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发自内心的早读,家长这样引导孩子( 四 )


让孩子认识到学习不好是一件很丢人的事儿:作为一名学生,他所承担的责任就是把学习做好: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和暂时的挫折,有信心能克服困难,迎头赶上;无论在生活中或是在学习上,都有超越他人的坚定信念,并有争先创优的行动 。对孩子学习引导的路很长,而关键在于前几步 。但是在引导效果最好的前几年常常被人们忽视 。等到后面出了问题后,不得不费更大的气力进行引导 。
当孩子有不良情绪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引导?
1. 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父母首先应该放弃我们要压制和禁止孩子哭闹这样的想法,完全接纳孩子的情绪,父母允许孩子的负面情绪的释放很重要,孩子会觉得自己被理解了,父母对他的情绪是认同的,孩子是有安全感的 。共情的第一步就是接纳 。2. 共情是在情感上理解认同孩子,接下来需要给孩子的情绪做疏导 。父母首先要而让自己保持一个相对平静的情绪状态,我们可以试着先做一个深呼吸蹲下来跟孩子一起去探索他的情绪别,比如说:妈妈看到你哭得很伤心,如果难过你就哭一会妈妈在这陪着你…… 。
孩子的负面情绪是一个临在状态,而并不是非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孩子也会透过每一次他有情绪时父母对他的共情去越来越清晰的表达和把控自己的情绪,慢慢地他可以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了 。这个过程也是孩子学习自己为自己情绪负责任的一个过程,所以在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爸爸妈妈或者身边成年人能够不去制止他而是能够去共情他和他一起去探索他的情绪对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
我是一名县城的高中班主任,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发自内心的热爱学习?
我叔叔是县城高中的数学老师,这次过年他给我讲了一下县中的发展情况 。在我以往的印象中,我们县中是一个很普通的学校,每天能考上本科的人都不多 。但是我叔叔告诉我,最近这几年,学校的发展非常好 。每年都有不少学生考上重点大学 。转折点在哪里?有一年,县中有一位同学考上了清华!这起到了巨大的示范作用 。接下来的几年,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都被激发了,内心对自己的期望也更高了,最后的高考成绩也是越来越好!这个事情给了我们一些启示:1、打破心理的限制罗森塔尔效应,这也是“教师期望效应”,当教师对学生抱有高期望时,那么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也会不一样,学生对自己也有更好的心理暗示,最后得到的成果往往会更好 。
这是一所普通高中,以前教师都觉得学生再怎么努力也考不上好大学 。就算是口头上鼓舞学生,内心实际上也是不抱太大希望 。直到有一位同学考上清华,老师突然意识到实际上这些学生考上好大学是完全可能的,因此也改变了自己的看法,最后学生们确实也变得更加好学,对自己的期望更高,行动上也更加愿意付出努力 。打破内心的限制还有一个经典的例子:突破“一英里跑四分钟”的极限1945年时一英里(1609米)跑的世界纪录为四分零一秒 。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很快便可有人超越这一秒之差,突破四分钟大关 。然而这一纪录却保持了近十年 。曾试图打破这一纪录的顶级跑步运动员甚至也开始相信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时的世界一流运动员约翰·兰迪(JohnLandy)说:“这就好比试图穿越一堵墙,四分钟跑完一英里已非我能力所及 。”然而1954年5月6日,在英格兰的一次竞技赛上,英国医学院学生罗杰·班尼斯特(RogerBannister)仅用3分59.4秒便跑完了一英里,而兰迪名列第二 。
最神奇的是,仅在时隔六周之后,约翰·兰迪再次刷新了这一纪录 。兰迪在自己此前的基础上提高了整整4秒,仅用时3分57.9秒便跑完全程,堪称奇迹 。在此后的三年中,又有16位运动员先后突破了曾一度被认为“无法逾越”的四分钟大关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可以做到 。只有看到希望,他们才能主动努力去争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