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是蟋蟀吗,蝈蝈也是蛐蛐吗?

1、蝈蝈也是蛐蛐吗?【蝈蝈是蟋蟀吗,蝈蝈也是蛐蛐吗?】蝈蝈是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鸣虫的通称,个子较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草绿色,触角细长 。雄虫的前翅互相摩擦,能发出“括括括”的声音,清脆响亮 。喜欢吃瓜果、豆类等,人们用小竹笼饲养观赏 。作为欣赏娱乐昆虫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 , 如在古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就有几百年编笼捕蝈蝈的历史 。蝈蝈的别名很多,如哥哥、蛞蛞 。蝈蝈在中国分布很广,与蟋蟀、油葫芦被称为三大鸣虫 。蝈蝈的食物主要是豆类、菜叶、蚂蚱等 。公蝈蝈叫声洪亮,深受广大鸣虫爱好者的喜爱 。
形态特征成虫体色翠绿,少数淡褐 。触角发达60mm,复眼2只 , 单眼3只 。前胸背板宽大,背板下缘有黄色边 。胸部腹板各具1对锥状刺,后胸的刺最大 。附式4-4-4, 1-3附节有垫,后足第一附节附垫分成2个叶片 。后足胫节端距6个,背面2个 , 腹面4个 , 中间的2个小 。后足腿节略比胫节稍长 。
卵褐色,长6.0mm,宽1.6 -2.0mm 。卵壳坚硬 。以卵在2-3cm土层越冬 。
蟋蟀(xī shuài)(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 。亦称促织 , 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 。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 , 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1]
全世界已知 22 亚科55 族 595 属(包括 17 个化石属),约 4649 种(亚种)(包括 50 个化石种) 。该科昆虫体长大于 3cm,缺少鳞片;触角丝状,长于身体;跗节 3 节 , 前足为步行足 , 胫节常具鼓膜听器,后足为跳跃足;多数种类雄虫前翅具发声结构;雌性产卵瓣发达,呈刀状、矛状或长板状 。
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 。蟋蟀科种类体长大于3cm;体色变化较大 , 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或为绿色、黄色等;体色均一者较少,多数为杂色 。身体不具鳞片 。口式为下口式或前口式 。触角丝状,远长于体长;触角柄节多为圆盾形 , 窄于或等于额突;少数类群为长盾形,较大,宽于额突 。复眼较大,一般为头长的1/4~1/2;单眼一般3枚,呈倒三角形或线状排列;中单眼位于头背侧、颜面或额突顶端 。黄褐色至黑褐色 。
蝈蝈与蛐蛐是两种昆虫 , 蝈蝈全身呈绿色,体形大于蛐蛐,蛐蛐全身呈黑褐色 。蝈蝈的叫声也大于蛐蛐 。
蝈蝈
蝈蝈
蛐蛐
蛐蛐
不是的 。
蝈蝈学名螽斯 , 个子较大,有着细如丝,长过其自身的触角,螽斯脚爪的末端有四节 。
蛐蛐一般指的是蟋蟀,蟋蟀脚爪的末端只有三节 , 蟋蟀的尾须比较长,而螽斯的尾须比较短,而且螽斯的翅膀大多在背上形成一条明显的脊 , 蟋蟀的背上却是平的,螽斯的叫声具有金属的感觉,比蟋蟀的更响亮、尖锐而更加刺耳 。
细节!蟋蟀主要在晚上活动 。它也主要在晚上打电话 。幼虫只在白天活动 。它也只在白天打电话 。螃蟹和蟋蟀都喜欢在大豆地里,但在大豆地里比在大豆地里更喜欢 。蟋蟀无处不在 。蟋蟀有趋光性 , 就像夜晚有光源一样 。我不喜欢晚上跑来跑去 。蟋蟀比蟋蟀多,但比蟋蟀小 。蟋蟀和蟋蟀种类繁多,但蟋蟀也吃肉 , 蚱蜢吃 , 蟋蟀也吃 。
细节!蛔虫主要在夜间活动 。尤其是晚上 。蟋蟀只在白天活动 。只在白天尖叫 。蝗虫和蛔虫都喜欢生活在大豆地里,但蝗虫在大豆地里的数量更多 。蛔虫无处不在 。蛔虫是光合作用的,喜欢在晚上去有光的地方 。蟋蟀不喜欢在晚上跑步 。蟋蟀比蟋蟀多,但比蟋蟀小 。蝗虫和蟋蟀的饮食习惯非常不同 , 但蟋蟀也吃肉、蚱蜢和蟋蟀 。

蝈蝈是蟋蟀吗,蝈蝈也是蛐蛐吗?


