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招生办,浙江师范大学怎么样招生单位认可吗

1,浙江师范大学怎么样招生单位认可吗 省属公立大学,不过不是211大学,基本没问题,但是特殊需求除外可以的 关键在于考编

浙江师范大学招生办,浙江师范大学怎么样招生单位认可吗


2,浙江温师院温州大学招生办电话是多少我就是温大的,学校招生办电话有两个,本专科招生办电话是:0577-86680800,研究生招生办电话是0577-86598061 。希望能帮到你 。想提醒你的是,暑假不上班呢,现在也许没人接电话的 。
浙江师范大学招生办,浙江师范大学怎么样招生单位认可吗


3,浙师大当年为什么要搬到金华去浙江师范大学是位于金华市区的一所在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学 。作为浙中城市金华,拥有一所省级大学是金华的幸运 。那么当初原来位于杭州的浙师大为何会南迁金华?浙江师范大学前身为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创建于1956年 。1958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 。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 。1965年下旬的一天,当时的省委第一书记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约见浙江师范学院副书记王元珍,副院长林尧和办公室主任纪梦秋,口头传达了省委关于浙师院搬迁金华北郊农村的决定 。理由是战备疏散 。金华北郊农村的校舍,是1958年杭师专拟升格为师院时,省里准备将它定名为金师院时投资建成的第一期工程,1965年时为金华地委干校在使用 。对省委的决定,学校领导极其重视,多次开会研究,同时立即派总务处长去金华观看房舍 。随即校领导王元珍,林尧,章若明等也先后亲自去金华考察 。接着又组织5个系的总支书记和院属各部门负责人到金华实地考察 。金华地位干校亦已把校舍腾空 。这是相对比较后期的金华市区图,浙师院已经改名为浙师大,从图中看,当时的浙师大一带还属于郊区,当时金华的殡仪馆在还在祝丰亭一带 。因此,可以想象,浙师院刚刚南迁的时候,高村一带确实还是农村 。消息传出,全院师生哗然,反应强烈 。大家首先担心一所大学搬迁到农村,远离省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困难重重,能否办好?其次,认为战备疏散的理由不能成立,金华是战略要地,是据守杭州的南大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校舍又和驻军营房毗邻,哪有这样的战备疏散?校领导对此也有同感,并曾专门开会研究用什么理由动员师生搬迁,认为只讲战备疏散说服力不强 。再次,一些人也考虑因拖老带小搬家有诸多实际困难,不带家眷,就得分居两地,若带家眷,工作调动很难,给家庭带来不安宁 。6月8日,校党委综合实地考察和群众意见,向省教育厅和省委宣传部就迁校问题打了报告,实事求是的说明:“全院一次搬到金华有很大困难,主要是教学用房不敷使用,生活用房悬殊太大(金华校舍一共才23487平方米),如果一次搬去,不但学生无法上课,很多教师也无宿舍可住” 。不久,教育厅提出了一个修正方案,初步决定:1教研部不动,2,给浙师院在杭州留下健康路、15家园教工住宅各1幢计2200多平方米 。3:要求金华住房从紧安排,教工生活用房90户,单身教工3人一间,学生8人一间,全部在学生宿舍中安下 。并要求在8月中旬完成搬迁任务 。尽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远未解决,学校领导本着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逐级召开搬迁动员大会,一边要求教职员工做好迁校工作,保证在8月中旬完成搬迁任务,一边继续不断向上级反映实际困难与问题 。8月上旬,省委做出新的决定,体育系,外语系并入杭州大学,教研部留在杭州改为省教育厅教研部(后重建成现在的浙江教育学院),中文,数学,物理三系随校搬迁金华 。8月11日晚,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约见我校领导宣布上述决定,并传达省委关于我校迁金后试办为半工(农)半读性质的师范学院 。其任务是既培养第一代半工(农)半读中等学校师资,又培养全日制中学师资的意见 。第二天学校领导又开会就省委宣传部长的指示进行研究 。一面酝酿改为半工(农)半读的准备工作,一面部署加速搬迁和把已经搬迁到金华的外语系部分设备重新搬回杭州的问题 。至此,浙师大南迁的历史告一段落1979年要求迁回杭州风波原本位于省城的大学,如今却移到了地处偏远,人口不到10万的小城市金华的北郊 。交通不便带来的信息闭塞,交流困难,师资队伍不稳定等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为了使学校能健康,稳步的发展,一部分干部,师生开始酝酿要求搬回杭州事宜 。认为搬回杭州更有利于学校今后的发展,这种要求越来越迫切,并形成了一股浪潮 。1979年1月17日到25日,浙师院部分师生强烈要求学校搬回杭州,并为此举行了为时8天的罢课行动,另外 。还有数十人组成的请愿团赴杭州向省里请愿 。迁校要求像一阵旋风,席卷了整个校园 。浙师院党委认真分析了广大师生的要求和行动,于2月20日向省委提交了《关于要求将浙江师范学院从金华高村迁回杭州的报告》,报告在陈述搬迁理由时,这样写道:搬回杭州,涉及到原校址使用问题 。学院领导与水利电力第十二工程局取得了联系,如浙师院搬回杭州,原浙师院的校址就转让给他们,这样,一方面解决了校址空置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搬迁经费以及回杭后的部分建设经费问题,可谓为省领导解决了一大难题 。2月17日,水利电力部第十二工程局给浙师院回函,明确表示愿意接收浙师院在金华的全部校舍 。在收到回函后,浙师院领导非常高兴,于2月28日又给省委教卫部,省教育局提交了《关于要求将我院迁回杭州的补充报告》 。补充报告除了再次慷慨激昂的陈述了搬回杭州的重要性外,特别说明了水利电力部第十二工程局愿意接收原校址的情况,并附上了水利电力部第十二工程局的来函 。省委在接到浙师院的两度要求搬迁的报告后,经研究做出决定,不考虑浙师院迁杭问题 。迁校大门被死死关上,广大师生的迁校愿望顿时化为泡影 。虽然迁校要求未能如愿,但回杭之路始终是萦绕在浙师院师生心头的一个难解之结 。以上信息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校史 。浙江师范大学是位于金华市区的一所在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学 。作为浙中城市金华,拥有一所省级大学是金华的幸运 。那么当初原来位于杭州的浙师大为何会南迁金华?浙江师范大学前身为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创建于1956年 。1958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 。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 。1965年下旬的一天,当时的省委第一书记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约见浙江师范学院副书记王元珍,副院长林尧和办公室主任纪梦秋,口头传达了省委关于浙师院搬迁金华北郊农村的决定 。