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副将怎么搭配,水军出现在赤壁之战

01赤壁之战时,魏吴双方的兵力情况 。从这个情况来看,曹操刚刚占据了荆州,在赤壁之战发生前,这些地方恐怕已经由这些将领带兵驻守,而没有直接参加赤壁之战 。02赤壁之战,魏吴双方直接投入的兵力情况 。对于题主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赤壁之战时曹吴双方现有的兵力对比;二是赤壁之战,曹吴直接投入这场战役的兵力 。
赤壁之战孙刘联合,这里面谁的功劳最大?
我是白龙赤子,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赤壁之战爆发于建安十三年(208),是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之一,它的结果让人出乎意料 。但其中也有一定的必然性,无疑,孙刘的联盟的达成是孙刘联军胜利的重要因素 。那么,促成孙刘联盟的人物中谁的功劳最大呢?我觉得是鲁肃 。鲁肃可能是由于小说的影响,使大家对鲁肃这个人没有太多的印象,给人的感觉他就是一个文弱的书生,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
实际上,鲁肃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应属这一时期第一流的人物,通过两件事可以体现出来 。其一,在诸葛亮未出山之前的建安五年(200),此时鲁肃跟随孙权后不久,被孙权召见,双方进行了一次长谈,鲁肃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时局观 。在某种程度上,这次长谈左右了以后几年的国际关系 。其二,鲁肃是促成孙刘联盟的最大功臣 。
刘表死后,刘备逐渐成为益州地区的重要政治力量 。于是鲁肃向孙权建议:我们应该去吊唁刘表的儿子,刘备是当世枭雄,他是抚慰刘表部下的主要人物,同时刘备和曹操有间隙,我们应与他联合,共同对抗曹操 。孙权担心曹操早日拉拢刘备,于是马上派鲁肃前去与刘备谈判,这才有了后面的孙刘联盟 。孙权和刘备孙刘联盟的达成,与两家的“老板”有着直接的关系 。
当时的刘备处于长坂坡大败的绝境,在刘备一方而言,请求联合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 。在这一点上,就不得不称赞孙权的大度,经过诸葛亮的“软磨硬泡”,孙权答应诸葛亮实行孙刘联盟的措施 。实际上,当时东吴的内部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大多数人赞成向曹操称臣,《三国志》记载道:“皆劝劝迎之(指曹操)” 。但是,孙权最终决定达成孙刘联盟,共同对抗曹操,体现了一个优秀政治家该有的品质 。
诸葛亮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实际上有点儿夸张了 。在历史上有“鲁子敬力排众议”的事实,但没有“诸葛亮舌战群儒”,小说的作者罗贯中之所以这么安排,可能与他所赞扬的人格有关吧!在《三国志》中,诸葛亮请求达成孙刘联盟时,刘备一方在对抗曹操的过程中已经处于劣势了 。此时的刘豫州(刘备)被曹操在长坂坡击败,陷入了不得不联合绝境,所以诸葛亮才向孙权发出了求救信号 。
试问,没有鲁肃前期对时局的分析,孙权会同意联盟吗?肯定不会,因为孙权是东吴的一方 。周瑜在达成孙刘联盟的过程中,周瑜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一,周瑜是一个对东吴尽心尽力的人,当周瑜病危的时候还向孙权提出有利于国家的建议,他说道:“当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虑”,可以看出只要对东吴有利的措施,周瑜一定会赞成 。
其二,鲁肃与周瑜的个人关系很好,当初周瑜在居巢任县长的时候就求助于过鲁肃,鲁肃给予了慷慨的相助,之后两人又都在孙权的身边效力,所以在政见上比较一致 。结语尽管《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的这么一回,但在促成孙刘联盟的过程中,鲁肃的功劳大于诸葛亮,这是事实 。鲁肃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在建安五年(200),鲁肃就提出了东吴版的“隆中对”不得不令人佩服!同时,刘备、孙权、诸葛亮和周瑜等人作为孙刘联盟的主要参与者,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