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明确学科类培训,整体差异性规律怎么提高培训效果( 四 )



我儿子也是初三,有一些体会 。儿子七上数学不行,总是七八十分(百分制) 。从当年的元月到四月,我们每周做四份数学试卷,网上有很多免费资源可以用 。刚开始完成一份试卷很艰难,一是孩子基础弱,一是有抵触情绪,一是每套卷子要做透(一份卷子最多的一次刷了五遍,一般是二到三遍)这时候家长既要抚慰鼓励,也要强逼 。没有"温柔的坚持"一说,是讲完道理后"必须完成" 。
中间细节略,请自动脑补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的场景 。到七下的期中以后,数学已经保证90分以上了 。八年级数学上了难度 。我们依然是题海战术为主,在此基础上加上"分析、总结",分析该题的知识点,总结该类题的解题思路,养成看到哪个条件就能想到哪个解题技巧 。对几何很有效 。他所刷的题都是我先做一遍,然后规范答案后再给他批改 。
当差班的班主任,花的时间多,精力多,效果还不明显,怎么办?

教育部明确学科类培训,整体差异性规律怎么提高培训效果


我不止一次带差班!差班的“差”,到底差在哪里?我的体会,差在“人气”,差在“气场” 。一句话:差在氛围,这个“氛围”,不仅仅指学习氛围 。我带差班的时候,常常想,当初分班的时候,“好班”的最后几名,和“差班”的前几名,其成绩差距并不是很大,为什么这些学生,一到“差班”不久,他们的学习劲头,思想情绪,很快就“一落千丈”?差班的氛围差,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
一是学生方面 。差班的学生,负面的因素多,首先从思想,情绪开始,逐渐蔓延到学生间的舆论,心理体验,学习态度,进而到纪律,自律性,最后,到整个班风学风,所谓“兵败如山倒”!二是老师 。一门课,同样的内容,同样的老师教,其教学方法,教学深度,乃至情感态度,不尽相同 。这种不同,本来是正常现象,但这种不同,传到学生那里,就产生明显的负面认识,负面情绪,和负面效果 。
这种负面效果,又反过来影响老师的教学情绪各教学态度 。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致使学生学得越来越“没劲”,老师也教得越来越憋屈 。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如果直接抓学习,抓纪律,就势必形成”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局面,班主任工作“汗流浃背”,学生问题“层出不穷” 。因此,我认为,差班的班主任,不宜从直接抓学习入手,可以精心设计一些班级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活跃班级气氛,振奋学生精神,着力营造“氛围”,增强班级的向心力 。
比如组织学生三五人一组,办黑板报,每两周一期,规定每期黑板报中,关于学习的内容不少于三分之一,学习内容中,由学生邀请任课老师就学习内容或学习方法写小块文章,班主任自己也动手写 。办好黑板报展示一周后,抽出班主任晚自习时的二十分钟时间,发动学生对黑板报进行评价,让其畅所欲言,班主任认真做好记录 。再比如发动学生办手抄报,三人一组,规定其内容中摘抄的部分不能超过一半,另一半必须自己动手写 。
手抄报在规定的时间办好后,在教室里牵好绳子挂起来,让学生评价,评奖,设立手抄报优秀奖,伯乐奖 。手抄报在教室里一挂,那还真是很“壮观”呢!这两项活动深受学生欢迎,班级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学生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班主任在进行每周班级讲评的时候,重点讲评积极性,氛围,和学生的进步,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 。核心是营造氛围,肯定进步,活跃气氛 。
【教育部明确学科类培训,整体差异性规律怎么提高培训效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