理由是战备疏散 。金华北郊农村的校舍,是1958年杭师专拟升格为师院时,省里准备将它定名为金师院时投资建成的第一期工程,1965年时为金华地委干校在使用 。对省委的决定,学校领导极其重视,多次开会研究,同时立即派总务处长去金华观看房舍 。随即校领导王元珍,林尧,章若明等也先后亲自去金华考察 。接着又组织5个系的总支书记和院属各部门负责人到金华实地考察 。金华地位干校亦已把校舍腾空 。这是相对比较后期的金华市区图,浙师院已经改名为浙师大,从图中看,当时的浙师大一带还属于郊区,当时金华的殡仪馆在还在祝丰亭一带 。因此,可以想象,浙师院刚刚南迁的时候,高村一带确实还是农村 。消息传出,全院师生哗然,反应强烈 。大家首先担心一所大学搬迁到农村,远离省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困难重重,能否办好?其次,认为战备疏散的理由不能成立,金华是战略要地,是据守杭州的南大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校舍又和驻军营房毗邻,哪有这样的战备疏散?校领导对此也有同感,并曾专门开会研究用什么理由动员师生搬迁,认为只讲战备疏散说服力不强 。再次,一些人也考虑因拖老带小搬家有诸多实际困难,不带家眷,就得分居两地,若带家眷,工作调动很难,给家庭带来不安宁 。6月8日,校党委综合实地考察和群众意见,向省教育厅和省委宣传部就迁校问题打了报告,实事求是的说明:“全院一次搬到金华有很大困难,主要是教学用房不敷使用,生活用房悬殊太大(金华校舍一共才23487平方米),如果一次搬去,不但学生无法上课,很多教师也无宿舍可住” 。不久,教育厅提出了一个修正方案,初步决定:1教研部不动,2,给浙师院在杭州留下健康路、15家园教工住宅各1幢计2200多平方米 。3:要求金华住房从紧安排,教工生活用房90户,单身教工3人一间,学生8人一间,全部在学生宿舍中安下 。并要求在8月中旬完成搬迁任务 。尽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远未解决,学校领导本着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逐级召开搬迁动员大会,一边要求教职员工做好迁校工作,保证在8月中旬完成搬迁任务,一边继续不断向上级反映实际困难与问题 。8月上旬,省委做出新的决定,体育系,外语系并入杭州大学,教研部留在杭州改为省教育厅教研部(后重建成现在的浙江教育学院),中文,数学,物理三系随校搬迁金华 。8月11日晚,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约见我校领导宣布上述决定,并传达省委关于我校迁金后试办为半工(农)半读性质的师范学院 。其任务是既培养第一代半工(农)半读中等学校师资,又培养全日制中学师资的意见 。第二天学校领导又开会就省委宣传部长的指示进行研究 。一面酝酿改为半工(农)半读的准备工作,一面部署加速搬迁和把已经搬迁到金华的外语系部分设备重新搬回杭州的问题 。至此,浙师大南迁的历史告一段落1979年要求迁回杭州风波原本位于省城的大学,如今却移到了地处偏远,人口不到10万的小城市金华的北郊 。交通不便带来的信息闭塞,交流困难,师资队伍不稳定等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为了使学校能健康,稳步的发展,一部分干部,师生开始酝酿要求搬回杭州事宜 。认为搬回杭州更有利于学校今后的发展,这种要求越来越迫切,并形成了一股浪潮 。1979年1月17日到25日,浙师院部分师生强烈要求学校搬回杭州,并为此举行了为时8天的罢课行动,另外 。还有数十人组成的请愿团赴杭州向省里请愿 。迁校要求像一阵旋风,席卷了整个校园 。浙师院党委认真分析了广大师生的要求和行动,于2月20日向省委提交了《关于要求将浙江师范学院从金华高村迁回杭州的报告》,报告在陈述搬迁理由时,这样写道:搬回杭州,涉及到原校址使用问题 。学院领导与水利电力第十二工程局取得了联系,如浙师院搬回杭州,原浙师院的校址就转让给他们,这样,一方面解决了校址空置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搬迁经费以及回杭后的部分建设经费问题,可谓为省领导解决了一大难题 。2月17日,水利电力部第十二工程局给浙师院回函,明确表示愿意接收浙师院在金华的全部校舍 。在收到回函后,浙师院领导非常高兴,于2月28日又给省委教卫部,省教育局提交了《关于要求将我院迁回杭州的补充报告》 。补充报告除了再次慷慨激昂的陈述了搬回杭州的重要性外,特别说明了水利电力部第十二工程局愿意接收原校址的情况,并附上了水利电力部第十二工程局的来函 。省委在接到浙师院的两度要求搬迁的报告后,经研究做出决定,不考虑浙师院迁杭问题 。迁校大门被死死关上,广大师生的迁校愿望顿时化为泡影 。虽然迁校要求未能如愿,但回杭之路始终是萦绕在浙师院师生心头的一个难解之结 。以上信息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校史 。浙江师范大学是位于金华市区的一所在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学 。作为浙中城市金华,拥有一所省级大学是金华的幸运 。那么当初原来位于杭州的浙师大为何会南迁金华?浙江师范大学前身为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创建于1956年 。1958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 。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 。1965年下旬的一天,当时的省委第一书记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约见浙江师范学院副书记王元珍,副院长林尧和办公室主任纪梦秋,口头传达了省委关于浙师院搬迁金华北郊农村的决定 。理由是战备疏散 。金华北郊农村的校舍,是1958年杭师专拟升格为师院时,省里准备将它定名为金师院时投资建成的第一期工程,1965年时为金华地委干校在使用 。对省委的决定,学校领导极其重视,多次开会研究,同时立即派总务处长去金华观看房舍 。随即校领导王元珍,林尧,章若明等也先后亲自去金华考察 。接着又组织5个系的总支书记和院属各部门负责人到金华实地考察 。金华地位干校亦已把校舍腾空 。这是相对比较后期的金华市区图,浙师院已经改名为浙师大,从图中看,当时的浙师大一带还属于郊区,当时金华的殡仪馆在还在祝丰亭一带 。因此,可以想象,浙师院刚刚南迁的时候,高村一带确实还是农村 。消息传出,全院师生哗然,反应强烈 。大家首先担心一所大学搬迁到农村,远离省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困难重重,能否办好?其次,认为战备疏散的理由不能成立,金华是战略要地,是据守杭州的南大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校舍又和驻军营房毗邻,哪有这样的战备疏散?校领导对此也有同感,并曾专门开会研究用什么理由动员师生搬迁,认为只讲战备疏散说服力不强 。再次,一些人也考虑因拖老带小搬家有诸多实际困难,不带家眷,就得分居两地,若带家眷,工作调动很难,给家庭带来不安宁 。