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中国|10年1000万,一个70后湾区家庭的财富跋涉之路( 二 )



很多人发家是懵懵懂懂吃到了时代的红利 , 自己也不明白怎么回事 , 反正就是运气好赶上了 。
但是贝版 , 始终是一个主动思考的人 , 他一直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 敢于做出与众不同的决定 , 像巴菲特一样 , 在贝版投资的第一天起 , 就知道自己会变得有钱 。
也因此 , 他可以不断地抓到财富的窗口期 。
我很喜欢贝版说的一句话——
财富伴随法则而生 , 当你明白了这个世界的运行机制 , 财富就只是附赠品 。

为什么要选择10年1000万美元这个目标呢?
贝版说——
“有生之年我只想做这么多劳动了 。 我一生短暂 , 只想奉献十年 , 通过赚1000万来换取财务自由 。
我不希望太太为了支付账单而工作 , 没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 也没有时间陪幼年的孩子 。
财务自由之后也不是就此不工作了 , 而是可以不计酬劳地去做喜欢的事 。 ”

作为一个70年代初出生的人 , 贝版跟同时代的孩子们一样 , 经历过物质匮乏的时期 。
他的父亲早逝 , 家中兄妹又多 , 当工人的母亲凭着60块钱的工资养大了3个孩子 。
贝版读高中住校时经常吃不饱饭 , 连校办工厂两毛钱一个的面包都买不起 , 他宁可忍着饿也不会跟母亲要钱 。
读大学时 , 贝版作为南方学生 , 领到15元冬装费 , 他没有给自己买新衣 , 而是给母亲买了一件灯芯绒的棉袄 。
很久以后 , 贝版赚到10万美元一年时 , 仍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 。
他说 , 自己一直有一个信条 , 不管收入多少 , 一定要有结余 , 你永远可以存下1/3的钱 。 因为 , 母亲当年就是用2/3的工资供出了2个大学生 。

贝版是个聪慧的人 , 17岁上大学 , 又读了研究生 。
90年代末期 , 贝版怀揣着200美元踏上了赴美留学之路 , 临走前 , 他用1600块钱给母亲添了一台全自动洗衣机 。
去机场接贝版的是一位计算机系的师兄 。
安顿下来后 , 师兄给贝版上了10分钟的理财课 , 传授给他6条中国留学生口口相传下来的箴言 , 这堂课令初来乍到的贝版终身受益——
第一:尽快去办一张信用卡 , 积攒自己的信用记录 , 坚持用一张卡 , 不要开更多卡 , 欠款要及时付清 , 不要欠信用卡债 。
第二:买车最好买5年新的日本车 。 残值高 , 保养易 。
第三:手脚要勤快 , 从换机油到通马桶 , 能做的尽量自己做 。
第四:用现金买车 , 用贷款买房 , 除了房贷以外不要有包括车贷在内的任何消费贷款 。
第五:保持健康 , 不惹官非 , 不要把钱送给医生和律师 。
最后一条是——
资本主义国家鼓励资本生财 , 所以人最重要的是持有资本 。 不能只存钱 , 要学会投资 。

遇言姐说 , 我真的很羡慕贝版 , 他在刚出国门时就遇到了热心的师兄 , 当年师兄告诉他的这些箴言 , 是我用了许多年的时间才慢慢悟到的 。
无论美国人还是中国人 , 经济出现问题 , 很多都是因为违背了上边的几条原则 。
遇言姐自己也踩过坑 。
比如 , 我曾经贪图0利率而去贷款买新车 , 还觉得自己占了便宜 , 不贷白不贷 , 直到买房时才发现贷款额度不够了;
比如 , 我一直觉得好好工作才是正道 , 不屑于去琢磨什么股票和房子 , 后来才发现 ,
工资收入的每一分钱都是计税的 , 而资本产生的增值只有50%计税;
比如 , 我拿到工资后只想着老老实实付房贷 , 后来才明白 , 你的工资应该省下来去投资 , 然后用挣来的钱把房贷付掉 。
这样的坑我踩过很多 , 回想起年轻时的我 , 真是满脑袋水还不自知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