,上游治理,总要下泄洪水,因此顺带治理了渭水(渭河)、沇水、齐水(与现在黄河下游基本一致)、淮水(那时的淮水,不是现在的淮河,而是现在的潍河上游)
所以,确切地说,大禹治水主要治理的是黄河,其他属于附带品
4、大禹治水的水指哪条河大禹治水的水指的是黄河 。
大禹治水是中国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 。五帝时期,黄河流域水患特别严重,百姓经常因为水患而流离失所,庄家更是颗粒无收,正因如此,治理黄河水患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 。
到了尧舜时期,黄河流域流水情况更加不稳定,已经到了不可不治的状况了,尧派遣鲧(大禹的父亲)负责治理洪水灾害,鲧采取障水法 , 在河岸两旁建立堤坝,也就是把水堵住,水高一寸堤坝就建高一寸 。
结果治标不治本 , 一旦决堤,危害更严重,九年的治理不但没有改善,反而加重了,舜继位后就把鲧流放了 。
后又任命禹治理黄河水患,大禹有了前车之鉴,采用疏导方法来治理黄河泛滥问题 , 前期工程极大,但是效果却很显著,不断的疏通河道,甚至自行开挖河道,经过13年的治理 , 水患终于有所好转,乃至以后都可以得到控制 。
扩展资料:
大禹治水13年 , 3次经过家门都没顾得上进门看一看 。第一次经过家门口,他听到自己新生的儿子正在呱呱啼哭,妻子由于生产的痛苦也正在呻吟,他的助手都劝他进去看看 。
禹也多想进去看一眼啊,可是他有要紧的事要办 , 怕耽误工作,硬是没有进去 。第二次经过家门时,禹的儿子已经能叫爸爸了 。
小家伙在妈妈怀里使劲叫着爸爸 , 禹只是深情地向妻儿挥挥手就过去了 。第三次,禹经过家门时,儿子已经十多岁,他跑过去要把爸爸往家里拉,禹抚摸着儿子的头,叫儿子转告妈妈,等治好水后再团圆,又匆匆地离开 。
13年后,禹历经千难万险 , 开沟修渠 , 终于战胜了洪水的灾害,促进了农业发展,使百姓能安居乐业 。禹因为治水有功,被舜立为君位的继承人,成了夏朝的第一个君主,所以历史上称他为夏禹或大禹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治理的是淮河支流 。
首先说,大禹治水不是窝在一个地点不动,而是逐步前进的 。他治水的起点是在秦岭——淮河一线,也就陕西南部的淮河流域 。因为他不是公费旅游,说走远点就走远点,禹不至于闲到翻过秦岭直奔巴彦喀拉山脉去寻找源头 。至于治水的线路,因为禹本身做的就是让河水改道的事,几千年来,河流无数次改道,所以不能用现在的河流作为参照 。可以肯定的是,基本方向是往东南 。因为水往低处流,禹不可能产生把河水送上青藏高原的想法 。
虽然特别准确具体的路线已经不可考,但是借由今天安徽省蚌埠市西南的“禹会村”遗迹可以知道,治水工程发展到了天河湖一带 。线路越来越向东南发展 , 离黄河越来越远,自然就不是治理黄河了 。
当然,治水没有到此结束,而是一直延伸至今天的女山湖一带,有了这么一个大蓄水量的湖泊来承接泛滥的河水 , 可省了不少心 。
不过因为后来舜把首领的位置禅让给了禹,所以禹没有参与后期的治水工程 , 这个工作由伯益来继续领导,后来又交给了启 , 直到启当了天子,治水工程还没完全收尾,可谓旷日持久 。
禹治理的并不是黄河,其实还有很多佐证 。
一是因为史料记载不完整或不准确,虽然传说流传下来了 , 但上古时代地理知识落后,上千年来都把山东当成世界中心,把泰山当成昆仑山 , 淮河当成长江 。所以当时把淮河支流误认为是黄河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
还有另一个很大的可能性,就是统治者为了增加声望,故意编造,毕竟,禹是天子之爹嘛 。而且 , 费了这么大劲,说是治理淮河支流,不好听 。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有骆驼不吹牛 , 说禹治理的是黄河水患多过瘾,明显看起来功绩更丰伟 。
再者,从现代的角度去分析,大禹治理黄河水患是不可能的 。后世科技更发达 , 技术手段更高,人力物力也更齐备,但是挖一条京杭大运河都要历经几个朝代 , 而禹处在上古时期,那时候青铜器都是宝贝,铁器更没有 , 饭都未必吃得饱,凭什么能用最原始最落后的手段把黄河水患治理好了?这种事情现在都办不到,禹又不是超级赛亚人 。
这仅仅是从史实的角度还原真相,并不是抹杀大禹治水的功绩 。只是从各种情况来看,大禹治水 , 确实治理的是淮河支流,而不是黄河 。
说到大禹,大家肯定都知道,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这些典故大家都能脱口而出,但是小编想问 , 那大禹治水治的是哪个地方的水?大禹又是谁呢?这两个问题,是不是一下问到很多人很多人都不知道 。
黄河 。
大禹治水或鲧禹治水是中国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 。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 , 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
5、大禹治水是哪条河大禹治水治的是:黄河
黄河 , 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 。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
拓展资料:
1、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 , 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 , 呈“几”字形 。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ㄗ灾吻? ,最后流入渤海 。
2、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 , 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 。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 , 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
3、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 , 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治水13年 , 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
【大禹治水是哪条河,大禹治水是哪条河】参考资料:大禹治水(历史典故)_百度百科
推荐阅读
- 到底是西城男孩还是西域男孩,美国那个组合是“西城男孩”还是“西域男孩”?
- 长白发是缺什么营养,白头发会越长越多是怎么回事?或是身体缺少这三种营养,早做了解
- 美短毛发不柔顺怎么办,我家猫咪毛发总是杂杂的,小猫的毛不顺怎么回事,小猫的毛杂乱的原因
- lomo卡是什么,lomo卡是什么
- 成都是几线城市,成都几线城市啊
- 相机hdr什么意思,手机相机里的HDR是什么意思?
- 长毛的豆腐是变质了吗,豆腐长毛了还能吃吗
- 冬奥城市志愿者算冬奥志愿者吗,冬奥会ncs志愿者是什么意思
- 昆明是几线城市,昆明以前是几线城市
- 兰州是几线城市,兰州是几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