2、蝈蝈和蟋蟀是一样的吗?蝈蝈和蟋蟀不一样的 。
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黄褐色至黑褐色 。头圆,胸宽,触角细长 。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 。各足跗节3对,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 , 善常跳跃 , 前足胫节上的听器 , 外侧大于内侧 。产卵器外露 。
蝈蝈雄虫体长35~41毫米 , 雌虫体长40~50毫米 。全身鲜绿或黄绿色 。头大、颜面近平直 。触角褐色,丝状,长度超过身体 。复眼椭圆形 。前胸背板发达,盖住中、后胸、呈盾形 。前翅各脉褐色 。雄虫翅短,具发音器,雌虫只具有翅芽,腹末有马刀形产卵管,长约为前胸背板的2.5倍 。
蝈蝈的习性
蝈蝈喜欢在田野、庄稼地、树枝、向阳的山坡等地栖息主要以植物的嫩叶为食,也会吃一些小虫子、新鲜毛豆、嫩茎、菜叶等 。
它的后肢很粗壮,擅长跳跃,行动敏捷 , 如若受到惊扰 , 就会飞快的跳跃,它在夏季生命力旺盛,到了秋季需注意保温,并注意补充营养,以此来延长其寿命 。
蝈蝈是蟋蟀吗,蝈蝈也是蛐蛐吗?


3、蝈蝈和蟋蟀的区别蝈蝈和蟋蟀的区别:
1、叫声不同
蝈蝈:皮实耐旱鸣声强劲有力
蟋蟀:鸣声小而尖
2、颜色不同
蝈蝈:草绿色,不发亮
蟋蟀:黑褐色,油光发亮
3、体型不同
蝈蝈:身体呈扁或圆柱形,触角一般长于身体,翅发达或不发达或消失 。
蟋蟀:体长大约3毫米 , 缺少鳞片,触角丝状,长于身体 。
4、食物不同
蝈蝈是益虫,天然蝈蝈主要以捕食昆虫及田间害虫为生,是捕捉害虫的能手 , 是田间的卫士 。
蛐蛐是害虫,蛐蛐是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对幼苗的损害很严重,是农业害虫 。
5、科属、别名不同
蝈蝈:螽斯科昆虫    别名:哥哥、蛞蛞、蚰子、油葫芦等 。
蟋蟀:蟋蟀科昆虫    别名:蛐蛐、夜鸣虫、秋虫、斗鸡等 。
蝈蝈
蟋蟀
扩展资料:
1、形态特征
成虫体色翠绿 , 少数淡褐 。触角发达60mm , 复眼2只,单眼3只 。前胸背板宽大,背板下缘有黄色边 。胸部腹板各具1对锥状刺 , 后胸的刺最大 。附式4-4-4, 1-3附节有垫,后足第一附节附垫分成2个叶片 。后足胫节端距6个,背面2个,腹面4个,中间的2个小 。后足腿节略比胫节稍长 。
卵褐色,长6.0mm , 宽1.6 -2.0mrn 。卵壳坚硬 。以卵在2-3cm土层越冬 。 
若虫共经5龄 。
生活史:一年一代 。
2、形态特征
蟋蟀多数中小型 , 少数 大型 。
蟋蟀科种类体长大于3mm;体色变化较大,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或为绿色、黄色等;体色均一者较少,多数为杂色 。身体不具鳞片 。
口式为下口式或前口式 。触角丝状,远长于体长;触角柄节多为圆盾形,窄于或等于额突;少数类群为长盾形,较大 , 宽于额突 。
复眼较大,一般为头长的1/4~1/2;单眼一般3枚,呈倒三角形或线状排列;中单眼位于头背侧、颜面或额突顶端 。黄褐色至黑褐色 。
头圆,胸宽,触角细长 。咀嚼式口器 。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蝈蝈   百度百科-蟋蟀
蝈蝈和蟋蟀都是一个科的动物,区别不是很大
蝈蝈和蟋蟀都是杂食性动物,蝈蝈偏肉食性,而蟋蟀偏植食性
蝈蝈和蟋蟀的叫声不一样 , 颜色也不一样
蝈蝈和蟋蟀的产地也有不同
蝈蝈体型比蟋蟀大很多
蝈蝈的名字叫螽斯 , 小名蝈蝈
蝈蝈是绿色肢体较大,叫声也较大;蟋蟀身体灰黑色,体型和叫声都较蝈蝈小 。
蝈蝈白天出来蛐蛐晚上出来蛐蛐比蝈蝈小
蝈蝈是蟋蟀吗,蝈蝈也是蛐蛐吗?


