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将通佑万无一失什么意思,天官赐福百无禁忌什么意思( 二 )


首先,康熙晚年已经不像那个擒鳌拜、平三藩的盛世君王了 。任何一个君王哪怕一开始多能耐,随着皇位坐久了还有年纪上来,对于朝政和权力把控就会疲软或者力不从心,康熙也是如此,这可以从他后期为求平稳推行柔和政策就可以看出来 。所以,晚年的他对于争斗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加上自己选定的继承人又亲手废除给他带来了挫败感 。
其次,康熙的儿子们都不是吃素的,一个个都有本事着呢 。康熙在位六十年,而这些参与夺位的皇子打小便被安排参与政事,例如皇八子胤禩年少就总管内务府 。让皇子过早参与政事有好也不好,康熙明显没想到这些长本事的儿子们在太子被废后,大打出手 。所以说,康熙圣明却也避免不了成年皇子的争权,做太上皇根本就不可能 。身为孙子的乾隆,可比自己的爷爷幸运的太多了,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还是全身而退的太上皇帝,真是逍遥又自在 。
乾隆,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也是清朝实际掌权时间最久的皇帝 。乾隆在位六十年,然后主动禅位给皇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 。可是呢,禅位后的乾隆还做了三年四个月的太上皇,还控制了实权,这就比他爷爷康熙的在位六十一年时间长了 。活得长寿也有好处,至少不会碰到儿子争皇位 。其实乾隆皇帝一开始也像自己的爷爷那样,一早就将皇位继承人选好了,那就是原配皇后富察皇后所生的永琏,可是这个永琏只活了九岁就过世了 。
后来又将富察皇后的次子永琮立为太子,谁知道这个比他大哥还惨,只活了两岁 。遭遇丧子之痛和富察皇后过世给乾隆带来的打击,使得他这一朝自此没有立太子,直到他六十三岁这年,才立了皇十五子永琰为太子 。嘉庆皇帝那为什么乾隆皇帝没有遭遇他爷爷康熙朝的九王夺嫡的局面,成功传位然后当太上皇去了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乾隆活得太长时间了,长到他的大部分儿子都过世了 。
乾隆一生活了八十九岁,育有17个儿子 。到乾隆立永琰的时候还有多少个儿子在世呢?只有四个!其他的都在夭亡了,可见长寿也是避免政权争夺的秘密武器呀 。那剩下的这四个儿子都是怎么样呢?皇八子永璇酷爱诗书玩乐,又因为腿有残疾,自然就没了争权夺位的前提,也得亏没有争权,他反而成了大清最长寿的王爷,一生活了85岁 。
还有十一子永璂和十七子永璘,这两位因为在富察皇后过世的时候葬礼上没有悲痛的情绪,被乾隆厌恶,自然就没了考虑的权力,那剩下的,可不就是皇十五子永琰了 。晚年乾隆结语康熙一生平三藩,擒鳌拜,收台湾,种种件件,使他成为古今圣明皇帝 。可是他遭遇了封建君王逃不开的局面,成年皇子争位,想做太上皇自然是不可能了 。至于乾隆,他这个幸运皇帝,活得久,成为太上皇真个就是幸运的紧 。
晋武帝司马炎有二十多个儿子,但是为什么他把皇位传给了愚钝的司马衷?
谢谢邀请!晋武帝司马炎有二十几个儿子,为什么把皇位传给愚钝的司马衷?其主要原因在杨皇后身上 。杨皇后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司马轨,两岁就病死了,二儿子司马衷,三儿子司马东,按照立长不立幼的方法,司马衷可以立为太子,可是司马衷到了七、八岁,连一个字也教不会,这样,恐怕长大后不能治国,所以司马炎就想立司马东为太子 。
若这样做,杨皇后不同意,杨皇后喜欢司马衷,她说若破了立长不立幼的规矩,以后就乱套了 。司马炎宠爱的赵夫人,和杨皇后串通一气,说什么小孩子长大后,就有心眼了,说不定大器晚成呢?由于这两个女人的劝说,司马炎就动心了 。公元267年,正是立司马衷为太子 。旧时代的人结婚都早,十来岁就结婚了 。司马衷十三岁的时候,就准备给他选太子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