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千年寺院地宫发掘纪实,根器( 二 )


可是当惠能出现并写下这首千古成名的偈子的时候 , 弘忍当即就决定把衣钵传给惠能 。为什么?因为像这种人才及其难得 , 这种根器的人极其稀有 , 确实 , 现实情况就是如此大部分人都没有这样的根器和悟性 , 当一个高明的老师能够在这一辈子碰到这样的一位学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 别人找都找不到 , 现在就在眼前 , 当然还不赶快付诸衣钵 , 岂不是空手放过 。
实际上神秀当年即使在知见上看似没有惠能那么究竟 , 那么彻底 。然而我们却不能小看他那四句话 。身是菩提树 , 心如明镜台 。这两句已经非常高的见解了 。当许多人都还在心外求法的时候 , 神秀已经将佛性就在自心中表达出来 , 所谓身是菩提树 , 心如明镜台 , 就是身心本来就是佛性 。身不但说自己的身体 , 而是广泛代表了器世界 。也就是一切有为法 , 所谓七情六欲、贪嗔痴慢、喜怒哀乐、生死存亡 , 山川大地花草树木风雨雷电 , 无不是菩提呀 。
这样的见解很多人学佛一辈子也都没有达到 。所以我们不能小看这一句身是菩提树 。物质的世界 , 物质的身体 , 物质的一切都是佛性所现 , 这就是身是菩提树的奥妙 。心如明镜台 。说的是 , 这颗妙明本心就像一面镜子 , 万法皆在镜中映现 , 不过是镜子里的影尘 。影尘摇动 , 镜子却如如不动 , 这与佛在《金刚经》里所说的一切有为法 , 如梦幻泡影 , 如露亦如电 , 如出一辙 。
所以这前两句其实已经是非常终极的佛性表述 。当时的弘忍门下弟子们 , 估计极少有人能领略到这种地步 。而后面两句——时时勤拂拭 , 勿使惹尘埃 。说的是见性之后的保任 。明白了前面的知见之后 , 你需要去保护 , 需要去呵护这一份佛性的觉明 。不要轻易让妄念杂念客尘烦恼无明蒙昧污染这一份佛性的光明 。这也是修行人的日常功夫 。其实他说的这两句恰恰就是六祖慧能在岭南的山里面15年所做的那些事情 。
相信惠能大师在那15年里应该时时想起师兄神秀的这两句话 , 说的是如此的贴切 , 如此的精准 。搞不好就是六祖那十几年的磨砺指导法则 。(破天荒的惠能!与其说传承 , 不如说鞭策)我们再来看慧能的那首偈——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这两句表面上看 , 似乎把神秀的前两句给否定了 。其实不然 , 神秀的前两句不过是借喻用比喻的办法来展现 。
而惠能的这两句是比较直观的来讲佛性的本质 。因为一切无可得 。在终极了义上讲一切都是无可得的 。即使你有菩提树的概念和一镜子的概念 。都有可能落在下乘 。所以从知见的角度讲 , 他这两句确实是要高明很多 。但这个高明并不是说他就要高级很多 , 智慧很多 , 而是他所讲的角度不一样 。本来无一物 , 何处惹尘埃 。这两句更加厉害 。这属于幡然醒悟话 。
无论慧能是在理论上理解的 , 还是说在悟性上已经到达了 , 能说出这两句话已经是非一般人了 。如果说弘忍将衣钵传给惠能是一种赐予 , 我更愿意理解为它是一种鞭策 。如果当时不把衣钵赐给慧能 , 有可能惠能就会废了 , 因为他可能会陷入狂禅 , 陷入口头禅 。而反过来看神秀要不要衣钵 , 其实并无什么大碍 , 因为以他这样的路子搞下去迟早都是要到岸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