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严复先生的“三字经”,深刻触及、准确涵盖了翻译的核心,译文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与和谐 。(《天演论》)不难发现,林语堂的主要观点与严复的标准并无太大出入,后来傅雷提出“传神说”,认为“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钱钟书提出“化境说”,标准反而显得虚幻,也未如严复标准的简约,也仍未脱离“信达雅”的窠臼 。
【浅析严复信达雅,如何理解严复的信达雅】翻译上的“信达雅”三原则是何人提出的?
回答者:岳忠豪,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最为大家所熟知的翻译理论原则“信、达、雅”三原则,最早由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提出,又称“三难原则” 。该原则最早出自严复译著《天演论》中的“译例言”,其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因处于清朝救亡的危急时刻,所以严复对西方文明原典深以为然,但如果对原著的思想只是粗浅的了解,那就很难把握内在的精神精髓,故严复十分重视翻译工作 。
但“信达雅”的标准极难达到,严复亦将其名为“三难”,视为畏途,其曾言“一名之立,旬月踟蹰” 。也正如鲁迅先生所言,翻译事“字典不离手,冷汗不离身” 。(严复)严复先生的“三字经”,深刻触及、准确涵盖了翻译的核心,译文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与和谐 。正因其原则精炼,所以后人发挥和扩充的内容则能更加系统 。现代翻译工作者虽对本原则的理解各有偏重,但基本都认为:“信”指意思不悖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畅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 。
该原则一经提出,即得到清末学人的推崇,并在不断运用中得以发展和完善 。如1932年林语堂著述《翻译论》,对译文评价提出了三重标准:重实、通顺、美,即对原文负责,对读者负责,对艺术负责 。(《天演论》)不难发现,林语堂的主要观点与严复的标准并无太大出入,后来傅雷提出“传神说”,认为“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钱钟书提出“化境说”,标准反而显得虚幻,也未如严复标准的简约,也仍未脱离“信达雅”的窠臼 。
故而有学者认为,随着翻译的昌盛,人们只会越发感到信达雅标准的兼容并包,因为它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一种品质,历久不衰,这也是中国对于翻译工作做出的重要贡献 。(林语堂)参考文献:1、马志媛:《“信达雅”在中国翻译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影响》,《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2、黄忠廉:《严复变译思想考》,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 。
3、廖七一:《严复翻译批评的再思考》,《外语教学》2016年第2期 。4、 林璋:《解读严复“信达雅”》,《中国科技翻译》2000年第4期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季我努学社头条号(搜索季我努学社)及季我努学社微信公号(名称季我努学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学社系国内著名的历史学民间学术社团,已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万字,代表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一辑5卷,第二辑已出1卷) 。
推荐阅读
- 浅析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
- 全年整车毛利超20%,浅析
- 浅析新媒体时代广告传播新特点,新媒体时代广告的特点是什么意思
- 浅析当前中国道德现状研究评述,如何评价当前我国的道德现象
- 诸葛亮转生要什么材料,浅析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如何才能成功
- 浅析《孟子》的孝道观,孟子的孝道观是什么
- 浅析当前缓解基层官兵心理压力的几点建议,如何缓解基层战士的压力
- 浅析互联网 对教育的影响,互联网教育
- 如何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方法之浅析.doc
- 浅析中国对外贸易逆差,中国贸易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