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三江指哪三江 三江是哪里( 二 )


作为一个弱小的民族,新中国成立前,赫哲族的生活和生产充满悲壮 。然而,他们从未停止上升 。他们用生命拼搏,书写着民族的进步和文明 。解放后,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阳光雨露,街津口赫哲族渔村的赫哲族迎来了民族的真正繁荣 。他们走出了土地,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瓦房,生活充满了温馨和幸福 。
作为一名赫哲族作家,孙毓敏是目前中国唯一的赫哲族作家协会会员 。他出生在界金口赫哲渔村 。他兴奋地对我和身边的游客说,赫哲族虽然人口不多,但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很高 。
坐在界金口渔乡黑龙江岸边的渔船上,孙毓敏为我们演唱了伊玛坎的《木竹林的莫日根》
何娜,纳格加,阿郎-阿纳!我骑着李括(鹰),飞过千云万重山;我骑着Husa(天鹅),飞过了千山万水;我要去木竹林寻找Morigen的踪迹 。我想把他的故事唱给大家听...
美丽的伊玛目让我们着迷 。伊坎是什么?我们用好奇的目光盯着孙毓敏 。
孙毓敏会唱许多首伊玛坎歌曲 。他说,伊玛坎是赫哲族特有的说唱艺术 。它的表演形式是一个人的说唱和口头叙述相结合,没有音乐伴奏,语言为叶韵和散文风格 。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对传承赫哲族的语言、信仰、风俗习惯起到了关键作用 。2011年11月23日,在巴厘岛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赫哲族伊玛坎说唱”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填补了黑龙江省没有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 。
街口赫哲渔村很美,很清爽 。著名的民歌《乌苏里船歌》中唱道,赫哲族撒网千万,这里随处可见载满鱼和满仓的船只景象 。街口赫哲族渔村赫哲族捕鱼图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每年谷雨,黑龙江经过长时间冰封千里,运行冰筏 。冰筏的冲击就像春暖花开的捕鱼季节,很多赫哲族人在初春的寒冷中驾驶渔船到河里捕鱼 。江鱼味道鲜美,鲤鱼、白鱼每公斤能卖120多元 。赫哲族人民勤劳、勇敢、勤劳 。他们不畏春寒,在大江大河上忙着捕鱼 。通过捕鱼,许多赫哲族人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
每当夜晚夕阳沉入河中,渔马都鲁在河水的负重下摇曳,渔人的欢快歌声伴随着船桨的晃动 。那种旋律让人心醉 。街口赫哲族渔村能歌善舞的赫哲族人,用歌舞装点生活 。他们在黑龙江附近的净滩上点起篝火,篝火上放着一口铁锅 。锅里飘着一股诱人的香味——这香味是锅里炖的河鱼散发出来的 。赫哲族人聚集在熊熊的篝火旁,喝酒唱歌,“啊-拉-贺,呵呵-那!啊,呵呵妮娜,黑龙江波涛汹涌,浪花里飞出纳尼傲的歌声,歌声绕着渔船飞舞 。赫哲族的幸福生活比大江更长久 。”这首好听的歌让黑龙江水动了 。
曾经以渔猎为生的街金口赫哲族渔村的赫哲族人,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与时俱进,走出了一条少数民族超越自我的发展之路,即走出了密山大河,发展民营经济,搞边贸,促进旅游 。从此,勤劳的赫哲族人民获得了新时代的多彩生活和灿烂天空 。曾经宁静偏僻的渔村,如今繁荣起来,成为开发旅游的热土,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脚步 。沿着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人们追寻着赫哲族优美的乌苏里船歌,千里迢迢来到这里,然后沉醉在赫哲族人创造的浓浓乡情和酒香中 。
02.赫哲族特有的鱼皮大衣 。
文化是民族的财富 。街口赫哲族渔镇的赫哲族同胞,曾经穿过鱼皮衣,充分展现了渔业经济的特点,是赫哲族的文化瑰宝 。“鱼皮衣”是赫哲族最具特色和象征意义的服饰,也是识别这个民族的强烈标志 。它起着家徽的作用 。其精湛的美黑技艺堪称一绝 。虽然制作复杂,但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实用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