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中的障碍主要包括,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里障碍有哪些?应如何克服

1、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里障碍有哪些?应如何克服①自负心理:过于溺爱的家庭教育、过分自恋的自我认识、过分敏感的自尊心使一些大学生形成了自负心理 。
表现为目中无人 , 自视过高;很少关心别人,只强调自我的感受;不分场合的乱发脾气;抬高自己贬低他人 。
②嫉妒心理:是对他人的成就、名望、品德、优越地位及既得利益的一种不友好的、敌视与憎恨的情感 。具有普遍性、潜隐性、临近性、社会性、挫败性等特点 。
表现为周围的人比自己强而不甘心;不希望别人取得成功 。嫉妒的对象往往是身边亲近的同学甚至要好的朋友,一般深藏于内心之中 。
③猜疑心理:猜疑心理是一种由主观推测而产生的一种不信任的复杂情感体验 。
表现为先在主观上设定他人对自己不满 , 然后在生活中寻找证据,把无中生有的事实强加于人,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 。具有猜疑心理的人往往对环境、对他人、对自己缺乏信任,容易被封闭性思路主宰正常思维 。
④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过于、过多自我否定而产生己不如人的情绪体验 。
表现为过低评价自己的能力与品质,轻视自己,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 。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严重心理障碍 。
每个人都会产生自卑感,只有当这种自卑心理达到比较深的程度,影响到学习和人际交往正常进行时才会被认为是心理疾病 。
⑤网络人际障碍:
网络人际交往是人们在网络空间里进行的一种新型人际互动方式 。大学生如果长时间与电脑相处,隐身于网络社会中,会出现网络情感、网络人际交往等问题,会导致人际情感疏远、人际信任危机、个体心灵封闭等问题,甚至会导致网络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
克服:
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和适应 。
①掌握优化人际关系的技巧,培养自信的人生态度
首先要学会优化个人形象 , 注意仪容仪表,做到干净整洁、发型自然、化妆适度、衣着得体 。
其次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仪容仪态,做到站姿挺拔、坐姿端庄、走姿沉稳协调 。
第三要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心态,做到身心健康、自信愉悦、掌控情绪、心态平和、谈吐高雅、注意倾听 , 说话做事注意场合和对象,关心他人热心但不“越界” 。最后要学会赞美他人,适当忍让 , 时刻保持微笑 。
②正确认识网络人际关系,培养真实的人生态度
首先要学会正确利用网络工具,避免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脱节 。
其次正确对待现实与虚拟的关系 , 在现实生活中接触真实的人,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感受到友谊的温暖,走出大学校门的时候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 。
③要正确的看待人生价值,培养达观的人生态度
不同的心态构成不同的交往组合 。嫉妒的病根在于自私,即双方都自以为是 , 互不顺眼,互相指责 。如果能够克服私心杂念,全方位的认识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 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合理调整自己的认知和期待,发现并开拓自己的潜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追求,那么嫉妒心理就不会产生 。
④要遵循人际交往的一般原则
做到平等待人、宽容大度、互惠互利、恪守诚信 , 遵守人际交往的黄金规则(你想人家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和白金规则(别人希望你怎样对待他们,你就怎样对待他们),从研究别人的需要出发,把每个人都看成重要人物,把握人际交往的“度”,调整自己的行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使别人和自己过得轻松、舒畅 。

人际交往中的障碍主要包括,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里障碍有哪些?应如何克服


2、人际交往常见心理障碍有哪些?讨好型是萨提亚提出的生存姿态之一,特点是非常关注他人的情景,却丝毫不在意自己,常常以一种令人愉快的面目出现,因此在大部分文化和家庭中得到高度的接纳 。
人际交往也需要技巧,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您是否遇到麻烦呢?很多人在人际交往上存在心理障碍,却无法排解 。其实求助于心理咨询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常有以下几点 。
人际交往也需要技巧,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您是否遇到麻烦呢?很多人在人际交往上存在心理障碍,却无法排解 。其实求助于心理咨询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常有以下几点:1.
自负: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目中无人,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情绪和别人的态度 。2.
忌妒:当看到与自己有某种联系的人取得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成绩,便产生一种忌恨心理;当对方面临或陷入灾难时,就隔岸观火,幸灾乐祸;甚至借助造谣、中伤、刁难、穿小鞋等手段贬低他人 , 安慰自己 。3.
