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纵术是什么,这才是武侠小说里的正宗宗师武艺( 二 )


在明清侠义小说中,常提到某某侠客,去某某地方打探消息,这地方高墙大院,要想上去,除了自己良好的体能之外,还需借助一样工具,叫“飞爪百链锁” 。说白了,就是一根长绳前端拴上一个三尖铁钩,先将这玩意儿投掷出去,使其勾住墙体或靠近墙体的大树,而后顺着长绳攀登上去 。这才符合“人”的特性,香港武侠片中的侠客已经近乎于神“神”,而非人 。
近代武侠人物,如燕子李三、杜心五等等,无外乎就是练过提纵术,加之身体轻盈,比常人跳跃的更高一些,也更懂得借助外力罢了 。至于什么“垫步拧腰,纵身一跃,便已站立高墙之上”的段子,都是吹牛罢了 。最后说个发生在笔者身边的小笑话 。笔者上中学之时,有个同学不知从哪个地摊儿买来一本《轻功练习大全》,这傻哥们儿天天苦练,我还以为他真的对武学有所追求呢 。
古代真的有轻功吗?是怎么做到的,真的能飞檐走壁吗?

提纵术是什么,这才是武侠小说里的正宗宗师武艺


在武侠小说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武当派“梯云纵”、逍遥派“凌波微步”、天山派“踏雪无痕”还有达摩的“一苇渡江”等轻功描写,看他们平湖点水,飞身过江;看他们绳索趋步,若即若离;看他们动静无常,轻灵变幻 。那这种体迅飞凫,飘忽若神的轻功在古代到底存在吗?轻功,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真实存在的一种绝技功法,它依靠力的平衡效能,达到了一定的视觉效果,但也没有小说和影视剧中那么夸张 。
我来简单聊一聊正史中记载的“轻功” 。跟小说描写相通,轻功注重身法多变, 且讲究身形的轻巧性,于承力面高低进退,移动圈点 。人是可以依靠体质训练展示出自身的耐力、速度、灵敏以及力量,从而让观看活动者感到真实 。不过由于小说的渲染和各种电视剧的夸张效果,让许多人怀疑轻功不存在 。但轻功却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北魏时的羊侃就是一位轻功功力十分深厚的人物 。
据《梁书·羊侃传》记载:“少而雄勇,膂力绝人,所用弓至十余石 。尝于兗州尧庙蹋壁,直上至五寻,横行得七迹 。泗桥有数石人,长八尺,大十围,侃执以相击,悉皆破碎 。”他年少时就很雄健,臂力过人 。他用的弓重达十余石 。他曾经在寺庙踏墙,借助墙壁冲上了五寻高 。这种平地攀爬起屋檐的绝技,也实在是令人惊叹了 。而史书中提到的行走若飞、身手骁捷的“肉飞仙”也是轻功在世的一个典例 。
据《北史》卷七十八〈麦铁杖列传·沈光〉记载:“光字总持,吴兴人也 。父居道,仕陈,为吏部侍郎 。光少骁捷,善戏马,为天下之最 。初建禅定寺,其中幡竿高十余丈,适值绳绝,非人力所及 。光谓僧曰:「当相为上绳 。」诸僧惊喜 。光因取索口衔,拍竿而上,直至龙头 。系绳毕,手足皆放,透空而下,以掌拓地,倒行十余步 。观者骇悦,莫不嗟异,时人号为「肉飞仙」 。
”沈光,吴兴人 。年少时骁勇善走马,当时天下没人超过他 。当初兴建禅定寺时,寺中有立了一根十来丈(依隋制,是目前的三十余米)高的幡竿,某日,系幡旗的绳子被风化雨淋断了,寺庙内没人能解决这件事 。沈光路过恰好就为此事挺身而出,对僧人们说:“快把绳子拿来,我替你们接上它 。”僧人们惊喜,把长绳递给了他 。沈光立刻用口衔着绳子一端,一手搂着幡竿,迅捷攀援而上,直到了幡竿顶部 。
系完后,就手脚放开,腾空而降,用双手疾探地面一撑,再翻身倒行了几十步 。围观的人看到都惊讶诧异,又赞叹此举赏心悦目 。隋代将领沈光,就因此轻巧技功被称为肉飞仙 。清代赵翼也有《闻官兵屡捷志喜》诗曰:“过海地非头痛国,翘关人有肉飞仙 。”那古人都是怎么练习轻功的呢?据明代军事家戚继光所著兵书《纪效新书》记载:“如古人足囊以沙,渐渐加之,临敌去沙,自然轻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