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在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如何在图形的研究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 )


因此增强分析能力很有必要 。提高孩子的推理能力除了增加知识的储备,还需要多提供思考机会,锻炼提高孩子的分析能力 。学生的分析能力一般在反复学习的经验上建立起来的 。例如以前验算过类似的题目,再次见到,解答起来就轻松一些 。如果把这类做过的题目少做改动,做题方法就要做相应的调整 。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就得到一次锻炼,就会得到一次提升 。
比如这样一道数学题:一帮小学生排队,小明前面有5人,小明1人,小明后面6人,一共有多少人?变异一下:一帮小学生排队,小明前面5人,后面6人,一共有多少人?这两道差异不大的数学题,学生做起来,分析方法就需有所不同 。多给孩子提供这样的练习机会,学生的分析能力就会出现变化,日积月累,分析能力会越来越强,会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收获与惊喜 。
小学奥数,推理题该怎么解答?
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说理,养成学生推理有据的好习惯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组织数学语言的过程,也是教给学生如何判断的推理过程,而与语言最密不可分的是演绎推理,小学生解题时大多是不自觉地运用了演绎推理,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追问为什么,要求学生会想、会说推理依据,养成推理有据的习惯,例如:14和15是不是互质数时一定要学生这样回答: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因为14和15 只有公因数1,所以14和15是互质数 。
这样运用演绎推理方法,经常进行说理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推理方法小学生学习模仿性大,如何推理、需要提出范例,然后才有可能让学生学会推理 。小学数学中不少数学结论的得出是运用了归纳推理,教学时就要有意识地结合数学内容为学生示范如何进行正确的推理 。例如,在教乘法交换律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的,计算多组算式:5×3=15、3×5=15所以5×3=3×5还有:15×4=4×15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找出这些算式的共同点:左、右两边因数相同,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归纳出乘法交换律 。
三、要把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贯穿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能力的发展决不等同于知识技能的获得 。知识可以用“懂”来描述,技能可以用“会”来描述,都可以立竿见影 。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不是学生“懂”了,也不是学生“会”了,而是学生自己“悟”出了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等 。这种“悟”只有在数学活动中才能得以进行,因此教学活动必须给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空间,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并把推理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这一过程中 。
例如;在讲《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时,学生在认识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这些分数后,提出问题: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哪个分数大?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的猜想,接着验证:取两张相同的纸片,一个折出二分之一,另一个折出三分之一,再比较大小,一目了然,二分之一大于三分之一 。接着再推理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哪个分数大?从而得出结论:分子为一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大 。
这样再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要把推理能力的培养植根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践中要想促进学生推理能力更好地发展,除了书本知识外,还有很多活动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例如:①大树与影子有什么关系,成什么比例,计算糖水里含糖量可能用什么比例解答,在解答之前,要用变化规律进行猜想,得到合情推理,再进行验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