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三江指哪三江 三江是哪里( 五 )


孙玉林用自己的努力向世界展示了赫哲族的“渔猎文化”,为光大赫哲族文化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它的贡献已经写进了赫哲族的历史 。
哥哥孙玉林在赫哲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是如此的辉煌,弟弟孙毓敏也是如此的蒸蒸日上 。
孙毓敏毕业于鲁迅文学院,作品包括等 。,并相继发表了《乌苏里船歌》等作品 。他编剧创作的电影剧本《赫哲族神之舞》,通过一个年轻的赫哲族男女的爱情故事,反映了一个歌舞民族赫哲族的美好生活 。该剧本获得第27届中国金鸡百花编剧提名奖 。
出生在金口街道赫哲族渔村的孙毓敏,立足家乡,多年打拼积累,不断向生命深处走去 。他走访了世界各地的赫哲族老人,对老人掌握的赫哲族文化做了详细的记录 。在此基础上,孙毓敏在赫哲族文学创作中得心应手,才华横溢 。
1997年,孙毓敏在《北方文学》上发表了赫哲族的第一部小说《乌苏里船歌》,填补了赫哲族缺乏小说的空空白 。这部作品入选《黑龙江文学通史》、《黑龙江少数民族文选》、《龙江当代文学系》,获首届黑龙江少数民族文学奖三等奖 。他的短篇小说《燃烧的火焰》、《淡淡的生死之恋》入选中国作协编著的《相聚鹿苑》 。中篇小说《你好,钓鱼的赫哲族人》获黑龙江省第六届“黑土地杯”征文二等奖...
孙毓敏不仅在赫哲族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也多次获奖:《故乡的迎春花》获中国作协、黑龙江省作协主办的“黑龙江省首届当代散文奖”优秀奖;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散文《渔舟摇在山水间的民族》,2009年入选《中国散文选》;在《文艺报》发表的散文《一条鱼的尾巴弹钢琴的声音》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民族文学作品选》(散文卷),获黑龙江省第三届民族文学奖三等奖;散文《愿》在《人民日报》发表,散文集《绿亮冰》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04.激动人心的传统体育赛事“背媳妇捏鱼”
为了传承赫哲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街津口赫哲族渔村的赫哲族人每年都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进行媳妇捕鱼比赛,以传承民族体育文化 。这项具有鲜明钓鱼特色的传统体育比赛,与伊玛坎、叉球一起,被列为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自古以来,赫哲族就以骁勇善战著称 。《新唐书》记载:“唯黑水顽强,..........................................................................................................................................
历史上赫哲族曾用桦木船和木船在三江流域捕鱼 。赫哲族人除了用网捕鱼外,还在铁箍上穿插木棍,在铁箍上编织渔网,做搓箩子,站在船上在拥挤的河水中夹鱼 。久而久之,这一撮鱼就演变成了赫哲族的一撮鱼比赛 。
赫哲族运动员肖友告诉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赫哲族人根据居住地的地理、历史条件和自身喜好,创造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竞赛和项目,背老婆抓鱼比赛就是其中之一 。
黑龙江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赫哲族的渔歌打动人心,我和媳妇期待已久的捉鱼大赛在界金口渔乡黑龙江边举行 。我看到背老婆的夹鱼比赛场地选在平地上 。赫哲族同胞在地上铺了两块厚木板,长约6米,宽约15厘米 。同时,两个木鱼被放在木板的边缘,作为赫哲族人在比赛时用Cuorozi捏的鱼 。
比赛分两组进行,每组四名运动员,由赫哲族的两男两女“两对”组成 。只见两个男运动员站在离板30米远的地方,两个女运动员站在板的最开始,最开始还有两个男运动员用的Cuorozi 。
裁判一声令下,比赛开始,男运动员们奋力朝美丽的“媳妇”站着的木板跑去,然后迅速蹲下身子抱起措若兹,把“媳妇”背在背上,再踩着木板,和措若兹一起捡起地上的木鱼,跑向终点 。这些都是瞬间完成的,太耀眼了,我们都忘了按快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