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思想主张,如何评价孔子的仁学

《论语》一词的出现,始于西汉初年,对于论语阐述的意义和编辑,传说比较多,现代认为推论确切的认定是,《论语》是孔子学生记录的孔子及其学生的道德语录,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学"和"礼学" 。孟子一生都在传述孔子之道,是孔子的信徒,他的大多思想都来源于孔子 。
"仁政",是一种儒家思想,是孟子的诸多政治理想之一,是孟子对孔子的"仁学"的延续与发展 。可见孔子的"仁"是一种道德观念,是一种广义上的"仁" 。"仁政"不仅发源于孔子的"仁学",也发源于孟子的另一个政治思想——性善论 。
孔子关于“仁”的主张有何积极的社会意义?

孔子的思想主张,如何评价孔子的仁学


孔子所主张和推行的仁的思想是人们社会公德的基础 。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这个“一”就是仁 。孔子所说的“吾道”正是起于仁,过程充满仁,目的归于仁 。孔子的“道”是一条济天下的路,是孔子思想的“体”礼是骨架,仁是灵魂 。滔滔者天下皆是,谁与易之 。天下就象洪水泛滥一样,没有了天下人的出路,人们普遍采取了消极,麻木,逃避 。
而正是仁使孔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开启了济天下的一生,(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对这一目标坚定不移(君子固穷)他找到了让天下人走出滔滔者天下皆是哪种状态的路,那就是“克己復礼”“克”能,能够的意思,“已”自己,自觉的意思,“復”符合,合乎的意思,“礼”要建立在仁的基础之上,“巧笑倩兮,明目盼兮,何谓?绘事后素,礼后乎,启予者商也”诗上这两句话什么意思?描眉,画眼,涂红嘴唇要建立在白色粉底之上 。
礼的建立也要有个基础么?卜商啊是你启发了我 。是的礼的建立也要有个基础 。这个基础就是仁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没有仁爱之心,礼有什么用呢?礼要建立在仁的基础之上,合乎仁爱精神 。所以孔不说“克己復礼,为仁 。一日克己復礼,天下归仁焉”能自觉的依礼行事就是践行仁,因为礼合乎仁爱精神,有一天人们都能做到这样,天下自然就进入到了一个有秩序,充满仁爱的社会了 。
孔子所谓的“仁”是指什么,您是怎么理解的?
孔子的思想主张,如何评价孔子的仁学


北宋·晁说之(1059一1129)《答朱仲髦先辈书》有云:“所谓中者,用之则曰孝曰和曰礼曰智曰仁曰勇曰强曰纯曰一曰明曰诚,其实皆中之谓也 。以故彼之学者惟知过不及谓之中,而于肫肫渊渊浩浩喜怒哀乐未发之中,则莫知之也 。吾明道、横渠、伊川三先生也,为能得中之所以为中者也 。”(见《景迂文集》答朱仲髦先辈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一五 。
)由此可知,仁即中 。正所谓凡事要适度、适当、适中即仁 。一般而言,这个“二人为仁”的仁字,讲的是人与人实际存在的关系(阳:实在),而作为这种人与人赖以存在的关系准则即“中”(阴:虚在) 。我们知道,中医最讲究阴阳平衡,无论阴阳哪一方,“过则一身病” 。(孔子更强调“过犹不及” 。)然而,讲到人类社会基本关系准则,又何以能够不仁不义不和不中?古圣先贤音犹在耳,真的可谓不服不行! 。
【孔子的思想主张,如何评价孔子的仁学】"经"就是孔子说的话,孔子的思想,由他的学生曾参加以记述 。《中庸》的作者,历来都被认定为孔子的孙子子思 。《论语》一词的出现,始于西汉初年,对于论语阐述的意义和编辑,传说比较多,现代认为推论确切的认定是,《论语》是孔子学生记录的孔子及其学生的道德语录,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学"和"礼学" 。孟子一生都在传述孔子之道,是孔子的信徒,他的大多思想都来源于孔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