多疑: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设定他人对自己不满 , 然后在生活中寻找证据 。带着以邻为壑的心理,必然把无中生有的事实强加于人,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 。4.
自卑:会产生一种受挫感和自卑感 。个体自卑感的形成主要是社会环境长期影响的结果 。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理解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即缺乏自信 。
(1)自负 。目中无人,全然不顾别人的感受 。
(2)忌妒 。发现别人强过自己,便心生嫉恨;当别人面临困境或陷入灾难,就幸灾乐祸,甚至不惜造谣中伤、刁难诋毁他人 , 以此安慰自己 。
(3)多疑 。盲目揣测,无中生有怪罪于人,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 。
(4)自卑 。浅层感受是以为别人看不起自己,其实质是缺乏自信 。
(5)干涉 。热衷于探听、传播他人私事,未必有什么实际目的,仅仅是以窥视为乐的低级满足 。
(6)羞怯 。在大庭广众之下,羞于启齿 , 在言语上支支吾吾,行动上手足失措 。
(7)敌视 。“别人仇视我,我仇视一切人” 。对比自己弱的人 , 以不宽容表示敌视;对比自己强的人 , 敢怒不敢言以示敌视;对处境与己类似的人,则攻击、中伤表示敌视 。
恐惧心理主要表现为在与人交往时,尤其是在一些重大的社交场合,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以致手足无措、语无伦次等 , 这种心理常被称为社交恐惧症、人际恐惧症 。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在社会交往中,想象成功的体验少,想象失败的体验多 , 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缺乏交往的自信心和勇气 。孤僻心理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孤芳自赏,自命清高 , 不愿与他人为伍;另一种是有某种特殊的怪癖 , 令别人无法接纳,从而影响了正常的社会交往 。害羞心理主要表现为在社会交往中过分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以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无法得到充分的表达,从而影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 。封闭心理主要表现为把自己的真实思想、真实情感等掩饰起来,试图把自己与别人隔离开 。
人际交往中的障碍主要包括,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里障碍有哪些?应如何克服


3、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及原因分析 字数3000左右针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改善和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策略和建议 。
任何人都生活在社会群体中,必然会发生与他人交往关系,在社会心理学上,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人与人间的心理关系,心理距离小相容性大,则人际关系融洽,反之,则心理上相互排斥,人际关系恶化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 并表现在人际交往中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群体或组织与公众的交往,都集中地体现着心理上的交流,而人际关系就是建立在心理接触基础上的社会关系 。所以 , 在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中 , 心理障碍产生的影响更大 。
一、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交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借助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系统,进行沟通、理解产生行为的过程 。交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进行信息的沟通,即借助于一定的符号系统,双方交流思想、情感观点、知识、经验、消息等 。其次,是社会知觉与归因的层次 。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它包括对他人动机、情感、意向、性格等的认识;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对他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认识;对自身的认识 。归因则是通过知觉人的言语举止而对其内部心理活动以及产生这种心理活动原因的一种推断 。这种推断带有一种感情色彩 , 形成对交往对象的初步印象,如喜欢、同情或是不喜欢、厌恶等 。在此基础上,便达到了交往的最高层次,即形成互动或是拒绝互动,通俗地说,就是交往双方的相互作用,即交往双方的所作所为都在对方心理及行为上得到了共鸣 。如交往的结果是相互厌恶,则不能形成互动,甚至会形成冲突 。交往过程能否顺利进行以及交往的结果如何,常常影响人际关系的状况 。心理学研究表明,上述交往过程的三个层次出现偏差或障碍,都会影响人际关系 。
