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哲学,出自沃尔夫的唯理主义学派,但对英国经验主义和卢梭又很感兴趣 。他自己说,休谟把他“从独断的睡梦中唤醒”后,感到迫切需要考察或批判人类理性,好象是审问理性,以便保障理性的正当要求,摈除无稽的要求;换句话说,就是迫切地需要一种认识论——这种认识论要研究普遍和必然的知识的可能或不可能、来源、范围和界限 。
他认为,一直到现在为止,哲学是独断的——它往前进行而沒有预先批判它自己的能力 。现在必须批判,或开始不偏不倚地考察理性一般的能力 。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同时也是目的,康德写了他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1786),以考察理论的理性或科学;《实践理性批判》(1788),以考察实践的理性或道德;《判断力批判》(1790),以考察美学和目的论的判断,或艺术和自然中的目的 。
3,康德哲学的理论逻辑 。康德三大批判的理论依据或前提,是把真正的知识规定为普遍和必然的知识 。他同意唯理主义者的观点,认为在物理和数学中有这样的知识 。他又同意经验主义者的观点,认为这样的知识是属于观念性质的知识;它不是关于事物本来状态的知识,而是关于现象的知识,即关于感官所感受的事物的知识 。因此,他把唯理主义的形而上学(宇宙论、神学和心理学)排除在外了 。
他还同意经验主义者的观点,认为我们只能认识我们所经验者,感觉是知识的材料;同意唯理主义的观点,认为普遍和必然的真理不能得自经验 。感觉提供知识的材料,心灵按照由它的本性所形成的必然的方式予以整理 。因此,我们有关于观念的秩序的普遍和必然的知识(唯理主义),这不是关于自在之物的知识(怀疑论) 。知识的内容来自经验(经验主义) 。
但是,心灵思维它的经验,按照它先验或固有的、即唯理的方式来思考这些经验(唯理主义) 。自在之物是存在的,我们能够思维自在之物,只是不能象认识经验世界的事实那样认识自在之物 。如果不是因为有道德意识或实践的理性,就不能回答、甚至无从讨论这样的问题,诸如和有因果关系的时空秩序不同的一个世界的存在、上帝的存在、自由和不死 。
4,康德哲学的“命门”是他的“核心概念” 。康德面临的基本问题,也是知识问题——什么是知识?获得知识如何可能?什么是人类理性的界限?他认为,这是科学之所以成为科学必须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康德的办法,是“塑造”了他哲学的“核心概念”——先天综合判断,这是他哲学的“命门” 。康德认为,知识总是表现为判断的形式 。
但是,不是每一个判断都是知识——判断往往是综合的,但并非所有的综合判断都给人以知识——比如说,所有树木都是植物——这是一个综合判断,可是没有给人以新的知识 。这是因为,有些综合判断来自经验 。他说,这种判断缺乏必然性——理性不象迫使人承认数学命题那样,迫使人承认这种判断 。这种判断又缺乏普遍性——不能因为某些物体具有某种特性,而说一切物体都有 。
缺乏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判断或后验的判断,是不科学的 。他说,一个综合判断要成为知识必须有必然性,即同它相反的命题是不可思议的,它还必须有普遍性,即不容有例外 。普遍性和必然性不是导源于感觉或知觉,而是在理性、在知性中有其渊源,不靠经验(并在这个意义上先于经验)——一个三角形的三内角之和等于二直角,而且永远如此 。
因此,一个判断要给人以知识,它必须是先验的 。他说,知识存在于先验的综合判断里面 。分析判断总是先验的 。后验的综合判断给人增加知识,但是不牢靠;它们所提供的知识模糊、不确实和可疑 。在科学中要求必然的确实性,只有在先验的综合测断中,这种确定性才是可能的 。康德说,沒有综合的心灵,就不能有综合的判斯;沒有知觉空间的心灵,就沒有关于空间的判断;没有根据因果来思维的心灵,就沒有关于因果的判断 。
推荐阅读
-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 建设美丽乡村建议书范文,如何发展农村建议书
- 如何撰写企业新闻稿,事件新闻稿怎么写
- 浅谈如何管理好中职学生,如何管理中职学生
- 山东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如何投稿
- 华为p20pro拍人物怎么样,pro如何拍大树
- 如何提高促销活动的执行力,促销活动如何确保执行力度
- 企业如何国际化发展,中国企业如何国际化案例
- 如何向期刊编辑部投稿,怎么向期刊投稿
- 中国彝族文化研究,如何弘扬彝族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