6月8日,校党委综合实地考察和群众意见,向省教育厅和省委宣传部就迁校问题打了报告,实事求是的说明:“全院一次搬到金华有很大困难,主要是教学用房不敷使用,生活用房悬殊太大(金华校舍一共才23487平方米),如果一次搬去,不但学生无法上课,很多教师也无宿舍可住” 。不久,教育厅提出了一个修正方案,初步决定:1教研部不动,2,给浙师院在杭州留下健康路、15家园教工住宅各1幢计2200多平方米 。3:要求金华住房从紧安排,教工生活用房90户,单身教工3人一间,学生8人一间,全部在学生宿舍中安下 。并要求在8月中旬完成搬迁任务 。尽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远未解决,学校领导本着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逐级召开搬迁动员大会,一边要求教职员工做好迁校工作,保证在8月中旬完成搬迁任务,一边继续不断向上级反映实际困难与问题 。8月上旬,省委做出新的决定,体育系,外语系并入杭州大学,教研部留在杭州改为省教育厅教研部(后重建成现在的浙江教育学院),中文,数学,物理三系随校搬迁金华 。8月11日晚,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约见我校领导宣布上述决定,并传达省委关于我校迁金后试办为半工(农)半读性质的师范学院 。其任务是既培养第一代半工(农)半读中等学校师资,又培养全日制中学师资的意见 。第二天学校领导又开会就省委宣传部长的指示进行研究 。一面酝酿改为半工(农)半读的准备工作,一面部署加速搬迁和把已经搬迁到金华的外语系部分设备重新搬回杭州的问题 。至此,浙师大南迁的历史告一段落1979年要求迁回杭州风波原本位于省城的大学,如今却移到了地处偏远,人口不到10万的小城市金华的北郊 。交通不便带来的信息闭塞,交流困难,师资队伍不稳定等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为了使学校能健康,稳步的发展,一部分干部,师生开始酝酿要求搬回杭州事宜 。认为搬回杭州更有利于学校今后的发展,这种要求越来越迫切,并形成了一股浪潮 。1979年1月17日到25日,浙师院部分师生强烈要求学校搬回杭州,并为此举行了为时8天的罢课行动,另外 。还有数十人组成的请愿团赴杭州向省里请愿 。迁校要求像一阵旋风,席卷了整个校园 。浙师院党委认真分析了广大师生的要求和行动,于2月20日向省委提交了《关于要求将浙江师范学院从金华高村迁回杭州的报告》,报告在陈述搬迁理由时,这样写道:搬回杭州,涉及到原校址使用问题 。学院领导与水利电力第十二工程局取得了联系,如浙师院搬回杭州,原浙师院的校址就转让给他们,这样,一方面解决了校址空置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搬迁经费以及回杭后的部分建设经费问题,可谓为省领导解决了一大难题 。2月17日,水利电力部第十二工程局给浙师院回函,明确表示愿意接收浙师院在金华的全部校舍 。在收到回函后,浙师院领导非常高兴,于2月28日又给省委教卫部,省教育局提交了《关于要求将我院迁回杭州的补充报告》 。补充报告除了再次慷慨激昂的陈述了搬回杭州的重要性外,特别说明了水利电力部第十二工程局愿意接收原校址的情况,并附上了水利电力部第十二工程局的来函 。省委在接到浙师院的两度要求搬迁的报告后,经研究做出决定,不考虑浙师院迁杭问题 。迁校大门被死死关上,广大师生的迁校愿望顿时化为泡影 。虽然迁校要求未能如愿,但回杭之路始终是萦绕在浙师院师生心头的一个难解之结 。以上信息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校史 。浙江师范大学是位于金华市区的一所在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学 。作为浙中城市金华,拥有一所省级大学是金华的幸运 。那么当初原来位于杭州的浙师大为何会南迁金华?浙江师范大学前身为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创建于1956年 。1958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 。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 。1965年下旬的一天,当时的省委第一书记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约见浙江师范学院副书记王元珍,副院长林尧和办公室主任纪梦秋,口头传达了省委关于浙师院搬迁金华北郊农村的决定 。理由是战备疏散 。金华北郊农村的校舍,是1958年杭师专拟升格为师院时,省里准备将它定名为金师院时投资建成的第一期工程,1965年时为金华地委干校在使用 。对省委的决定,学校领导极其重视,多次开会研究,同时立即派总务处长去金华观看房舍 。随即校领导王元珍,林尧,章若明等也先后亲自去金华考察 。接着又组织5个系的总支书记和院属各部门负责人到金华实地考察 。金华地位干校亦已把校舍腾空 。这是相对比较后期的金华市区图,浙师院已经改名为浙师大,从图中看,当时的浙师大一带还属于郊区,当时金华的殡仪馆在还在祝丰亭一带 。因此,可以想象,浙师院刚刚南迁的时候,高村一带确实还是农村 。消息传出,全院师生哗然,反应强烈 。大家首先担心一所大学搬迁到农村,远离省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困难重重,能否办好?其次,认为战备疏散的理由不能成立,金华是战略要地,是据守杭州的南大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校舍又和驻军营房毗邻,哪有这样的战备疏散?校领导对此也有同感,并曾专门开会研究用什么理由动员师生搬迁,认为只讲战备疏散说服力不强 。再次,一些人也考虑因拖老带小搬家有诸多实际困难,不带家眷,就得分居两地,若带家眷,工作调动很难,给家庭带来不安宁 。6月8日,校党委综合实地考察和群众意见,向省教育厅和省委宣传部就迁校问题打了报告,实事求是的说明:“全院一次搬到金华有很大困难,主要是教学用房不敷使用,生活用房悬殊太大(金华校舍一共才23487平方米),如果一次搬去,不但学生无法上课,很多教师也无宿舍可住” 。不久,教育厅提出了一个修正方案,初步决定:1教研部不动,2,给浙师院在杭州留下健康路、15家园教工住宅各1幢计2200多平方米 。3:要求金华住房从紧安排,教工生活用房90户,单身教工3人一间,学生8人一间,全部在学生宿舍中安下 。并要求在8月中旬完成搬迁任务 。尽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远未解决,学校领导本着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逐级召开搬迁动员大会,一边要求教职员工做好迁校工作,保证在8月中旬完成搬迁任务,一边继续不断向上级反映实际困难与问题 。8月上旬,省委做出新的决定,体育系,外语系并入杭州大学,教研部留在杭州改为省教育厅教研部(后重建成现在的浙江教育学院),中文,数学,物理三系随校搬迁金华 。8月11日晚,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约见我校领导宣布上述决定,并传达省委关于我校迁金后试办为半工(农)半读性质的师范学院 。其任务是既培养第一代半工(农)半读中等学校师资,又培养全日制中学师资的意见 。第二天学校领导又开会就省委宣传部长的指示进行研究 。一面酝酿改为半工(农)半读的准备工作,一面部署加速搬迁和把已经搬迁到金华的外语系部分设备重新搬回杭州的问题 。至此,浙师大南迁的历史告一段落1979年要求迁回杭州风波原本位于省城的大学,如今却移到了地处偏远,人口不到10万的小城市金华的北郊 。