1.大学生信息沟通过程中的障碍
大学生信息沟通过程中的障碍主要是交往双方的社会环境、人格等方面的因素影响 。具体来说,就是由于双方风俗习惯的不同、社会经验的不同以及出于某种需要、动机而产生的对交往对方发生的信息产生误解、曲解、断章取义、难消化、偏见 。交往双方在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亦能造成沟通障碍 。
2.社会知觉,归因过程的障碍
在社会知觉、归因层次上出现的障碍,常见的有第一印象,刻板印象、晕轮效应等 。
第一印象,是指在人际交往中,第一次给人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以后要改变这种印象往往不太容易 。这种现象显然是不利于人际关系的交往 。因为我们认识并了解一个人,不可能只通过一次或两次交往就完成的,而第一印象又容易限制我们对人的进一步了解 。
刻板印象 , 是在人际交往中,对一类人进行简单的概括或分类所形成的不正确印象 。它使人在无形中戴上了深有偏见色彩的有色眼镜 。有些种族岐视就有这方面的心理根源 。刻板印象在符合客观事实或交往对象时 , 有助于认识人、理解人,有助于交往;如果这种印象不符合客观事实或认知对象具有特殊性时,就会对他人造成错误的判断,从而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 。
晕轮效应 , 也叫光环现象 。“晕轮”原意指月亮周围的光环 , 比喻高尚的东西更高尚,丑陋的东西更丑陋 。“晕轮”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作用便被叫作“晕轮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 , 某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特性掩盖了真相,从而给社会知觉和归因造成障碍 。晕轮效应掩盖了人的本来面貌,容易产生对人的盲目崇拜或全盘否定,从而影响人际关系 。
3.互动层次的障碍
在互动层次上,容易出现的心理障碍主要是自我意识障碍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存在、自己与他人和周围事物的关系以及对自己行为诸方面的意识 。这种意识是通过思维起作用的一种领悟,即主体对有关自己诸方面的领悟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 自我意识是通过与他人的交往而获得的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提出了“镜中之我”的理论 。“镜中之我”就是指人是通过观察别人和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自我意识 , 完成自我评价的 。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之间出现差距,可能是因为自我认识不准(或高估或低估)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怕别人取笑而有意高估或低估造成的 。自我意识障碍是人际关系的一大心理障碍 。要克服这种障碍,从社会来讲,就要加强对下一代人的培养和教育 。家庭、学校及教育机构都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正确的自我意识 。此外,人格特征、自私与猜疑、嫉妒与羞怯等心理,都会影响人际交往的效果 。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成因
造成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客观因素
首先是家庭的影响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愈来愈多 。总的看独生子女的发展是好的 。但不容否认,由于一部分家庭家长自身素质水平的制约 , 教育子女方法不妥 , 对孩子过分的关心甚至溺爱,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特征,诸如自私、不合群,缺乏集体荣誉感的现象较为突出 。这些独生子女步人大学后就表现出独立生活能力差,为人处事、与人沟通的能力差 。再加之有些大学生所处的群体环境差 , 又不善于自我疏导,长此以往形成了孤僻心理 。还有一部分学生早年生活在缺少爱的家庭中,有的是父母不和,经常吵架,有的父母离异 , 还有的忙于工作无暇顾及,由于长期缺乏亲人的关爱,导致自我封闭 。其次是环境变化的影响 。进入大学,原来相对稳定、熟悉的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学开放的学习环境和较为宽松的管理模式 , 不仅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文化修养、行为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更为重视和强调个人的兴趣和发展 。加之接触的老师、同学来自不同的省份和地区,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很大不同,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去适应全新的环境 。但由于他们交往能力有限、交往方法不当 , 在人际交往中很容
易导致失败,交往失败的影响又使得一些人把交往看成是一种负担,渐渐地使这些学生变得封闭自己或上网寻找慰藉,从而忽视与同学、朋友、教师之间人际活动 。
(二)主观原因
