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无反微单 单反、无反、微单

【单反无反微单 单反、无反、微单】很多网友想了解单反、无反、微单的相关知识 , 为了大家进一步的对单反无反微单所有了解 , 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伴随索尼A7RII正式登场 , 相信不少朋友会拿它与佳能5DS、尼康D810进行比较 。一个老问题被再次提起:单反好还是索尼微单好 , 索尼全幅微单能否替代单反?索尼E卡口可换镜头相机(Interchangable Lens Camera E-mount , 简称ILCE)在结构上属于无反相机 。而在国内 , 索尼为它注册了中文商标“微单” , 寓意是“体积微小、具有单反画质” 。所以 , 索尼微单相机是无反相机 。

单反无反微单 单反、无反、微单


日前 , 索尼制作了一段概念宣传视频 , 内容简单粗暴:在一片荒漠之中 , 一块巨大的玻璃分崩离析、粉身碎骨 , 搭配的歌词则是“Release me”(释放我) 。于是 , 一台A7II露出真容——换成我们中国式的描述 , 应该就是“破而后立”吧 。
单反、无反何为“反”
单反相机全称为“单镜头反光(Single Lens Reflex)相机” , 而无反相机全称为“无反光镜(Mirrorless)可换镜头相机” 。无论是单反还是无反 , 其中的“反”都指“反光镜”结构——随便找一台单反相机 , 取下镜头 , 看到里面那块玻璃了么 , 那个就是反光镜 。
反光镜最初的目的是方便取景 。早在18世纪中叶 , 内置反光镜的暗箱就已成为画家写生的主要工具 。从1884年单反相机诞生到1948年以前 , 通过反光镜+毛玻璃的腰平取景器则是单反相机的主要取景方式 。到了1949年 , 蔡司推出的Contax S单反相机具备了反光镜+五棱镜结构 , 第1次实现了眼平正像取景——这也是今天单反相机最主要的取景方式 。
伴随相机操作从全手动到全自动的过渡 , 反光镜也承担起新的作用 。首先 , 早期TTL镜后测光元件就安放在反光镜上(后来移至取景器内) 。然后 , 非常重要的是实现TTL自动对焦功能的重要基础 。今天我们看到的反光镜实际上是一块半透半反镜 。通过镜头的光线落在反光镜上 , 一部分向上90度反射进入取景器 , 最后到达我们的眼睛;另外一部分穿透反光镜 , 经过副反光镜反射到达自动对焦模块 , 让相机实现快速自动对焦 。
单反的局限和无反的兴起
反光镜的主要优点有二 。首先 , 它让取景和成像可以共享同一光路 , 是胶片时代最接近“所见即所得”目标的相机结构 。你用单反相机拍照时不会出现忘记摘镜头盖的错误;但在用旁轴相机拍照的时候 , 却有可能拍到一堆全黑的照片 。其次 , 反光镜实现了取景、成像、测光、对焦各个模块独立工作 , 减少了拍摄时的延迟 。得益于这两个优点 , “单反”成为胶片摄影时代最主流的相机结构 。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 “单反”也不例外 。它的最主要缺点同样有两个:体积和震动——反光镜本身需要占用一定空间 , 同时在拍摄照片是反光镜的起落也会带来震动和噪音 。
除此之外 , 单反相机还有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对焦误差 。自动对焦模块实际测量的是通过镜头、穿透主反光镜、经副反光镜反射后的光线 , 而不是最终落到成像介质上的光线 。这就要求整个结构具有很高的精度 。生产加工中的误差 , 日常使用中的磕碰震动都有可能破坏单反结构的精度 。特别是在4000万、5000万高像素时代 , 微小的误差也会被放大出来 。在今天 , 中高端单反相机普遍加入了AF微调功能 , 但这只能算是一种补救办法 , 治标不治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