交通不便带来的信息闭塞,交流困难,师资队伍不稳定等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为了使学校能健康,稳步的发展,一部分干部,师生开始酝酿要求搬回杭州事宜 。认为搬回杭州更有利于学校今后的发展,这种要求越来越迫切,并形成了一股浪潮 。1979年1月17日到25日,浙师院部分师生强烈要求学校搬回杭州,并为此举行了为时8天的罢课行动,另外 。还有数十人组成的请愿团赴杭州向省里请愿 。迁校要求像一阵旋风,席卷了整个校园 。浙师院党委认真分析了广大师生的要求和行动,于2月20日向省委提交了《关于要求将浙江师范学院从金华高村迁回杭州的报告》,报告在陈述搬迁理由时,这样写道:搬回杭州,涉及到原校址使用问题 。学院领导与水利电力第十二工程局取得了联系,如浙师院搬回杭州,原浙师院的校址就转让给他们,这样,一方面解决了校址空置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搬迁经费以及回杭后的部分建设经费问题,可谓为省领导解决了一大难题 。2月17日,水利电力部第十二工程局给浙师院回函,明确表示愿意接收浙师院在金华的全部校舍 。在收到回函后,浙师院领导非常高兴,于2月28日又给省委教卫部,省教育局提交了《关于要求将我院迁回杭州的补充报告》 。补充报告除了再次慷慨激昂的陈述了搬回杭州的重要性外,特别说明了水利电力部第十二工程局愿意接收原校址的情况,并附上了水利电力部第十二工程局的来函 。省委在接到浙师院的两度要求搬迁的报告后,经研究做出决定,不考虑浙师院迁杭问题 。迁校大门被死死关上,广大师生的迁校愿望顿时化为泡影 。虽然迁校要求未能如愿,但回杭之路始终是萦绕在浙师院师生心头的一个难解之结 。以上信息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校史 。浙江师范大学是位于金华市区的一所在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学 。作为浙中城市金华,拥有一所省级大学是金华的幸运 。那么当初原来位于杭州的浙师大为何会南迁金华?浙江师范大学前身为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创建于1956年 。1958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 。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 。1965年下旬的一天,当时的省委第一书记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约见浙江师范学院副书记王元珍,副院长林尧和办公室主任纪梦秋,口头传达了省委关于浙师院搬迁金华北郊农村的决定 。理由是战备疏散 。金华北郊农村的校舍,是1958年杭师专拟升格为师院时,省里准备将它定名为金师院时投资建成的第一期工程,1965年时为金华地委干校在使用 。对省委的决定,学校领导极其重视,多次开会研究,同时立即派总务处长去金华观看房舍 。随即校领导王元珍,林尧,章若明等也先后亲自去金华考察 。接着又组织5个系的总支书记和院属各部门负责人到金华实地考察 。金华地位干校亦已把校舍腾空 。这是相对比较后期的金华市区图,浙师院已经改名为浙师大,从图中看,当时的浙师大一带还属于郊区,当时金华的殡仪馆在还在祝丰亭一带 。因此,可以想象,浙师院刚刚南迁的时候,高村一带确实还是农村 。消息传出,全院师生哗然,反应强烈 。大家首先担心一所大学搬迁到农村,远离省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困难重重,能否办好?其次,认为战备疏散的理由不能成立,金华是战略要地,是据守杭州的南大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校舍又和驻军营房毗邻,哪有这样的战备疏散?校领导对此也有同感,并曾专门开会研究用什么理由动员师生搬迁,认为只讲战备疏散说服力不强 。再次,一些人也考虑因拖老带小搬家有诸多实际困难,不带家眷,就得分居两地,若带家眷,工作调动很难,给家庭带来不安宁 。6月8日,校党委综合实地考察和群众意见,向省教育厅和省委宣传部就迁校问题打了报告,实事求是的说明:“全院一次搬到金华有很大困难,主要是教学用房不敷使用,生活用房悬殊太大(金华校舍一共才23487平方米),如果一次搬去,不但学生无法上课,很多教师也无宿舍可住” 。不久,教育厅提出了一个修正方案,初步决定:1教研部不动,2,给浙师院在杭州留下健康路、15家园教工住宅各1幢计2200多平方米 。3:要求金华住房从紧安排,教工生活用房90户,单身教工3人一间,学生8人一间,全部在学生宿舍中安下 。并要求在8月中旬完成搬迁任务 。尽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远未解决,学校领导本着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逐级召开搬迁动员大会,一边要求教职员工做好迁校工作,保证在8月中旬完成搬迁任务,一边继续不断向上级反映实际困难与问题 。8月上旬,省委做出新的决定,体育系,外语系并入杭州大学,教研部留在杭州改为省教育厅教研部(后重建成现在的浙江教育学院),中文,数学,物理三系随校搬迁金华 。8月11日晚,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约见我校领导宣布上述决定,并传达省委关于我校迁金后试办为半工(农)半读性质的师范学院 。其任务是既培养第一代半工(农)半读中等学校师资,又培养全日制中学师资的意见 。第二天学校领导又开会就省委宣传部长的指示进行研究 。一面酝酿改为半工(农)半读的准备工作,一面部署加速搬迁和把已经搬迁到金华的外语系部分设备重新搬回杭州的问题 。至此,浙师大南迁的历史告一段落1979年要求迁回杭州风波原本位于省城的大学,如今却移到了地处偏远,人口不到10万的小城市金华的北郊 。交通不便带来的信息闭塞,交流困难,师资队伍不稳定等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为了使学校能健康,稳步的发展,一部分干部,师生开始酝酿要求搬回杭州事宜 。认为搬回杭州更有利于学校今后的发展,这种要求越来越迫切,并形成了一股浪潮 。1979年1月17日到25日,浙师院部分师生强烈要求学校搬回杭州,并为此举行了为时8天的罢课行动,另外 。还有数十人组成的请愿团赴杭州向省里请愿 。迁校要求像一阵旋风,席卷了整个校园 。浙师院党委认真分析了广大师生的要求和行动,于2月20日向省委提交了《关于要求将浙江师范学院从金华高村迁回杭州的报告》,报告在陈述搬迁理由时,这样写道:搬回杭州,涉及到原校址使用问题 。学院领导与水利电力第十二工程局取得了联系,如浙师院搬回杭州,原浙师院的校址就转让给他们,这样,一方面解决了校址空置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搬迁经费以及回杭后的部分建设经费问题,可谓为省领导解决了一大难题 。2月17日,水利电力部第十二工程局给浙师院回函,明确表示愿意接收浙师院在金华的全部校舍 。在收到回函后,浙师院领导非常高兴,于2月28日又给省委教卫部,省教育局提交了《关于要求将我院迁回杭州的补充报告》 。补充报告除了再次慷慨激昂的陈述了搬回杭州的重要性外,特别说明了水利电力部第十二工程局愿意接收原校址的情况,并附上了水利电力部第十二工程局的来函 。省委在接到浙师院的两度要求搬迁的报告后,经研究做出决定,不考虑浙师院迁杭问题 。