生活在大学校园中的大学生受教育程度和文化修养基本相近,一般来说,他们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因而人际交往问题受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相对较小 , 而受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则较大 。一是社会认知不当 。社会认知主要包括自我认知和对他人的认知 。大学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强烈、最明显的时期之一,他们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探索并确定人生之路的发展阶段,因而难以正确全面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不能正确与别人进行比较 , 有些学生专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较,越比越气 , 由此形成自卑心理 。在对他人认知方面,由于认知偏差的影响 , 大学生存在着简单化、情绪化、主观性强等特点,容易对别人产生“信任危机” , 从而影响人际之间的正常交往 。二是遭受挫折 , 归因不当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在工作学习中每个人都会遭遇挫折,但如果不能正确归因,挫折的消极影响就会成为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 。在现实中,有的大学生把他们交往的失败仅仅归于一种原因,以致产生自卑心理 。如有的大学生在众人面前发言屡遭冷淡和交往效果不如意,就满怨哀叹自己天生不善交往,是个招人烦、惹人厌的倒霉蛋 。以后他们遇到类似场合 , 就会逃避,远离群体 。三是过分自尊或嫉妒 。大学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成熟和自尊需要进一步增强,大学生非常看重自己同别人的关系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自尊心特别强的大学生会因此变得敏感而多疑 。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弱点或遭遇挫折后,为了维护自尊,往往不愿参加竞争性活动,不愿与人交往:嫉妒是产生人际交往问题又一因素,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通过比较来确定自身的价值 。当确定别人的价值比自己大时,就会觉得痛苦、不服,认为别人的存在是对自己的一种威胁,并会把这种不满转化为对别人的怨恨,容易趋向于寻找对方的不是或低毁对方,以此达到心理上的暂时平衡 。大学生因嫉妒而引起的人际关系疏远,紧张乃至冲突,可谓不胜枚举 。轻微的嫉妒是一种压力,使人产生积极的竞争行为,但严重的嫉妒会导致更多的敌意,仇视和攻击言论 。因而嫉妒是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问题或障碍的重要因素 。
人际交往中的障碍主要包括,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里障碍有哪些?应如何克服


4、影响人际关系交往的心理障碍影响人际关系交往的心理障碍
一、羞怯心理
羞怯心理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的一种心理 。具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在交际场所或大庭广众之下 , 羞于启齿或害怕见人 。由于过分的焦虑和不必要的担心,使得人们在言语上支支吾吾,行动上手足失措 。
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言词的人,由于怯懦,在社交中即使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却不敢表达出来 。这种心理别人也能观察出来,结果对自己产生看法,不愿成为好朋友 。
二、自负心理
这些人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目中无人 。与同伴相聚,不高兴时会不分场合地乱发脾气,高兴时则海阔天空、手舞足蹈讲个痛快,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情绪和别人的态度 。另外,在对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上,过高地估计了彼此的亲密度,讲一些该讲的话 。这种过于亲昵的行为,反而会使人出于心理防范而与之疏远 。
三、干涉心理
【人际交往中的障碍主要包括,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里障碍有哪些?应如何克服】有的人在相处中,偏偏喜欢询问、打听,传播他人的私事,这种人热衷于探听人的情况,并不一定有什么实际目的 , 仅仅是以刺探别人隐私而沾沾自喜的低层次的心理满足而已 。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人需要一个不受侵犯的生活空间 。同样,人人也需要有一个自我的心理空间 。再亲密的朋友,也有个人的内心隐秘,有一个愿向他人坦露的内心世界 。有的人在相处中,偏偏喜欢询问、打听,传播他人的私事,这种人热衷于探听人的情况 , 并不一定有什么实际目的,仅仅是以刺探别人隐私而沾沾自喜的低层次的心理满足而已 。
四、自我意识障碍
自我意识障碍是人际关系的一大心理障碍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自我意识是通过与他人的’交往而获得的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提出了“镜中之我”的理论 。“镜中之我”就是指人是通过观察别人和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自我意识,完成自我评价的 。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之间出现差距,可能是因为自我认识不准(或高估或低估)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怕别人取笑而有意高估或低估造成的 。