4、蝈蝈是蟋蟀吗不是 。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体长一般20毫米左右 。蝈蝈比较大,蝈蝈雄虫体长35-41毫米,雌虫体长40-50毫米 。蝈蝈为鲜绿或黄绿色 , 身体呈扁或圆柱形,触角一般长于身,翅不发达或消失 。蟋蟀为黄褐色至黑褐色,且没有以上特点 。
不是 。蟋蟀和蝈蝈的区别:
体型: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 。体长一般20毫米左右 。蝈蝈比较大,蝈蝈雄虫体长35-41毫米 , 雌虫体长40-50毫米 。
外表:蝈蝈为鲜绿或黄绿色,身体呈扁或圆柱形,触角一般长于身 , 翅发达、不发达或消失,雄性有翅个体在前翅附近有发音器,通过左右两翅摩擦而发音 。蟋蟀为黄褐色至黑褐色,且没有以上特点 。
食物:蟋蟀喜好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 , 是农业害虫 。蝈蝈主要的食物是昆虫及害虫,是田间的卫士 。
蝈蝈是蟋蟀吗,蝈蝈也是蛐蛐吗?


5、蛐蛐,蟋蟀,蝈蝈怎么区分蛐蛐和蟋蟀代表同一种昆虫,只是叫法不同 。
蟋蟀和蝈蝈的区别在于:
1、颜色不同
蟋蟀多数为黄褐色至黑褐色 。而蝈蝈全身鲜绿或黄绿色 。
2、外形不同
蟋蟀头圆,胸宽,触角细长 。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 。各足跗节3对,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 , 后足发达,善常跳跃,前足胫节上的听器,外侧大于内侧 。而蝈蝈头大、颜面近平直 。触角褐色,丝状,长度超过身体 。复眼椭圆形 。前胸背板发达,盖住中、后胸、呈盾形 。前翅各脉褐色 。雄虫翅短,具发音器,雌虫只具有翅芽,腹末有马刀形产卵管,长约为前胸背板的2.5倍 。
3、饮食不同
野外生活的蟋蟀一般都是以嫩芽、嫩叶及根为食 。而蝈蝈的食物很丰富,有植物类、昆虫类和杂食类,食肉性强于食植性 。天然蝈蝈主要以捕食昆虫及田间害虫为生,是田间的卫士,是捕捉害虫的能手 。
扩展资料
关于蟋蟀
蟋蟀(xī shuài)(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 , 直翅目,蟋蟀总科 。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 , “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 。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 , 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
全世界已知
22 亚科55 族 595 属(包括 17 个化石属),约 4649 种(亚种)(包括 50 个化石种) 。该科昆虫体长大于
3mm,缺少鳞片;触角丝状 , 长于身体;跗节 3
节,前足为步行足,胫节常具鼓膜听器,后足为跳跃足;多数种类雄虫前翅具发声结构;雌性产卵瓣发达 , 呈刀状、矛状或长板状 。
关于蝈蝈
蝈蝈是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鸣虫的通称,个子较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草绿色,触角细长 。雄虫的前翅互相摩擦,能发出“括括括”的声音,清脆响亮 。喜欢吃瓜果、豆类等,人们用小竹笼饲养观赏 。作为欣赏娱乐昆虫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如在古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就有几百年编笼捕蝈蝈的历史 。
蝈蝈的别名很多 , 如哥哥、蛞蛞、蚰子等 。蝈蝈在中国分布很广,与蟋蟀、油葫芦被称为三大鸣虫 。蝈蝈的食物主要是豆类、菜叶、蚂蚱等 。公蝈蝈叫声洪亮 , 深受广大鸣虫爱好者的喜爱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蟋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蝈蝈
蛐蛐和蟋蟀代表同一种昆虫,只是叫法不同,蟋蟀多数为黄褐色至黑褐色,而蝈蝈全身鲜绿或黄绿色;蟋蟀头圆 , 胸宽,触角细长,而蝈蝈头大、颜面近平直;下文会从一、颜色,二、外形,三、饮食,三个方面去解释两者的区别 。       
       