迁校大门被死死关上,广大师生的迁校愿望顿时化为泡影 。虽然迁校要求未能如愿,但回杭之路始终是萦绕在浙师院师生心头的一个难解之结 。以上信息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校史 。浙江师范大学是位于金华市区的一所在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学 。作为浙中城市金华,拥有一所省级大学是金华的幸运 。那么当初原来位于杭州的浙师大为何会南迁金华?浙江师范大学前身为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创建于1956年 。1958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 。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 。1965年下旬的一天,当时的省委第一书记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约见浙江师范学院副书记王元珍,副院长林尧和办公室主任纪梦秋,口头传达了省委关于浙师院搬迁金华北郊农村的决定 。理由是战备疏散 。金华北郊农村的校舍,是1958年杭师专拟升格为师院时,省里准备将它定名为金师院时投资建成的第一期工程,1965年时为金华地委干校在使用 。对省委的决定,学校领导极其重视,多次开会研究,同时立即派总务处长去金华观看房舍 。随即校领导王元珍,林尧,章若明等也先后亲自去金华考察 。接着又组织5个系的总支书记和院属各部门负责人到金华实地考察 。金华地位干校亦已把校舍腾空 。这是相对比较后期的金华市区图,浙师院已经改名为浙师大,从图中看,当时的浙师大一带还属于郊区,当时金华的殡仪馆在还在祝丰亭一带 。因此,可以想象,浙师院刚刚南迁的时候,高村一带确实还是农村 。消息传出,全院师生哗然,反应强烈 。大家首先担心一所大学搬迁到农村,远离省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困难重重,能否办好?其次,认为战备疏散的理由不能成立,金华是战略要地,是据守杭州的南大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校舍又和驻军营房毗邻,哪有这样的战备疏散?校领导对此也有同感,并曾专门开会研究用什么理由动员师生搬迁,认为只讲战备疏散说服力不强 。再次,一些人也考虑因拖老带小搬家有诸多实际困难,不带家眷,就得分居两地,若带家眷,工作调动很难,给家庭带来不安宁 。6月8日,校党委综合实地考察和群众意见,向省教育厅和省委宣传部就迁校问题打了报告,实事求是的说明:“全院一次搬到金华有很大困难,主要是教学用房不敷使用,生活用房悬殊太大(金华校舍一共才23487平方米),如果一次搬去,不但学生无法上课,很多教师也无宿舍可住” 。不久,教育厅提出了一个修正方案,初步决定:1教研部不动,2,给浙师院在杭州留下健康路、15家园教工住宅各1幢计2200多平方米 。3:要求金华住房从紧安排,教工生活用房90户,单身教工3人一间,学生8人一间,全部在学生宿舍中安下 。并要求在8月中旬完成搬迁任务 。尽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远未解决,学校领导本着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逐级召开搬迁动员大会,一边要求教职员工做好迁校工作,保证在8月中旬完成搬迁任务,一边继续不断向上级反映实际困难与问题 。8月上旬,省委做出新的决定,体育系,外语系并入杭州大学,教研部留在杭州改为省教育厅教研部(后重建成现在的浙江教育学院),中文,数学,物理三系随校搬迁金华 。8月11日晚,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约见我校领导宣布上述决定,并传达省委关于我校迁金后试办为半工(农)半读性质的师范学院 。其任务是既培养第一代半工(农)半读中等学校师资,又培养全日制中学师资的意见 。第二天学校领导又开会就省委宣传部长的指示进行研究 。一面酝酿改为半工(农)半读的准备工作,一面部署加速搬迁和把已经搬迁到金华的外语系部分设备重新搬回杭州的问题 。至此,浙师大南迁的历史告一段落1979年要求迁回杭州风波原本位于省城的大学,如今却移到了地处偏远,人口不到10万的小城市金华的北郊 。交通不便带来的信息闭塞,交流困难,师资队伍不稳定等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为了使学校能健康,稳步的发展,一部分干部,师生开始酝酿要求搬回杭州事宜 。认为搬回杭州更有利于学校今后的发展,这种要求越来越迫切,并形成了一股浪潮 。1979年1月17日到25日,浙师院部分师生强烈要求学校搬回杭州,并为此举行了为时8天的罢课行动,另外 。还有数十人组成的请愿团赴杭州向省里请愿 。迁校要求像一阵旋风,席卷了整个校园 。浙师院党委认真分析了广大师生的要求和行动,于2月20日向省委提交了《关于要求将浙江师范学院从金华高村迁回杭州的报告》,报告在陈述搬迁理由时,这样写道:搬回杭州,涉及到原校址使用问题 。学院领导与水利电力第十二工程局取得了联系,如浙师院搬回杭州,原浙师院的校址就转让给他们,这样,一方面解决了校址空置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搬迁经费以及回杭后的部分建设经费问题,可谓为省领导解决了一大难题 。2月17日,水利电力部第十二工程局给浙师院回函,明确表示愿意接收浙师院在金华的全部校舍 。在收到回函后,浙师院领导非常高兴,于2月28日又给省委教卫部,省教育局提交了《关于要求将我院迁回杭州的补充报告》 。补充报告除了再次慷慨激昂的陈述了搬回杭州的重要性外,特别说明了水利电力部第十二工程局愿意接收原校址的情况,并附上了水利电力部第十二工程局的来函 。省委在接到浙师院的两度要求搬迁的报告后,经研究做出决定,不考虑浙师院迁杭问题 。迁校大门被死死关上,广大师生的迁校愿望顿时化为泡影 。虽然迁校要求未能如愿,但回杭之路始终是萦绕在浙师院师生心头的一个难解之结 。以上信息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校史 。浙江师范大学是位于金华市区的一所在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学 。作为浙中城市金华,拥有一所省级大学是金华的幸运 。那么当初原来位于杭州的浙师大为何会南迁金华?浙江师范大学前身为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创建于1956年 。1958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 。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 。1965年下旬的一天,当时的省委第一书记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约见浙江师范学院副书记王元珍,副院长林尧和办公室主任纪梦秋,口头传达了省委关于浙师院搬迁金华北郊农村的决定 。理由是战备疏散 。金华北郊农村的校舍,是1958年杭师专拟升格为师院时,省里准备将它定名为金师院时投资建成的第一期工程,1965年时为金华地委干校在使用 。对省委的决定,学校领导极其重视,多次开会研究,同时立即派总务处长去金华观看房舍 。随即校领导王元珍,林尧,章若明等也先后亲自去金华考察 。