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中国分省地图“江苏”篇,红圈处即为砀山和萧县)四、1955年,砀山和萧县划归安徽 。故砀山之名源于山中出产的“砀”之石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是砀山和萧县呢?我觉得,安徽之所以要砀山和萧县,除了因为这两个县曾经短暂归属过皖北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处于交通方面的考虑 。
苏北包括哪些地方?
苏北,苏中,苏南,是从空间层面对江苏不同地域的划分 。苏中由扬州,泰州和南通三个市构成,它们都在长江北岸,拥有与苏南交流沟通的地理优势,南通的部分县级市因接近上海,在文化心理和经济发达程度等方面,也接近苏南 。不过,苏中城市的发展不够均衡,以南通为例,通州,海门,启东的发展比较好,海安,如皋,如东就相对落后一些 。
从广义上说,扬州,泰州和南通属于苏北,只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文化的较快发展,才从苏北的文化意义中脱离 。苏北是地理概念,但在江苏,它的文化意味更浓郁,苏南苏北标示的不仅是长江的阻隔,更是因为历史政治因素所造成的文化和经济上的悬殊 。苏北城市包括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都是相对落后的江苏城市 。不过,近些年来也有不错的发展 。
永城芒砀山和安徽砀山有什么历史渊源?
【砀山侯楼水归哪里,世界梨都砀山县】砀山县在战国时为楚之砀邑,秦时为砀县,得名于原县境内的芒砀山 。芒砀山是秦末农民起义首领陈胜埋骨处,又为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时的根据地,有全国最大汉墓群“汉梁王墓群”,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砀,文石也,其山出焉,故以名山”(王先谦:《汉书补注》引师古语) 。故砀山之名源于山中出产的“砀”之石 。“砀”是一种美观的洁白、光亮、有花纹的岩石,古人多用作砚台和装饰品 。
现今砀山县赖以得名的芒砀山,并不在砀山县境内,而是位于砀山县南的河南省永城市境内 。在宋末金初时黄河改道,砀山县圮于河水,尝迁治于保安镇,即今芒砀山山城集 。元时砀山县复还旧治 。从金代至明代前期的古黄河就在砀山县南部,如今砀永边界就大致是沿当时黄河南堤划界的,此堤又称沈堤、申公堤 。从两县交界处的韩道口、陈堤口、堤湾、断堤头、潘道口这些村名还能察觉到此堤的走向 。
金时永城县改置永州,下辖永城、下邑、砀山、酇四县,就因那次黄河改道,河道不稳定,时常泛滥,造成了砀山县对黄河南岸地界的管辖不便,黄河南岸的芒砀山区便为同属永州的永城县代管 。元代至元二年,降永州为永城县,但由于历史惯性,芒砀山区仍为永城县管辖 。也仅仅在解放初期,芒砀山短暂回归砀山县三年,又于1952年再次划回永城县 。
江苏两县砀山和萧县划归安徽发展得怎么样?
上世纪1955年之前,徐州辖上四县(丰沛萧砀——徐州以西),和下四县(铜邳睢宿) 。1955年4月份,为了能更好的治理洪泽湖,经国务院批准,江苏徐州的萧县和砀山县,正式划为安徽省,而安徽省的泗洪县和盱眙县也正式由江苏管辖 。萧县和砀山两县,已经离开江苏徐州63年了,那么这两个县离开家之后过的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
根据我了解的资料显示,萧砀二县目前归安徽宿州市管辖,而安徽全省也就是省会合肥发展的好些,比徐州的发展稍强一些,更别说其他地级市了 。2017年,宿州经济总量为1550.7亿元,安徽省排名第8位 。而萧县经济总量为270亿元,砀山县为191.6亿元 。对比一下曾经的上四县另外两个两个县,江苏省的沛县和丰县,2017年,沛县经济总量为756.32亿元,丰县经济总量为456.94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