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就是真理,对待知识的态度,其实就是对待真理的态度 。做为教师,我们应该像孔子那样,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对待科学文化知识 。文献不足故也 。以史为鉴应该归于个人,同样一个历史记载,虽然文字一样,但理解却可以百花齐放 。”孔子的治学态度极为严谨,为了研究我国的传统文化,他不仅读万卷书,而且行万里路 。
你认为对待学习、研读历史的态度应该是什么样的?
历史包括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二是我们被一直教导和被允许知道的历史;三是我们自己从记载和传承中自己体会出来的判断 。第一种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 。但是我们所知甚少,仅仅从文献记载和口语相传中窥探到过极其微小的一部分 。时间会流逝,空间会转化,真实发生过的事却定格在那里,只是我们无法再去探究 。我们记载历史的文献资料作为“正史”的全部都是官方所记载的历史 。
在诸多史料中,司马迁的《史记》相对而言可信度大于其他文献,并不是说《史记》记载的就一定是真实的,只是相对于后世的官方史料而言,《史记》是在一个文化禁锢稍微轻松一点的环境中写成的,相对于《汉书》、《资治通鉴》等书而言,它确实少了很多意识引导的政治气息 。即使是这样,那也不能说《史记》记载的就是真实的历史,那么从后世的史料中就更加不能体现真实历史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
第二种是被教育的历史 。这种历史是以记录为载体,无论是文字,图画或者器具流传至今,那也只是过去的影子 。在影子之后,后代的人都赋予了各种思想在其中,这种思想主体是当权者的意识表示,说白了就是谁是老大,谁就能赋予之前发生过的历史产生的精神属性 。这种带有强制意识引导的历史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变更,早就已经脱离了原本的意味,更多的带有强权对历史的选择和判断 。
因此哪些是可以直述的,哪些是需要做出更改后才能广而教之的,哪些是需要掩盖或者刻意遗忘的就由统治集团来决定 。被教导的人们只有认同这种官方观念才能分得一杯羹,即使他们知道真相是什么,也不能自由的去表达 。从而整个社会都会陷入这种传承方式,所以这样延续下来,历史已经面目全非 。就以科举考试做个简单的例子说明,那种政治体制下的官员选拔制度恰恰就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并蓬勃发展的关键基础,中国文化难道不就是在无数寄托科举制的学子们不断学习中而将文化传承下来的吗?但是在没有实行科举制的社会中,对科举的批判和否定又是怎样的强烈和诋毁呢?第三种是自我的认知 。
【以什么态度对待工作,对待文献应该什么态度】
推荐阅读
- 助理班主任算是学生干部吗,班主任如何对待学生干部
- 什么是论文刊号,论文刊号以什么划分
- 怎么投诉医院护士服务态度,护士如何加强服务态度
- 应该怎样对待快要死亡的狗狗狗不吃不喝看起来快要死了,狗狗快要死了怎么办
- 道德评价以什么为标准,什么是道德评价标准
- 工作态度怎么写简短,日常工作态度怎么写
- 高考语文文言文,秦王是以什么样的语气
- 教学态度指什么,什么的教学态度
- 政府对房价的态度,未来的房价会涨还是降
- 心理考试,正确对待考试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