接着又组织5个系的总支书记和院属各部门负责人到金华实地考察 。金华地位干校亦已把校舍腾空 。这是相对比较后期的金华市区图,浙师院已经改名为浙师大,从图中看,当时的浙师大一带还属于郊区,当时金华的殡仪馆在还在祝丰亭一带 。因此,可以想象,浙师院刚刚南迁的时候,高村一带确实还是农村 。消息传出,全院师生哗然,反应强烈 。大家首先担心一所大学搬迁到农村,远离省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困难重重,能否办好?其次,认为战备疏散的理由不能成立,金华是战略要地,是据守杭州的南大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校舍又和驻军营房毗邻,哪有这样的战备疏散?校领导对此也有同感,并曾专门开会研究用什么理由动员师生搬迁,认为只讲战备疏散说服力不强 。再次,一些人也考虑因拖老带小搬家有诸多实际困难,不带家眷,就得分居两地,若带家眷,工作调动很难,给家庭带来不安宁 。6月8日,校党委综合实地考察和群众意见,向省教育厅和省委宣传部就迁校问题打了报告,实事求是的说明:“全院一次搬到金华有很大困难,主要是教学用房不敷使用,生活用房悬殊太大(金华校舍一共才23487平方米),如果一次搬去,不但学生无法上课,很多教师也无宿舍可住” 。不久,教育厅提出了一个修正方案,初步决定:1教研部不动,2,给浙师院在杭州留下健康路、15家园教工住宅各1幢计2200多平方米 。3:要求金华住房从紧安排,教工生活用房90户,单身教工3人一间,学生8人一间,全部在学生宿舍中安下 。并要求在8月中旬完成搬迁任务 。尽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远未解决,学校领导本着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逐级召开搬迁动员大会,一边要求教职员工做好迁校工作,保证在8月中旬完成搬迁任务,一边继续不断向上级反映实际困难与问题 。8月上旬,省委做出新的决定,体育系,外语系并入杭州大学,教研部留在杭州改为省教育厅教研部(后重建成现在的浙江教育学院),中文,数学,物理三系随校搬迁金华 。8月11日晚,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约见我校领导宣布上述决定,并传达省委关于我校迁金后试办为半工(农)半读性质的师范学院 。其任务是既培养第一代半工(农)半读中等学校师资,又培养全日制中学师资的意见 。第二天学校领导又开会就省委宣传部长的指示进行研究 。一面酝酿改为半工(农)半读的准备工作,一面部署加速搬迁和把已经搬迁到金华的外语系部分设备重新搬回杭州的问题 。至此,浙师大南迁的历史告一段落1979年要求迁回杭州风波原本位于省城的大学,如今却移到了地处偏远,人口不到10万的小城市金华的北郊 。交通不便带来的信息闭塞,交流困难,师资队伍不稳定等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为了使学校能健康,稳步的发展,一部分干部,师生开始酝酿要求搬回杭州事宜 。认为搬回杭州更有利于学校今后的发展,这种要求越来越迫切,并形成了一股浪潮 。1979年1月17日到25日,浙师院部分师生强烈要求学校搬回杭州,并为此举行了为时8天的罢课行动,另外 。还有数十人组成的请愿团赴杭州向省里请愿 。迁校要求像一阵旋风,席卷了整个校园 。浙师院党委认真分析了广大师生的要求和行动,于2月20日向省委提交了《关于要求将浙江师范学院从金华高村迁回杭州的报告》,报告在陈述搬迁理由时,这样写道:搬回杭州,涉及到原校址使用问题 。学院领导与水利电力第十二工程局取得了联系,如浙师院搬回杭州,原浙师院的校址就转让给他们,这样,一方面解决了校址空置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搬迁经费以及回杭后的部分建设经费问题,可谓为省领导解决了一大难题 。2月17日,水利电力部第十二工程局给浙师院回函,明确表示愿意接收浙师院在金华的全部校舍 。在收到回函后,浙师院领导非常高兴,于2月28日又给省委教卫部,省教育局提交了《关于要求将我院迁回杭州的补充报告》 。补充报告除了再次慷慨激昂的陈述了搬回杭州的重要性外,特别说明了水利电力部第十二工程局愿意接收原校址的情况,并附上了水利电力部第十二工程局的来函 。省委在接到浙师院的两度要求搬迁的报告后,经研究做出决定,不考虑浙师院迁杭问题 。迁校大门被死死关上,广大师生的迁校愿望顿时化为泡影 。虽然迁校要求未能如愿,但回杭之路始终是萦绕在浙师院师生心头的一个难解之结 。以上信息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校史 。浙江师范大学是位于金华市区的一所在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学 。作为浙中城市金华,拥有一所省级大学是金华的幸运 。那么当初原来位于杭州的浙师大为何会南迁金华?浙江师范大学前身为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创建于1956年 。1958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 。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 。1965年下旬的一天,当时的省委第一书记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约见浙江师范学院副书记王元珍,副院长林尧和办公室主任纪梦秋,口头传达了省委关于浙师院搬迁金华北郊农村的决定 。理由是战备疏散 。金华北郊农村的校舍,是1958年杭师专拟升格为师院时,省里准备将它定名为金师院时投资建成的第一期工程,1965年时为金华地委干校在使用 。对省委的决定,学校领导极其重视,多次开会研究,同时立即派总务处长去金华观看房舍 。随即校领导王元珍,林尧,章若明等也先后亲自去金华考察 。接着又组织5个系的总支书记和院属各部门负责人到金华实地考察 。金华地位干校亦已把校舍腾空 。这是相对比较后期的金华市区图,浙师院已经改名为浙师大,从图中看,当时的浙师大一带还属于郊区,当时金华的殡仪馆在还在祝丰亭一带 。因此,可以想象,浙师院刚刚南迁的时候,高村一带确实还是农村 。消息传出,全院师生哗然,反应强烈 。大家首先担心一所大学搬迁到农村,远离省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困难重重,能否办好?其次,认为战备疏散的理由不能成立,金华是战略要地,是据守杭州的南大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校舍又和驻军营房毗邻,哪有这样的战备疏散?校领导对此也有同感,并曾专门开会研究用什么理由动员师生搬迁,认为只讲战备疏散说服力不强 。再次,一些人也考虑因拖老带小搬家有诸多实际困难,不带家眷,就得分居两地,若带家眷,工作调动很难,给家庭带来不安宁 。6月8日,校党委综合实地考察和群众意见,向省教育厅和省委宣传部就迁校问题打了报告,实事求是的说明:“全院一次搬到金华有很大困难,主要是教学用房不敷使用,生活用房悬殊太大(金华校舍一共才23487平方米),如果一次搬去,不但学生无法上课,很多教师也无宿舍可住” 。不久,教育厅提出了一个修正方案,初步决定:1教研部不动,2,给浙师院在杭州留下健康路、15家园教工住宅各1幢计2200多平方米 。3:要求金华住房从紧安排,教工生活用房90户,单身教工3人一间,学生8人一间,全部在学生宿舍中安下 。并要求在8月中旬完成搬迁任务 。