五、信息沟通过程中的障碍
信息沟通过程中的障碍主要是交往双方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人格等方面的因素影响 。具体来说,就是由于双方文化程度上的差异、风俗习惯的不同、社会经验的不同以及出于某种需要、动机而产生的对交往对方发生的信息产生误解、曲解、断章取义、难消化、偏见 。
如何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交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借助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系统,进行沟通、理解产生行为的过程 。交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进行信息的沟通,即借助于一定的符号系统,双方交流思想、情感观点、知识、经验、消息等 。
其次,是社会知觉与归因的层次 。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 , 它包括对他人动机、情感、意向、性格等的认识;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对他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认识;对自身的认识 。归因则是通过知觉人的言语举止而对其内部心理活动以及产生这种心理活动原因的一种推断 。
这种推断带有一种感情色彩,形成对交往对象的初步印象,如喜欢、同情或是不喜欢、厌恶等 。在此基础上,便达到了交往的最高层次 , 即形成互动或是拒绝互动,通俗地说 , 就是交往双方的相互作用,即交往双方的所作所为都在对方心理及行为上得到了共鸣 。如交往的结果是相互厌恶,则不能形成互动,甚至会形成冲突 。
交往过程能否顺利进行以及交往的结果如何 , 常常影响人际关系的状况 。心理学研究表明,上述交往过程的三个层次出现偏差或障碍,都会影响人际关系 。
(1)信息沟通过程中的障碍 。信息沟通过程中的障碍主要是交往双方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人格等方面的因素影响 。具体来说,就是由于双方文化程度上的差异、风俗习惯的不同、社会经验的不同以及出于某种需要、动机而产生的对交往对方发生的信息产生误解、曲解、断章取义、难消化、偏见 。交往双方在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亦能造成沟通障碍 。
(2)社会知觉,归因过程的障碍 。在社会知觉、归因层次上出现的障碍,常见的有第一印象,刻板印象、晕轮效应等 。
第一印象,是指在人际交往中 , 第一次给人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以后要改变这种印象往往不太容易 。这种现象显然是不利于人际关系的交往 。因为我们认识并了解一个人,不可能只通过一次或两次交往就完成的 , 而第一印象又容易限制我们对人的进一步了解 。
刻板印象,是在人际交往中,对一类人进行简单的概括或分类所形成的不正确印象 。它使人在无形中戴上了深有偏见色彩的有色眼镜 。有些种族岐视就有这方面的心理根源 。刻板印象在符合客观事实或交往对象时,有助于认识人、理解人,有助于交往;如果这种印象不符合客观事实或认知对象具有特殊性时,就会对他人造成错误的判断,从而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 。
晕轮效应 , 也叫光环现象 。“晕轮”原意指月亮周围的光环,比喻高尚的东西更高尚,丑陋的东西更丑陋 。“晕轮”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作用便被叫作“晕轮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某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特性掩盖了真相,从而给社会知觉和归因造成障碍 。晕轮效应掩盖了人的本来面貌,容易产生对人的盲目崇拜或全盘否定,从而影响人际关系 。
(3)互动层次的障碍 。在互动层次上 , 容易出现的心理障碍主要是自我意识障碍 。自我意识 , 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存在、自己与他人和周围事物的关系以及对自己行为诸方面的意识 。这种意识是通过思维起作用的一种领悟 , 即主体对有关自己诸方面的领悟 。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自我意识是通过与他人的交往而获得的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提出了“镜中之我”的理论 。“镜中之我”就是指人是通过观察别人和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自我意识,完成自我评价的 。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之间出现差距,可能是因为自我认识不准(或高估或低估)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怕别人取笑而有意高估或低估造成的 。
自我意识障碍是人际关系的一大心理障碍 。要克服这种障碍,从社会来讲,就要加强对下一代人的培养和教育 。家庭、学校及教育机构都要重视培养下一代人的正确的自我意识 。
