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 赋能船舶工业


智能+ 赋能船舶工业



今天, 在高速公路上, 携带各种“黑科技”的智能汽车已经能完成自动换道超车;在空中, 高飞的无人机能在短时间内将货物安全准确地送达客户 。 在海上, 当一艘笨重的大型船舶遇上智能化浪潮, 会如何变身?
全船信息在线共享、提供合理航行方向、智能监测船舶能耗、给出维护管理意见……去年11月, 全球首艘智能超大型矿砂船“明远号”正式交付, 这艘由我国船企设计并建造的船舶实现了人们对于“智能船舶”的想象, 也在我国智能船舶发展进程中立下一块里程碑 。
船舶制造是典型的离散式生产, 船厂空间范围大, 船舶建造工期长, 工艺流程相对复杂, 究竟为何要让船舶变得更智能?
对企业发展而言, 智能船舶将有效提升船企的竞争力 。 “通过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应用和改造, 相应的工序生产效率提高了40%—400%, 产品建造周期缩短15%—20%, 稳定保障了企业效益 。 ”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潘志远介绍, 目前公司70%的订单来自国际市场, 二级市场上平均船价高出平均水平10%以上 。
“智能船舶代表船东需求的新方向 。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琦说, 近年来, 国际海事组织大力推动实施“E—航海”战略, 具有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经济高效等比较优势的智能船舶是未来船舶发展的重要趋势 。
“据了解, 我国造船效率只有世界先进水平的1/2到1/3, 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更大, 要改变这一局面, 智能制造是一条重要途径 。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提出, 发展智能船舶, 推动从设计、研发、生产、管理到服务的全价值链优化提升, 能有效缩短研制周期, 提高造船效率, 降低综合应用成本 。
值得一提的是, 智能船舶也是我国智能航运的重要组成部分 。 “推进智能船舶技术应用已成为发展智能航运的核心要素 。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宝晨透露, 未来将建立智能船舶、智能航保等智能航运试点 。
尽管智能船舶已初见成效, 但不少企业反映还存在发展难题 。 在观念上, 一些企业还在长期发展和短期效益之间徘徊不定 。 “当前航运市场持续不景气, 很多企业认为智能化转型必将增加企业盈利压力, 无法坚定智能化转型决心 。 ”潘志远说 。 在技术上, 还面临原有设备系统与网络信息共享之间的矛盾 。
王琦认为, 目前船级规范对设备定义还停留在单个独立设备系统上, 需要完善和修订 。
全面提升船舶工业智能化转型, 下一步应该从哪些方面重点着力?
辛国斌指出, 当前, 共性技术、基础部件、关键技术供给不足是发展智能船舶的薄弱环节, 依靠单个企业解决不了, 要注意发挥行业内外力量, 以重点项目为牵引进行研发和应用, 补齐技术链与产业链短板 。
【智能+ 赋能船舶工业】智能化的基础是数字化、网络化, 接下来要建立互联互通的网络化工业生态, 注重积累数据信息资源, 提升智能船舶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 辛国斌介绍, 此外, 要在标准规范引领上下功夫, 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规范制修订, 研究智能船舶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建立船舶总装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