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的魏延是怎么死的

正史中魏延的死,史学界主流的说法有两种,分别是以《三国志》和《魏略》所记载的内容为参考依据,而最主流的还是《三国志》 。
首先,我们看《三国志》的记载是怎么样的: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
诸葛亮感觉自己时日不多,秘密与杨仪、费祎、姜维等人商议退军事宜,并且安排让魏延断后 。注意,这里有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如果魏延不服从命令,那你们就自己撤回 。诸葛亮为什么说这话,我们后面再看 。
那么结果是什么呢?魏延真的没有听从命令,费祎去揣测魏延的心思,魏延说丞相死了,我魏延还在,杨仪等人扶灵柩回成都就行了,我自己带兵去打司马懿就行了,怎么可以因为一个人的死而耽误了国家大事呢 。费祎一听,这明显就是不打算听命令吗 。并且魏延说,我魏延是什么人,怎么能给杨仪做断后将 。
费祎回去如实传达,蜀军便自行撤退,魏延带兵绕到蜀军,烧毁栈道,逆击蜀军 。
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 。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 。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 。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 。
王平出面,呵斥魏延及其士兵,说丞相尸骨未寒,你们怎么就跟着魏延坐反,魏延的士兵知道原来是魏延理屈,就一哄而散,魏延逃跑的时候,被马岱追上杀了 。马岱把魏延的头扔给杨仪,杨仪踩着魏延的头说,看你还作恶不,灭了魏延三族 。
从《三国志》来看,魏延就是咎由自取,诸葛亮刚死,他就不听从军令,率兵个杨仪夺权 。
这段历史,《魏略》也有记载,但是和《三国志》完全相反 。
《魏略》载:
诸葛亮病,谓延等云:「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 。」令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 。延遂匿之,行至褒口,乃发丧 。亮长史杨仪宿与延不和,见延摄行军事,惧为所害,乃张言延欲举众北附,遂率其众攻延 。延本无此心,不战军走,追而杀之 。
《魏略》的记载和《三国志》截然相反,诸葛亮是给魏延传授命令的,让魏延代行他的职权,秘密撤回汉中 。魏延带兵到了褒口发丧 。杨仪和魏延关系不好,看到魏延摄行军事,害怕魏延害他,就散布谣言说魏延要带兵投降曹魏,率领士兵攻打魏延 。魏延本来没有这个意思,加上兵少,就退了,杨仪追上杀了魏延 。
那么,这两个版本,那个可信度更高呢?我认为是《三国志》的记载更可信 。
《三国志》的作者是陈寿,这个人很严谨,在编写《三国志》的时候,有些将信将疑的资料他全部弃之不用 。当时蜀国是没有史官的,史料非常少,就这样,陈寿也宁愿抛弃一些可信度不高的资料,导致《三国志》里面蜀国的资料非常少 。就这一点来说,《三国志》的可信度高一些 。
还有一点,就是《魏略》这本书,里面绝大部分都是黑蜀国赞扬魏国的,比如里面写到诸葛亮是自荐给刘备的,而不是刘备三顾茅庐,还有其他的,大家可看看 。所以《魏略》关于魏延和杨仪内讧时间的记载可信度就存疑了 。裴松志在给这一部分作注的时候,就说《魏略》里面的内容,是敌国(魏国)的传言,魏国这么传这个消息,就是为了引起蜀国内乱,是非常不可信的 。
因此,从以上分析来看,魏延之死,就是魏延不听从诸葛亮安排,也不想听从杨仪调遣,和杨仪等人发生内讧,导致被杀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