此外 , 人格特征、自私与猜疑、嫉妒与羞怯等心理,都会影响人际交往的效果 。
人际交往的心理策略
(1)角色协议 。人际交往建筑于心理学的“自我状态” 。即每个人在心理上都有三种自我状态:父母的自我状态,成人的自我状态和儿童的自我状态 。父母的自我状态是指父母对其子女的态度及行为而言,常表现为以权威与优越感为标志的统治、责骂和其他专制作风 。
儿童的自我状态是泛指一切像孩子们的态度与行为,常表现为好奇、冲动、情绪化等 。成人的自我状态的特征是注意对事实根据和理智的分析 , 表现为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面对实际,能冷静的脚踏实地、合乎逻辑地分析情况 。在这三种状态中,每一种状态都可能对人有暂时的或长期的支配作用,并使人产生相应的感觉与行为方式 。
角色认识的顺利进行也有赖于对交往角色的认知 。即对某人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身份的认知与判断及对有关角色行为的社会标准的认知 。每个人对自己所担任的角色行为标准的认知,决定了他在社会上的行为 。如师生关系、上下级关系等 , 在一般人心目中都有固定方式,一旦角色确定 , 便在客观上决定了交往方式,不懂得这一原则,将不会掌握好人际交往的尺度 。
(2)心理相容 。如果两个人之间存在着心理相容,那么,一个人的态度与行为就很容易引起他人的肯定的反应,如果处于高度的心理不相容状态,对方的态度与行为则容易被否定 。
为了达到心理相容,在人际交往中就应尽可能做到:
①肯定对方 。人类普遍存在自尊的需要,只有在自尊心高度满足的情况下,他才会产生最大程度的愉悦,才会对人际交往中对对方的态度、观点易于接受 。
②真诚热情 。人际交往中,若对方感到了你的真诚与热情,显然会得到对方肯定的评价 。所以,在交往中 , 不但需要充沛的热情,同时又坦诚言明自身的利益 , 显得真诚而又合情合理 。
③了解群体规范及对方的人格 。人际交往中应注意了解对方的群体规范,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规范,对其成员的影响是不同的 。同一规范会使得同一群体中的成员接受大致相同的教育 , 获得大致相同的知识,遵循同一的要求,因而对某一类问题会产生较为一致的认识 。
(3)正确归因 。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和推理,以此对别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解释的预测 。但是 , 由于人的认知的局限性以及种种主观因素的干扰作用,人们在进行这种归因时,经常会发生错误 。
人际交往中的障碍主要包括,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里障碍有哪些?应如何克服


5、人际沟通中有哪些障碍?如何改进信息沟通?人际沟通中存在以下障碍:
现实生活中影响的人际沟通的主要障碍有
1、理解障碍 。由于一个人的知觉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常使得人们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 。有时候对于同一问题或者是同一种说法,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出发点或者是不同的立场来看就会有不同的理解 。有时候双方间出现理解障碍或者是误会时,往往是信息不对称或者是角度不同引起的 。
2、语言障碍 。语言不通是人们相互之间难以沟通的原因之一 。当双方都听不懂对方的语言时 , 尽管也可以通过手势或其他动作来表达信息,但其效果将大为削弱 。即使双方使用的是同一语言,有时也会因一词多义或双方理解力的不同而产生误解 。沟通是传递者→过滤→接受者→反馈的环回过程 。有一句话非常合适:在别人的反应里看到自己 。有效沟通是预备+主动=诚实、坦率(语气、语调)和尊重别人 。作为组织的管理人员更应着力做到 。
3、信息含糊或混乱 。信息混乱则是指对同一事物有多种不同的信息 。例如令出多门,多个信息源发生的信息相互矛盾;朝令夕改,一会儿说这样,一会儿又说那样;言行不一,再三强调必须严格执行的制度,实际上却没有执行,或信息发送者自己首先就没有执行 。无论是组织的领导者还是组织的成员,在人际沟通中切忌含糊其词或者是出尔反尔,造成信息含糊或混乱对于接受者理解信息来说是致命的障碍,一旦接受者理解错误,那么对于工作的开展也是致命的 。
4、环境干扰 。嘈杂的环境会使信息接受者难以全面、准确地接受信息发送者所发出的信息 。另外嘈杂的环境对于一个人心情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一旦个人不能以良好的心态接受信息的传递,那么此时的沟通只是单方面的,也就不存在实际意义上的沟通 。
5、其它因素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影响信息有效沟通的因素,如成见、偏见、聆听的习惯、气氛等都会影响人际沟通 。其中成见和偏见对于人际沟通的阻碍程度也是致命的 。因为在人际沟通和人际交往中一旦存在着成见或偏见,那么沟通的参与者就不能以正确的观点和态度去进行有效的交往,不能敞开心扉进行沟通,那么从这个层面来讲 , 沟通就失去了价值 。
1 , 发送者方面可能的障碍,2,沟通过程中可能的障碍,3 , 接收者方面的障碍,4,反馈过程中的障碍 。
信息沟通的改进:1,改进信息沟通的准则 , 不能脱离实际制订信息沟通的计划,要考虑信息接收者的需要 , 信息沟通中的声音要和谐一致,信息沟通要考虑到感情问题 。2,信息沟通检查,3,认真聆听双方意见,4,书面沟通的改进,使用简明的词和词组 , 使用短而人们熟悉的词汇 , 使用及物动词,避免使用不必要的词
信任,如何让对方对你肯定,这个是首要必须解决的问题!然后才能了解对方的困惑,才能解决问题,才能慢慢熟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