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官员什么,却没有什么实权

所以 , 在不同时期 , 级别可以高于正一品的官员 , 并不相同 。清朝将官员品级分为九品 , 每一品有正、从两个级别 。魏晋南北朝时代 , 基本没有官员品级“正一品”这一说(北魏太和二十三年 , 即499年以后 , 北朝才有正一品称呼 , 南朝是没有) 。清朝比正一品级别高的官员 , 看似很多 , 实际数量仍是有限 。
古代什么样的官职是正一品?你怎么看?

一品官员什么,却没有什么实权


【一品官员什么,却没有什么实权】中华历代王朝官位制度 , 自先秦两汉始 , 先是“世爵世禄” , “封君制度” , 官职与爵位、封地紧密相连 , 如周王室之“卿士”、“司马” , 诸侯国之“执政”、“中军将”、“令尹”、“司城”等 , 都是以官位决定地位 , 并伴随“世土”制度 , 即是王室或者诸侯大夫 , 又是地方封邑的主人 , 世袭传承 , 代代沿袭 。周显王十三年(秦孝公六年、前356年)卫人公孙鞅受秦孝公之命 , 主持秦国变法 , “废井田 , 开阡陌、重农桑、奖军功、除世爵世禄”等积极措施 , 打破血缘世袭制度 , 以功论秩 , 使得秦国迅速强盛壮大 , 最后统一六国 , 并吞天下 。
秦变法后 , 为厘定官秩 , 改原有实封(即封邑制度)为秩石(念担)制、军功爵制并存 , 军功爵不在本题范畴内 , 略过不表 , 细述秩石制 。秩石制 , 即将官员等级按照实发俸禄(主要是粟米)多寡排序 , 秦统一六国前 , 即已将此项制度推行全国 , 统一六国后颁行于全天下 。汉高帝刘邦建立汉朝后 , 承秦制 , 将秩石制结合封爵制、食邑制 , 行于朝堂 , 以年计俸 , 以月颁给 。
秦汉时期 , 以秩石制定官员品级的制度 , 延续了近五百年 。秦汉秩石制下 , 相当于后世正一品官职有: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万石;九卿(宗正、奉常、郎中令、少府、太仆、典客、廷尉、治粟内史、卫尉)、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尹、右扶风尹):中二千石(中念重 , 满的意思 。秦汉九卿有不同称谓 , 这里以汉制为例);地方郡守、郡尉(东汉末各州刺史、州牧也为二千石):二千石;丞相司直、护军都尉、司隶校尉、西域都护、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郡都尉(西汉)、诸中郎将、光禄大夫、侍中、诸校尉(东汉):比二千石;(另外 , 在二千石和中二千石中间 , 还有一个真二千石的级别 , 对应官职不明 。
)二千石待遇 , 即秦汉时期官秩最高级别官员 , 大致相当于后世的“一品”(或者超品 , 这里仅指中二千石以上) , 所以列出 , 以做对照 。秦汉秩石制 , 最大的特点就是“居其职而有其禄” , 官秩改变而禄秩也随之变化 , 官员出仕没有固定的品级 , 这也是中华流官官制初期 , 最大的特色 。汉延康元年(魏黄初元年 , 220年) , 魏文帝曹丕代汉建魏 , 在东汉“察举”、“征辟”制度的前提下 , 采用尚书令陈群的建议 , 实施“九品中正制” , 于各州设立“中正”一职 , 负责考擦地方士人 , 将其按照家世、行状(个人品德及才能)、定品(确定其人品级)等三个方面 , 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 共九个等级 , 予以评定(实际操作中 , 上上一级绝不授人 , 下下一级也基本不会评出 , 实际是七个品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