尽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远未解决,学校领导本着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逐级召开搬迁动员大会,一边要求教职员工做好迁校工作,保证在8月中旬完成搬迁任务,一边继续不断向上级反映实际困难与问题 。8月上旬,省委做出新的决定,体育系,外语系并入杭州大学,教研部留在杭州改为省教育厅教研部(后重建成现在的浙江教育学院),中文,数学,物理三系随校搬迁金华 。8月11日晚,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约见我校领导宣布上述决定,并传达省委关于我校迁金后试办为半工(农)半读性质的师范学院 。其任务是既培养第一代半工(农)半读中等学校师资,又培养全日制中学师资的意见 。第二天学校领导又开会就省委宣传部长的指示进行研究 。一面酝酿改为半工(农)半读的准备工作,一面部署加速搬迁和把已经搬迁到金华的外语系部分设备重新搬回杭州的问题 。至此,浙师大南迁的历史告一段落1979年要求迁回杭州风波原本位于省城的大学,如今却移到了地处偏远,人口不到10万的小城市金华的北郊 。交通不便带来的信息闭塞,交流困难,师资队伍不稳定等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为了使学校能健康,稳步的发展,一部分干部,师生开始酝酿要求搬回杭州事宜 。认为搬回杭州更有利于学校今后的发展,这种要求越来越迫切,并形成了一股浪潮 。1979年1月17日到25日,浙师院部分师生强烈要求学校搬回杭州,并为此举行了为时8天的罢课行动,另外 。还有数十人组成的请愿团赴杭州向省里请愿 。迁校要求像一阵旋风,席卷了整个校园 。浙师院党委认真分析了广大师生的要求和行动,于2月20日向省委提交了《关于要求将浙江师范学院从金华高村迁回杭州的报告》,报告在陈述搬迁理由时,这样写道:搬回杭州,涉及到原校址使用问题 。学院领导与水利电力第十二工程局取得了联系,如浙师院搬回杭州,原浙师院的校址就转让给他们,这样,一方面解决了校址空置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搬迁经费以及回杭后的部分建设经费问题,可谓为省领导解决了一大难题 。2月17日,水利电力部第十二工程局给浙师院回函,明确表示愿意接收浙师院在金华的全部校舍 。在收到回函后,浙师院领导非常高兴,于2月28日又给省委教卫部,省教育局提交了《关于要求将我院迁回杭州的补充报告》 。补充报告除了再次慷慨激昂的陈述了搬回杭州的重要性外,特别说明了水利电力部第十二工程局愿意接收原校址的情况,并附上了水利电力部第十二工程局的来函 。省委在接到浙师院的两度要求搬迁的报告后,经研究做出决定,不考虑浙师院迁杭问题 。迁校大门被死死关上,广大师生的迁校愿望顿时化为泡影 。虽然迁校要求未能如愿,但回杭之路始终是萦绕在浙师院师生心头的一个难解之结 。以上信息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校史 。浙江师范大学是位于金华市区的一所在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学 。作为浙中城市金华,拥有一所省级大学是金华的幸运 。那么当初原来位于杭州的浙师大为何会南迁金华?浙江师范大学前身为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创建于1956年 。1958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 。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 。1965年下旬的一天,当时的省委第一书记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约见浙江师范学院副书记王元珍,副院长林尧和办公室主任纪梦秋,口头传达了省委关于浙师院搬迁金华北郊农村的决定 。理由是战备疏散 。金华北郊农村的校舍,是1958年杭师专拟升格为师院时,省里准备将它定名为金师院时投资建成的第一期工程,1965年时为金华地委干校在使用 。对省委的决定,学校领导极其重视,多次开会研究,同时立即派总务处长去金华观看房舍 。随即校领导王元珍,林尧,章若明等也先后亲自去金华考察 。接着又组织5个系的总支书记和院属各部门负责人到金华实地考察 。金华地位干校亦已把校舍腾空 。这是相对比较后期的金华市区图,浙师院已经改名为浙师大,从图中看,当时的浙师大一带还属于郊区,当时金华的殡仪馆在还在祝丰亭一带 。因此,可以想象,浙师院刚刚南迁的时候,高村一带确实还是农村 。消息传出,全院师生哗然,反应强烈 。大家首先担心一所大学搬迁到农村,远离省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困难重重,能否办好?其次,认为战备疏散的理由不能成立,金华是战略要地,是据守杭州的南大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校舍又和驻军营房毗邻,哪有这样的战备疏散?校领导对此也有同感,并曾专门开会研究用什么理由动员师生搬迁,认为只讲战备疏散说服力不强 。再次,一些人也考虑因拖老带小搬家有诸多实际困难,不带家眷,就得分居两地,若带家眷,工作调动很难,给家庭带来不安宁 。6月8日,校党委综合实地考察和群众意见,向省教育厅和省委宣传部就迁校问题打了报告,实事求是的说明:“全院一次搬到金华有很大困难,主要是教学用房不敷使用,生活用房悬殊太大(金华校舍一共才23487平方米),如果一次搬去,不但学生无法上课,很多教师也无宿舍可住” 。不久,教育厅提出了一个修正方案,初步决定:1教研部不动,2,给浙师院在杭州留下健康路、15家园教工住宅各1幢计2200多平方米 。3:要求金华住房从紧安排,教工生活用房90户,单身教工3人一间,学生8人一间,全部在学生宿舍中安下 。并要求在8月中旬完成搬迁任务 。尽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远未解决,学校领导本着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逐级召开搬迁动员大会,一边要求教职员工做好迁校工作,保证在8月中旬完成搬迁任务,一边继续不断向上级反映实际困难与问题 。8月上旬,省委做出新的决定,体育系,外语系并入杭州大学,教研部留在杭州改为省教育厅教研部(后重建成现在的浙江教育学院),中文,数学,物理三系随校搬迁金华 。8月11日晚,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约见我校领导宣布上述决定,并传达省委关于我校迁金后试办为半工(农)半读性质的师范学院 。其任务是既培养第一代半工(农)半读中等学校师资,又培养全日制中学师资的意见 。第二天学校领导又开会就省委宣传部长的指示进行研究 。一面酝酿改为半工(农)半读的准备工作,一面部署加速搬迁和把已经搬迁到金华的外语系部分设备重新搬回杭州的问题 。至此,浙师大南迁的历史告一段落1979年要求迁回杭州风波原本位于省城的大学,如今却移到了地处偏远,人口不到10万的小城市金华的北郊 。交通不便带来的信息闭塞,交流困难,师资队伍不稳定等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为了使学校能健康,稳步的发展,一部分干部,师生开始酝酿要求搬回杭州事宜 。认为搬回杭州更有利于学校今后的发展,这种要求越来越迫切,并形成了一股浪潮 。