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贯妖星是什么,俗称扫帚星的彗星预示灾难

一、什么是气虚?什么是血虚?气,也就是人体运转所依赖的元气,可以理解为脏腑发挥功能的一种能量 。中国传统哲学认为人类是天地交合的产物,人和自然合为一体,所谓“天人合一”;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类是地球上生物发展进化到相当的程度所产生的物种 。
中国人的思维是什么?
1.奉行辩证逻辑已故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道:“当希腊人和印度人很早就仔细地考虑到形式逻辑的时候,中国人则一直倾向于发展辩证逻辑 。”形式逻辑将思维对象乃至思维本身独立出来成为可供观测的对象 。它划定明确的范畴,准确界定事物的实体及性质,并使之形式化和数量化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特别是其中的《范畴篇》就是对形式逻辑思维方式的论述 。
亚氏建立的形式逻辑体系源于对希腊语语言形式的思考 。语言与思维的表里关系使得形式逻辑在操形式语言的民族里发展发达起来是理所当然的 。形式逻辑主要用演绎的推理方法,亦即“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三段推理,在数学上,欧几里得几何就是运用此类思维的典范 。辩证逻辑不要求将思维对象乃至思维本身独立出来成为可供观测的对象,它注重人的主体能动性,始终让人参与其中,在正反两个方面,或者若干不同的类别中间进行反复比较、鉴别、综合,从而得出结论 。
辩证逻辑主要用归纳的推理方法,从许多个别事物中发现一般性的原理 。在西方,辩证逻辑争得它应有的地位晚至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新工具论》,但并不等于此前的西方人不用辩证逻辑思考问题,只是没有在理论上揭示出来而已 。辩证逻辑的另一特点是重视经验的价值,但中国传统文化有将经验神秘化的倾向 。西方自古就有“知识都能用语言表达”的信条,但中国上古思想界普遍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道可道,非常道”之类的说法 。
2.注重观象取类《易传》有言:“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认为认识外界事物的方法只需靠引申、归类或类比 。难怪《易传》把许多今天看来不相干的东西归为一类,比如“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诸如此类 。汉字六书中的“形声”一法是这种思维方式在语言文字上的集中表现:“声符”往往用隐喻的方法指称某一事物,“形符”表示该事物所属的类别 。
如“巅”,人们把山的最高处隐喻为人的头顶,即“颠”;因为此“颠”不是人体的一部分,而是山体的一部分,所以加一“山”字以示区别 。传统文字学所用的“声训”以同音字或近音字来解释字义,可看作是形声法原理的反向运作,诸如“巅,颠也”,“颠,天也”,等等 。中国古代的科技以天文、物候、医学为成就最高,在这些领域内,观象取类大有用武之地,而且非常有效 。
通过长期观察,中国上古就画出了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轨道(黄道),并把黄道分成24等分确定节气 。《大戴礼记·夏小正》对一年十二个月的物候、气象和天象作了观察描写,并分列了各个月的农事活动 。在中医学方面,经络不是靠解剖可发现的,也是对行气镇痛观象取类的结果 。民间通常认为赤豆、红枣能补血,因为红的食物跟血归为一类 。
3.善于整体思维整体思维的对立面是分析思维 。亚里士多德《工具论·范畴篇》分析出思维规律的十大范畴,其中,第一范畴实体是主词,其余九大范畴属述词;跟思维对应的语言,也就是句子,可分析为主语和述语两部分 。在语音方面,西方拼音文字把音素从完整的音节中分析出来,字母基本上是音素的记录 。在绘画上,西洋画讲究人体各部分的比例,而中国画讲究形似和神似的统一,神似胜于形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