蛐蛐与蟋蟀是同一种昆虫 。蟋蟀(xī shuài)(拉丁学名: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 , 直翅目 , 蟋蟀科 。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 , 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 。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蟋蟀很少吃庄稼 。
蝈蝈,俗称为蝈蝈,无脊椎动物,昆虫类,一般指螽斯科包括中华螽斯(Tettigonia chinensis)在内的一些善鸣的雄虫 。蝈蝈的身体呈扁或圆柱形,触角一般长于身体 , 翅发达或不发达或消失 。雄性有翅个体在前翅附近有发音器,通过左右两翅摩擦而发音 。蝈蝈具有发达的跳跃式后脚 , 当遇到危急时,快速弹跳避敌是它们自保的方法 。
蝈蝈 , 别名为蹩踪聒聒、螽斯、螽斯儿、油子、油葫芦(河南漯河与平顶山交界处,苏北徐州地区)、叫应(北京西部张家口至山西)、土喳子(四川南充)、蚤蚂(四川达州、四川渠县)、土狗子(湖南衡阳)、乖子(鲁北地区);短翅鸣螽 , 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 直翅目,螽斯科鸣螽属 。蝈蝈吃庄稼的叶子 , 有害 。
1、颜色不同
蟋蟀多数为黄褐色至黑褐色 。而蝈蝈全身鲜绿或黄绿色 。
2、外形不同
蟋蟀头圆,胸宽,触角细长 。咀嚼式口器 , 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 。各足跗节3对,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善常跳跃,前足胫节上的听器,外侧大于内侧 。而蝈蝈头大、颜面近平直 。触角褐色,丝状,长度超过身体 。复眼椭圆形 。前胸背板发达 , 盖住中、后胸、呈盾形 。前翅各脉褐色 。雄虫翅短,具发音器,雌虫只具有翅芽,腹末有马刀形产卵管,长约为前胸背板的2.5倍 。
3、饮食不同
野外生活的蟋蟀一般都是以嫩芽、嫩叶及根为食 。而蝈蝈的食物很丰富,有植物类、昆虫类和杂食类,食肉性强于食植性 。天然蝈蝈主要以捕食昆虫及田间害虫为生 , 是田间的卫士,是捕捉害虫的能手 。
       
        共同点是都是会鸣叫的昆虫 。
        蛐蛐与蟋蟀是同一种昆虫 。蟋蟀(xī shuài)(拉丁学名: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 , 直翅目,蟋蟀科 。亦称促织 , 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 。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 , 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蟋蟀很少吃庄稼 。
        
    蝈蝈,俗称为蝈蝈,无脊椎动物,昆虫类,一般指螽斯科包括中华螽斯(Tettigonia chinensis)在内的一些善鸣的雄虫 。蝈蝈的身体呈扁或圆柱形 , 触角一般长于身体,翅发达或不发达或消失 。雄性有翅个体在前翅附近有发音器,通过左右两翅摩擦而发音 。蝈蝈具有发达的跳跃式后脚 , 当遇到危急时,快速弹跳避敌是它们自保的方法 。
蝈蝈,别名为蹩踪聒聒、螽斯、螽斯儿、油子、油葫芦(河南漯河与平顶山交界处 , 苏北徐州地区)、叫应(北京西部张家口至山西)、土喳子(四川南充)、蚤蚂(四川达州、四川渠县)、土狗子(湖南衡阳)、乖子(鲁北地区);短翅鸣螽,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 直翅目,螽斯科鸣螽属 。蝈蝈吃庄稼的叶子,有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