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都会想好好养护自己的爱车,但是有时越养护汽车就毛病越多,常见的养车误区,你们中了几个呢?
误区1保养凭感觉,不信保养周期表
每个车主买车时都会得到一份保养周期表,被告知在什么时候该去做怎样的维护保养,但大部分车主,只要感觉良好,没出啥问题,也就渐渐搁在脑后了;另一部分车主则是出于以往的驾驶经验,自行缩短保养里程,比如规定是8000km保养,自己却在6000km时就把车开到4s店,没到保养时间就到4s店保养,结果是多花钱 。实际上,车辆保养不是越勤越好,厂家规定的里程数是基于对车身性能的充分了解,进而才设置的最佳数据 。
误区2保修期长=使用成本降低
很多车主认为,汽车厂家延长保修期,自己用车的成本就会大幅度降低,但事实上,保修就像保险,只有当车出现问题时,自己才能得到这一政策所带来的实惠 。当然,动力总成的维修费用是非常昂贵的,通常,一辆车的动力总成系统的费用要占到整车费用的35%~40% 。因此,动力总成系统一旦需要更换,对消费者而言将是巨大的花费 。保修期的延长,无疑避免了消费者自己承担这样巨额开销的风险 。
其实,延长保修期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车主养成良好的定期、定程养护习惯,通过引导车主在4s店进行专业养护,将车况保持得更好,等到车主换车时,会发现其残车价值的提高,远胜过养护时的花费,其实这才是真正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 。
误区34s店保养=店大欺客
以一个机滤为例,在4s店买可能要贵几块钱,但它能保证正常使用8000km,甚至10000km以上,而在路边小店买的机滤寿命很可能跑不到3000~4000km,因此厂家原装机油对于车身整体协调性而言好处肯定是不言而喻的 。省几块钱小钱、图一时的方便,很可能是牺牲日后的使用性能为代价,这只会带来更多麻烦和不便 。
有些车主担心自己的车明明是个小问题却会被4s店描绘得很严重,在劝说下更换配件,花些不必要的钱,但其实,在主流汽车厂家中,这样的现象几乎不可能存在,因为汽车厂家对经销商有严格的管理措施 。并且,换个角度来想,4s店做的是长期生意,不像街边小店是一锤子买卖,不可能牺牲长期利益和口碑,做这样短期的投机行为,大家希望的是“客人满意一形成口碑一4s店能够持续经营”这样的一个良性循环 。误区4消耗品=厂家不保修不尽责任
通常来说,目前大部分厂家对消耗品都不保修 。其实这类配件如果真有质量问题,一般在2000~3000km时肯定暴露,如果用到5000km还没出问题理论上就不会出问题了,除非使用方法不当 。因此,厂家给予3个月或5000km的保修实际上是为消费者买了一份保险,免除了车主的后顾之忧 。
误区5过了保修期就不用去4s店
行驶两年左右的车辆,是这台车车况最好的时候,这个时候车身各个部件的状态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如何使这个状态延续下去?靠的是4s店的专业养护:长时间定程定期保养,使用原厂机油和配件,自然会延长爱车的使用年限 。例如,北京现代将保修期从2年6万公里延长到5年10万公里,也是希望引导车主能够养成科学的用车观念,使得车主能够在更长的时间内有一个好的驾驶感受 。售后服务部门接手了太多例子,同样是两辆开了5年的车,一辆一直在4s店做保养,另一辆在第2年保修期结束后就不再去4s店做保养,车况截然不同,开起来也觉得是两代车 。归根到底,开车的还是消费者自己,车好不好,感受最实在 。
误区6各油/液添加越多越好
不少车主会这样认为,发动机舱内的各种油/液最好多添加一些,省得在长时间用车时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地步 。因此,那些车主会不时地添加这些油/液,诸如玻璃水、防冻液以及机油,目的在于多多益善!
推荐阅读
- 黄金龙凤和黄金锦鲤的区别有什么
- 养车有什么误区 养车省钱误区
- 怎么判断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 汽车怠速高由哪些原因引起的,汽车怠速不稳的原因
- 大众汽车全都是后驱吗,大众新能源有哪些
- 哪里是咖啡的故乡?
- 人造棉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 夜班工作的劳动者有补贴吗
- 广东名胜古迹有哪些
- 24节气顺口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