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登月倒计时,中国载人登月( 四 )


具备执行近地空间站任务、未来载人登月与月球基地、火星和小行星空间探测任务的能力 。采用统一的返回舱 , 通过配置不同的推进服务舱模块适应上述不同的任务需求 , 通过密封舱的模块化设计兼顾人员和货物运输的能力 。从密封舱或推进舱的内部空间布局上考虑 , 使新飞船具备人货混运的能力 。返回舱外形由神舟飞船的大钟形设计为倒锥形 。
载人航天工程已经验证了近地轨道再入大气层返回技术 , 嫦娥工程验证了弹跳式月球再入返回技术(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如果还是采用近地轨道的再入方法 , 飞船加速度将达到15g , 航天员最多能承受10g , 弹跳式会有效降低加速度 。) , 未来的从火星再入返回速度更高 , 新飞船需突破行星际再入返回、深空长期在轨等特殊关键技术 。2016年4月新一代载人飞船的缩比版(1:0.63)随长征七号首飞 上天试验 , 缩比版新一代载人飞船返回舱试验的主要任务是:获取返回舱飞行的气动力和气动热数据 。
验证可拆卸防热结构设计 , 论证载人登月飞船的外形设计及重复使用技术 , 为关键技术攻关奠定基础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将于2019年左右先暂时由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自文昌发射 , 长征五号乙火箭也是在长征五号的基础上新研制的 。从以上可以看出用于载人登月的飞船中国已研制完成 , 用于发射载人登月飞船的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还需五年左右的时间 。
至于载人登月所需的其它技术:比如载人航天的三大技术――载人飞船的在轨及往返技术、太空交会对接技术和太空出舱技术均已掌握(神舟载人飞船和天宫一号已实现) , 推进剂补加及货物补给技术(天舟货运飞船和天宫二号已实现) , 测控通信技术、轨道设计技术和软着陆月球技术(嫦娥三号和四号已实现) , 再入大气层月球返回技术(嫦娥5T已实现) , 月面起飞技术和登月器制造技术(将要由今年底发射的嫦娥五号实现) , 还有舱外宇航服技术和再生生保技术(神舟飞船已实现)等等等等 , 中国已全部掌握 。
如果中国实现载人登月 , 航天技术能赶上美国和俄罗斯吗?
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想 , 怎么样让大家有感性的认识 , 而又不缺科普性 。恰好这几天从美国航天局(NASA)转了几张图片到我的微头条 , 相信关注我的同学也看到了 。我就以这几张图片并结合2019年的一些热点 , 来增加大家的认识吧 。首先说明一下俄罗斯在此篇回答中被忽略不提 。美国的先发优势明显下面的照片是阿波罗11号的航天员在月球上做科学实验 , 是NASA 在2019年2月25日 , 也就是昨天 , 为了纪念“阿波罗登月计划”50周年而发布的 。
从这张照片里 , 我们能感受人类航天员在刺骨的月球环境里 , 做最不可思议和充满故事的实验 。同时也提醒着中国人 , 我们的登月跟美国相比 , 已有超过50年差距了 。另外 , 我们的“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登陆成功 , 部分绕月数据是NASA提供协助的 。换句话说 , NASA具有先发优势的同时 , 也具有引领作用 。美国的深空探测技术远远领先我们都知道中国人的天涯海角在海南 , 而NASA给人类找了一个天涯海角 。
下面那个“大花生”太空岩体照片 , 是NASA 2019年2月23日发布 , 学术名称“2014 MU69” , NASA 给它起了个绰号“Ultima Thule ” , 中文直译名为“天涯海角” 。为啥是“天涯海角”呢 , 因为这是人类目前的深空探测器能够探测最远的天体 , 距离地球66亿公里 。下面这张图片同样是NASA 2019年2月23日发布 , 由“朱诺号”探测器于2019年2月12日拍摄到的木星“Jet N6”漩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