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侏罗纪会出现大型动物,的动物体型普遍那么大只

由于体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较小 , 大型动物在体温调节中消耗的能量比小型动物少 。比如同一热带地区的熊比寒带的熊小很多 。况且纬度会决定动物的大小 , 动物的进化方向也是无序的 。体型改变是大多数动物都会发生的基因突变 。那么这种基因突变是如何被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呢?
石炭纪为什么会出现巨型蜻蜓和巨型蜈蚣 , 那时的昆虫体型为什么都很大?

为什么侏罗纪会出现大型动物,的动物体型普遍那么大只


石炭纪号称“巨虫时代” , 氧含量升高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核心原因 。所谓石炭纪 , 太高处于28400万—36000万年之前 , 前后大约延续了6500万年左右的时间 。前接泥盆纪 , 后续二叠纪 。石炭纪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陆地面积不断增加 , 气候非常的温暖 , 空气非常的湿润 。由于植物的大规划演化发展 , 惊人的蕨类森林直接导致了地球含氧量的持续提升 , 因此陆地生物也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 , 也正是由于含氧量及气候环境的改变 , 也直接导致了各种大型昆虫的诞生 。
石炭纪时期的地球含氧量很可能达到了35%左右的水平 , 是要明显高于目前地球21%左右的水平的 , 当然氧含量也不能无限的高 , 一旦再高 , 生物可能就会出现氧中毒的情况 。石炭纪的各类代表性巨型生物 。巨型蜘蛛:大小比人的头部还要大 , 拥有自己的洞穴 , 通过蛛丝探索外界及捕猎其它生物 。巨型马陆:长度达到了惊人的3米之多 , 身体外部有着厚厚的盔甲保护 , 是地球历史上最大的节肢类动物 。
巨型蜻蜓:石炭纪的蜻蜓与今天的蜻蜓是有着巨大的差异的 , 那个时期的蜻蜓翼展超过1米多 , 比现在的很多大型鸟类都要大 。总结:归根结底 , 石炭纪之所以有大量的巨型昆虫 , 主要得益于氧含量的升高 , 另外植被的茂盛也为这些昆虫提供了很好的庇护所及食物来源 。因此在地球历史上只有这个时期的昆虫体积非常巨大 , 后期伴随着地球整体气候及氧含量的变化 , 各类昆虫也开始逐步向小型化演化了 。
为什么以前(侏罗纪)的动物体型普遍那么大只 , 现在却很小?
为什么侏罗纪会出现大型动物,的动物体型普遍那么大只


感谢邀请在大家的印象里 , 史前时代的动物都要比现在大 , 特别是恐龙时代 , 那些巨型的蜥脚类恐龙动辄就有30多米长 , 70吨重 。图注:阿根廷龙与大型公共汽车的对比 , 图片来自网路恐龙时代 , 也就是中生代 , 的确是巨型陆生动物的时代 , 特别是从侏罗纪到白垩纪时期 , 蜥脚类恐龙中出现了许多巨人级的物种 , 比如我们熟悉的阿根廷龙(Argentinosaurus)和巴塔哥巨龙(Patagotitan) , 体长超过35米 , 体重80吨;我们中国发现的巨型汝阳龙(Ruyangosaurusgiganteus) , 体长超过36米 , 体重超过60吨等 。
图注:阿根廷龙的巨大化石 , 图片来自网路图注:巴塔哥巨龙的巨大化石 , 图片来自网路图注:巴塔哥巨龙与人类的体型对比 , 图片来自网路图注:巨型汝阳龙生态复原 , 作者:赵闯蜥脚类之所以能够变得如此巨大有众多的原因 , 几个主要原因包括:第一 , 蜥脚类恐龙没有限制生长的基因 , 所以只要它们活着就会不停的生长 , 越是长寿的个体 , 就越大;第二 , 当时地球上的气候适应 , 生长有大量的植物 , 足够蜥脚类恐龙填饱肚子 , 食物越丰富 , 营养越足够 , 也就越容易变得巨大;第三 , 当时地球的含氧量比今天高;第四;对抗食肉动物的需要 , 恐龙时代生活着许多巨大的食肉恐龙 , 它们是蜥脚类恐龙的死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