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廖勇怎么牺牲的,中国空军试飞事业70年辉煌成就( 六 )


”有点酸啊!歼-7座舱那么驾驶歼-7与歼-20到底有啥区别呢?我们抛开装备的作战先进性不谈 , 谈谈飞机操作的舒适性 。歼-7作为第二代高空高速战机 , 低速稳定性差 , 特别是起飞降落阶段极难控制 。歼-7战机通过液压传动机构操作飞机 , 飞行员操作驾驶杆控制液压活门开度来控制舵面偏斜角度 , 从而控制飞机飞行姿态 。而且 , 歼-7并未配置飞行控制系统 , 全部靠飞行员的经验与感知控制飞机 , 必须柔和把控每一个动作 , 操纵杆行程不能太猛 , 不能突破飞行包线 , 还得分散注意力看仪表、看飞机姿态 。
所以说 , 飞行是一场思想高度集中、精神高度紧张的活计 , 一刻也不能放松 , 开歼-7战机的飞行员技术水平都非常高、非常高 。某型座舱模拟器如果说开歼-7就像开拖拉机 , 那么开歼-20就像玩游戏机 。电传系统控制飞机舵面 , 飞控系统把住底线 , 绝不会发生飞出飞行包线的情况 , 让飞行变得更加容易、更加安全 。相比歼-7星罗密布的仪表盘 , 歼-20一体化座舱显示器与综合头盔显示系统 , 可以将飞行员需要的信息随时显现出来 。
歼-20先进的人机界面 , 已经把飞行员从复杂的飞行控制劳动中解放了出来 , 可以把更多精力用在作战信息处理上 , 所以平时驾驶歼-20会显得相当轻松 , 如同玩3D游戏 。再打个比方 , 歼-7相当于手摇式电话机(现在的年轻人还能电视中看到) , 而歼-20是最新一代智能手机 。打游戏去了更让歼-7飞行员感到不爽的是 , 二代机补助得比四代机少两个档次 。
垂直起降实战意义有多大 , 我国的歼20可以设计成垂直起降吗?
这个问题要从垂直/短距起降战机发展历程综合来看待 , 虽然看起来似乎很高大上 , 但歼-20设计成垂直/短距起降战机反而适得其反 。垂直/短距起降战机最早出现和航母起飞方式息息相关 , 英国人和前苏联分别设计了“鹞”式和雅克-38/141 , 法国人也曾意图在幻影-Ⅱ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垂直/短距起降战机 , 这项技术在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风靡一时 。
提出垂直/短距起降战机的初衷在于解决传统战机起降极度依赖较长的飞行甲板 , 尤其是进入喷气发动机时代 , 战机起降距离增加至上千米 , 是螺旋桨战机的数倍之多;这对于航母这种飞行甲板长度极为有限的舰艇作用极为突出 , 同时可以极大增加航母舰载机数量 , 降低航母舰载机起飞的门槛 。对于没有安装弹射器的航母垂直/短距起降战机尤为重要 , 可有效解决舰载机航母起降能力 。
为此英过率先研发了“鹞”式战机运用于航母小吨位航母之上;前苏联航母发展有别于欧美国家 , 主推载机巡洋舰的发展 , 航母上安装大量的导弹设备占据大量宝贵的甲板空间 , 从第一代“莫斯科”级持续到第三代“库兹涅佐夫”级都有明显的载机巡洋舰特征;为了解决舰载机航母起飞问题 , 前苏联先后研发了雅克-38和雅克-141两型垂直/短距起降战机 , 美军F-35B的“三轴承旋转喷管”技术和前苏联雅克-141有诸多相似之处 , 上世纪90年代美国曾在俄罗斯获取过相关战机的技术 。
由此可见 , 短距/垂直起降战机诞生的初衷主要还是运用于航母 , 至于现在的两栖攻击舰载机运用都是后话 , 是特定的作战需求所催生的运用拓展 。歼-20垂直/短距起降改装理论上可行 , 设计牵一发动全身目前 , 国际上垂直/短距起降技术主要有“鹞”式和F-35B的“三轴承旋转喷管”两种 。英国“鹞”式垂直/短距起降战机的技术原理实现主要得益于“飞马”发动机 , 将发动机的主轴延长 , 驱动可以倾斜旋转的四台离心式压缩机产生垂直升力 , 主发动机喷口也用百叶窗导流板 , 将剩余推力用于垂直起落 , 最终实现战机垂直起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