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窑炉?秦汉砖瓦窑炉的类型与结构特点( 七 )


烟室系统是秦汉时期新出现的排烟形式 。同采用其他三种排烟系统的窑炉相同,烟室窑炉在火膛与窑床、烟室面积上也呈现出正相关性,但相关程度似有所降低 。而烟室与窑床面积关系上呈现出很强的正相关性,其相关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三种排烟系统窑炉 。此种差异,显然是烟室与其他三种排烟系统间的巨大差异导致 。这也充分说明,窑工根据不同类型窑炉的结构特点,在构筑技术规范上也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 。
对窑炉分布态势与所属形制间关系的分析表明,除个别形制外,大多数形制的窑炉未表现出特异性,这说明尽管形制结构差别很大,但不同窑炉大都遵循着相同或相近的技术规范 。对窑炉分布态势与出土地区间关系的分析同样显示,大多数地区的窑炉未表现出特殊之处,反映了该时期各地在砖瓦窑炉构筑技术上的统一性与规范性 。
从类型学研究的角度来看,秦汉砖瓦窑炉呈现出共性大于特性的特点,即多数地区所用类型相近甚至相同[29];周代砖瓦窑炉则表现为特性大于共性的特点,即多数地区所用窑炉为本地特有类型[30] 。此外,如前文所述,周代半倒焰窑的排烟系统以单烟道为主,多烟道和汇合烟道仅占很小比重,烟室系统未见应用;秦汉时期,单烟道系统仅有少量应用,多烟道和汇合烟道成为主流,烟室系统也得到了一定应用 。单烟道的抽力相对较小,且因其位于窑后正中,致使窑内不同部位间的温差较大;相比之下,多烟道、汇合烟道皆在窑后均匀分布,烟室的宽度则与窑室后壁等同,不仅抽力更大,且使得窑内不同部位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是窑炉工艺技术上的重大进步 。
综上,同周代相比,秦汉时期不仅在砖瓦窑炉类型和结构上更为进步,对窑炉各结构的功能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显然也更为深入 。尽管该时期砖瓦窑炉类型丰富多样、结构差异明显,发现地域遍及大江南北,不同地域在窑炉类型、结构上还存在一定差异,但大都遵循相同或相近的构筑技术规范 。因此,似乎可说,周代是砖瓦窑炉构筑技术规范的形成期,秦汉则是进入了成熟期 。结合类型学研究结果,可以认为秦汉时期不同地域在砖瓦窑炉技术上存在广泛交流,且这种技术交流的密切程度已明显大于周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