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浜镇|常熟市董浜镇智林村:老榆树下聚起发展新动能

一把蒲扇 , 一杯清茶 , 谋思路唠家常 , 化解各类矛盾 , 拉近党群关系 , 激发治理活力——
老榆树下聚起发展新动能
村庄名片
常熟市董浜镇智林村
智林村位于常熟市董浜镇西北 , 因境内有千年古寺智林寺而得名 。 村域面积4.62平方公里 , 耕地面积2949亩 。 全村现有44个村民小组 , 总人口4209人 。 村党委下设3个党支部 , 共有党员121人 。 该村先后获得“江苏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苏州市美丽乡村先进集体”“苏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
走到常熟市董浜镇智林村村口 , 一处老宅格外显眼 。 老宅旁边的3棵老榆树枝繁叶茂 , 青砖黛瓦上的婆娑树影 , 隔去了暑气 , 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 。
老榆树带来了清凉 , 也理顺了人心 。 一把蒲扇 , 一杯清茶 , 谋思路唠家常 , 老榆树下的新场景 , 化解了各类矛盾 , 拉近了党群关系 , 激发了治理活力 。
智林村党委书记姚贤军说 , 这个由村民捐赠的老宅改建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 已经成为大家集思广益的“加油站”、凝心聚力的“能量池” 。
董浜镇|常熟市董浜镇智林村:老榆树下聚起发展新动能
文章图片

董浜镇智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村民集思广益的“加油站” 。 (智林村供图)
美丽田园释放生态“红利”
漫步在智林村整洁的乡间小道上 , 粉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 , 清澈见底的小河蜿蜒而过 。
在村里 , 不仅能看到生态美景 , 更能触摸文明底色 。 家家户户门前挂着统一标识的门牌 。 门牌下方的“耕读智林”卡片上 , 户主姓名、家规家训、文明户星级、参加的志愿服务项目等信息一目了然 。 每户的自主包干区也挂图上墙 。
2018年 , 智林村“千村美居”项目启动 , 老宅成为“临时指挥部” 。 在这里 , 村党委齐心协力 , 老百姓群策群力 , 构建起“行动支部+临时党小组+党群活动阵地”模式 。 通过党委带动、行动支部推动、党员促动、党群互动 , 探索出一条共议、共建、共治、共管的农村治理新路径 。
在此基础上 , 村民大会完善《村规民约》 , 细化每个村民的责任和义务 。 村民理事会履行村庄环境长效管理考核监督 , 全村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 , 实行“积分制”管理模式 , 掀起了人人参与净美家园活动的热潮 。
目前 , 智林村已完成人居环境高标准整治 , 有“千村美居”自然村庄(含三星级康居乡村)26个、一般村庄高标准优化提升7个 , 实现垃圾分类、“厕所革命”全覆盖 。
村里的荷花浜还成了“网红打卡地” , 每年6月到8月会刷屏市民“朋友圈” 。 离荷花浜一路之隔 , 村民顾一飞改建的两栋民宿刚刚打好地基 。 他说:“村里风景这么美 , 如果能让基础配套设施一起跟上 , 游客肯定会越来越多 。 ”
【董浜镇|常熟市董浜镇智林村:老榆树下聚起发展新动能】看着顾一飞建起了民宿 , 周边村民也跃跃欲试 , 更带动不少年轻人回乡发展 。 村民顾雪良说:“以前年轻人都往外跑 , 农村空心化严重 。 现在村里环境好了 , 越来越热闹 , 住在镇里的年轻人经常晚上来村里散步 。 ”
乡野小食变成轻食“新宠”
黄金小玉米是董浜镇的一块招牌 。 在智林村的玉米地里 , 村民熟练地掰下玉米 , 撕开外层皮 , 通体金黄 , 小巧精致 , 口感软糯 。 玉米种植户朱明芬说:“我们的小玉米在全国都很有名气 , 大家称它是‘白领的网红下午茶 , 小孩的天然磨牙棒’ 。 ”
实力“圈粉”的黄金小玉米 , 原是当地的乡野小食 。 村民在田边地头种上三五十株 , 作为餐食和零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