1979年1月17日到25日,浙师院部分师生强烈要求学校搬回杭州,并为此举行了为时8天的罢课行动,另外 。还有数十人组成的请愿团赴杭州向省里请愿 。迁校要求像一阵旋风,席卷了整个校园 。浙师院党委认真分析了广大师生的要求和行动,于2月20日向省委提交了《关于要求将浙江师范学院从金华高村迁回杭州的报告》,报告在陈述搬迁理由时,这样写道:搬回杭州,涉及到原校址使用问题 。学院领导与水利电力第十二工程局取得了联系,如浙师院搬回杭州,原浙师院的校址就转让给他们,这样,一方面解决了校址空置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搬迁经费以及回杭后的部分建设经费问题,可谓为省领导解决了一大难题 。2月17日,水利电力部第十二工程局给浙师院回函,明确表示愿意接收浙师院在金华的全部校舍 。在收到回函后,浙师院领导非常高兴,于2月28日又给省委教卫部,省教育局提交了《关于要求将我院迁回杭州的补充报告》 。补充报告除了再次慷慨激昂的陈述了搬回杭州的重要性外,特别说明了水利电力部第十二工程局愿意接收原校址的情况,并附上了水利电力部第十二工程局的来函 。省委在接到浙师院的两度要求搬迁的报告后,经研究做出决定,不考虑浙师院迁杭问题 。迁校大门被死死关上,广大师生的迁校愿望顿时化为泡影 。虽然迁校要求未能如愿,但回杭之路始终是萦绕在浙师院师生心头的一个难解之结 。以上信息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校史 。浙江师范大学是位于金华市区的一所在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学 。作为浙中城市金华,拥有一所省级大学是金华的幸运 。那么当初原来位于杭州的浙师大为何会南迁金华?浙江师范大学前身为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创建于1956年 。1958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 。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 。1965年下旬的一天,当时的省委第一书记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约见浙江师范学院副书记王元珍,副院长林尧和办公室主任纪梦秋,口头传达了省委关于浙师院搬迁金华北郊农村的决定 。理由是战备疏散 。金华北郊农村的校舍,是1958年杭师专拟升格为师院时,省里准备将它定名为金师院时投资建成的第一期工程,1965年时为金华地委干校在使用 。对省委的决定,学校领导极其重视,多次开会研究,同时立即派总务处长去金华观看房舍 。随即校领导王元珍,林尧,章若明等也先后亲自去金华考察 。接着又组织5个系的总支书记和院属各部门负责人到金华实地考察 。金华地位干校亦已把校舍腾空 。这是相对比较后期的金华市区图,浙师院已经改名为浙师大,从图中看,当时的浙师大一带还属于郊区,当时金华的殡仪馆在还在祝丰亭一带 。因此,可以想象,浙师院刚刚南迁的时候,高村一带确实还是农村 。消息传出,全院师生哗然,反应强烈 。大家首先担心一所大学搬迁到农村,远离省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困难重重,能否办好?其次,认为战备疏散的理由不能成立,金华是战略要地,是据守杭州的南大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校舍又和驻军营房毗邻,哪有这样的战备疏散?校领导对此也有同感,并曾专门开会研究用什么理由动员师生搬迁,认为只讲战备疏散说服力不强 。再次,一些人也考虑因拖老带小搬家有诸多实际困难,不带家眷,就得分居两地,若带家眷,工作调动很难,给家庭带来不安宁 。6月8日,校党委综合实地考察和群众意见,向省教育厅和省委宣传部就迁校问题打了报告,实事求是的说明:“全院一次搬到金华有很大困难,主要是教学用房不敷使用,生活用房悬殊太大(金华校舍一共才23487平方米),如果一次搬去,不但学生无法上课,很多教师也无宿舍可住” 。不久,教育厅提出了一个修正方案,初步决定:1教研部不动,2,给浙师院在杭州留下健康路、15家园教工住宅各1幢计2200多平方米 。3:要求金华住房从紧安排,教工生活用房90户,单身教工3人一间,学生8人一间,全部在学生宿舍中安下 。并要求在8月中旬完成搬迁任务 。尽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远未解决,学校领导本着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逐级召开搬迁动员大会,一边要求教职员工做好迁校工作,保证在8月中旬完成搬迁任务,一边继续不断向上级反映实际困难与问题 。8月上旬,省委做出新的决定,体育系,外语系并入杭州大学,教研部留在杭州改为省教育厅教研部(后重建成现在的浙江教育学院),中文,数学,物理三系随校搬迁金华 。8月11日晚,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约见我校领导宣布上述决定,并传达省委关于我校迁金后试办为半工(农)半读性质的师范学院 。其任务是既培养第一代半工(农)半读中等学校师资,又培养全日制中学师资的意见 。第二天学校领导又开会就省委宣传部长的指示进行研究 。一面酝酿改为半工(农)半读的准备工作,一面部署加速搬迁和把已经搬迁到金华的外语系部分设备重新搬回杭州的问题 。至此,浙师大南迁的历史告一段落1979年要求迁回杭州风波原本位于省城的大学,如今却移到了地处偏远,人口不到10万的小城市金华的北郊 。交通不便带来的信息闭塞,交流困难,师资队伍不稳定等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为了使学校能健康,稳步的发展,一部分干部,师生开始酝酿要求搬回杭州事宜 。认为搬回杭州更有利于学校今后的发展,这种要求越来越迫切,并形成了一股浪潮 。1979年1月17日到25日,浙师院部分师生强烈要求学校搬回杭州,并为此举行了为时8天的罢课行动,另外 。还有数十人组成的请愿团赴杭州向省里请愿 。迁校要求像一阵旋风,席卷了整个校园 。浙师院党委认真分析了广大师生的要求和行动,于2月20日向省委提交了《关于要求将浙江师范学院从金华高村迁回杭州的报告》,报告在陈述搬迁理由时,这样写道:搬回杭州,涉及到原校址使用问题 。学院领导与水利电力第十二工程局取得了联系,如浙师院搬回杭州,原浙师院的校址就转让给他们,这样,一方面解决了校址空置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搬迁经费以及回杭后的部分建设经费问题,可谓为省领导解决了一大难题 。2月17日,水利电力部第十二工程局给浙师院回函,明确表示愿意接收浙师院在金华的全部校舍 。在收到回函后,浙师院领导非常高兴,于2月28日又给省委教卫部,省教育局提交了《关于要求将我院迁回杭州的补充报告》 。补充报告除了再次慷慨激昂的陈述了搬回杭州的重要性外,特别说明了水利电力部第十二工程局愿意接收原校址的情况,并附上了水利电力部第十二工程局的来函 。省委在接到浙师院的两度要求搬迁的报告后,经研究做出决定,不考虑浙师院迁杭问题 。迁校大门被死死关上,广大师生的迁校愿望顿时化为泡影 。虽然迁校要求未能如愿,但回杭之路始终是萦绕在浙师院师生心头的一个难解之结 。以上信息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校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