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是怎么防雷的,「周末闲谈」古建筑到底是怎么避雷的

大多数人信以为真,人们拜的是假寺庙,朝的是假和尚,很多人被迫留下上千过万的钱财,有的人最终知道被骗,有的人一生以为半路菩萨显灵 。五台山百八十里之内,几乎村村建寺庙,庄庄盖佛堂,这是个一本万利的“买卖” 。如今我们都知道,现代避雷针是由18世纪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 。
【寺庙是怎么防雷的,「周末闲谈」古建筑到底是怎么避雷的】古建筑是如何防雷的?
如今我们都知道,现代避雷针是由18世纪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 。但在我们中国,有关避雷针的记述则要早在17世纪80年代 。这段记述出自一位来中国旅行的法国旅行家戴马甘兰之手 。他说:中国屋脊两头有一个昂起的龙头,龙口中吐出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而龙舌头根的地方连着一根金属丝线直通地下;正是这种装置在雷电天气中使得建筑物不至被毁坏 。
而这位法国朋友所说的龙头,也就是我国建筑物上的一个极具中国元素的构建,叫作鸱尾 。关于鸱尾,我国还流传有一个故事 。传说汉代时,未央宫因遭受雷电轰击而失火,接着就有谋臣献计,让在宫殿屋脊上安装消灭火灾的鸱鱼,以此防火避雷 。于是,在后来新建的宫殿等建筑物的屋脊上就设计安装了这类称为鸱尾的金属饰物,其形状也是多种多样,并以龙、鱼、雄鸡为主 。
虽然鸱尾在起初并没有连接至地下的导线,但还是能起到避雷的作用 。经过研究,人们发现,在暴风雨天气中,屋顶和墙壁由于被雨水淋湿,从而起到了导线一般的接地作用 。此外,建筑中的柱、梁等也会充当导线接引雷电接地 。在古代,还有一种称为葫芦串的避雷装置 。例如建于229年的保圣寺塔,其塔顶就有一个装置,由覆钵、相轮和宝葫芦等组成,四米多高 。
该塔正因为由此宝贝葫芦串的保护,才使得它在千年中未曾遭受雷击 。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古代建筑物多采用木材、砖石、灰浆等原料,而这些材料都具有极好的防潮性能,致使建筑物成为一个良好的绝缘体,由此而避免了遭受雷电袭击 。总之,古代建筑物上所应用的这些避雷设施或者原理,无一不让今天的我们惊叹 。而关于古代诸多之谜的完全揭晓,还需我们继续探索努力 。
如何做好寺庙的防火工作?
寺庙属于古建筑,多为木结构和砖木结构,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较大,扑救困难,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较难控制,极易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火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寺庙道观香火旺盛,宗教活动频繁,如烧香、焚纸、点蜡等,人员拥挤,香烟缭绕 。2.个别建筑没有安装避雷设施,或虽有但已失效,易引起雷击火灾 。3.有的建筑内存在烧火做饭、取暖的情况 。
4.有的建筑电气线路老化,电器设备陈旧,电线没有穿管且直接安装在柱、梁、檀、椽上,甚至临时乱拉乱接,不符合电气安全技术规程要求 。5.游客乱扔烟头、火柴、打火机等,增加了火灾发生的频率 。防火应根据维持原貌、科学合理、人防技防并重的原则,将寺庙建筑修缮、改造与消防规划相结合,制定切实的改造计划,灵活运用现代消防技术措施,达到既保留其固有历史风貌又提高自身消防安全水平的目的,应做到以下防火技术要求:1.做好消防专项规划,改善消防安全环境 。
2.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站 。3.配备实用有效的消防器材 。4.因地制宜地设置消防供水设施 。5.科学合理地进行消防安全布局 。6.改善耐火性能,提高耐火等级 。7.做阻燃处理,替换可燃构件 。8.开辟防火隔离带,打通消防通道 。9.安装防雷设施 。10.增加消火栓和自动灭火系统 。11.严格控制火源和各种易燃易爆物品管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