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风俗大不同:台湾葬礼习俗( 二 )


出山(出葬) 。出葬通常由和尚和道士来主持,日期则由择日士来决定 。
送葬的队伍也很壮观 。送葬时,由亲人们护送棺材前往山上安葬,并按传统习俗列队,行列中有整只猪、羊、开路神、放银钱纸、铭旗、孝灯、吉灯、吹鼓团队、五彩旗、风水先生、凉伞、花圈、歌仔戏团、二十四孝花车、掌柩旌官、道士、和尚、金童玉女、纸幡、灵柩、男性遗族队、女性遗族队、送葬亲友等,共约50种 。
丧服也是非常讲究的 。遗族中的亲属都要穿丧服 。男子穿草鞋,女子的鞋上要缝丧布,跟随送丧行列边走边哭 。一般前来送葬的亲友来宾,跟随一段路后,找个恰当的地方停下来 。棺材也停下来,由丧主跪地答礼,恳辞送葬的亲友,并表示感谢,故为“谢步” 。于是,送葬的亲友们便与灵柩告别,而子孙及近亲一直送到下葬为止 。
【两岸风俗大不同:台湾葬礼习俗】台湾民间至今仍盛行土葬(大城市除外),选择墓地十分讲究“风水”,不惜重金聘请风水先生觅寻“吉地” 。台湾多雨水,墓的形状与闽粤地区相仿,多用砖石砌成“椅子形”,外包水泥或石灰 。
下葬(落葬) 。这是最后一关 。墓地的坟墓是事先委托“土公”(从事埋葬洗骨的人)掘好的,待棺木到达时,将棺上的覆盖物取掉,男性跪在棺的左边,女性跪在棺的右边,大声哭号,以示诀别 。
和尚和道士念完经后,就开始“放栓”,也就是在棺材的某一部位打孔,然后打进水栓 。用意是让棺材里面能通空气,以便早日物化 。最后同土公等人把棺材放进墓穴,由丧主先往棺材上埋上,以示尽孝 。
最后对土地公烧金纸,对坟墓烧银纸,并收回全部的牲礼,至此葬礼便告完成 。
葬礼结束后,由长孙将牌位放在“魂轿”中带回家中供奉,称为“返主” 。送葬本为丧事,但返主则为吉事,所以长孙要脱掉丧服,换上浅黄色的长衣 。回家后,以预先准备好的菜肴款待帮助送葬者 。同时,把神主牌位奉在正厅,僧道烧香、烧纸、读经,家人亦烧香、祭拜、号哭,称为“安灵” 。
葬仪三至七天后,孝男及近亲要备牲礼到墓地祭拜,叫做“巡山”域“收灰”、“谢土” 。以后还要选一吉日举行完坟仪式 。之后,还有许多仪式,如“做旬”、“做功德”等祭礼 。
做旬,就是在死者死后的每七天所做的供奉 。在这些日子里,早晚要做“孝饭”供在灵桌上,遗族上香烧银纸,妇女则跪地哭嚎 。如果是富人家,则请和尚和道士来“做功德” 。
最后一个做旬叫做“尾旬”,这要根据丧礼时的“套衫”所穿衣服的多少而定 。如果是穿了7层,就做“七旬”,七七四十九天;如果是穿11层,就做“十一旬”,长达77天 。
此后还要做百日,也就是人死后百天的祭祀 。有钱人家要请和尚或道士到家中,举行盛大的供养法会 。而一般人家只需在灵桌上供奉,子孙们祭拜一番就可以了 。
死者去世一年后,要“做对年” 。这时死者出嫁的女儿,都必须回来供奉牲礼祭祀 。这一天的仪式完成后,女儿及远亲就可以“脱孝”了 。
之后,就是选个吉日撤掉“魂帛”和香炉,这叫“推灵” 。
合炉 。就是在死者的丧期届满时,把香炉灰的一部分,放进祖先牌位的香炉中,到这时死者的牌位才能和祖先牌位供在一起 。也有人把死者的新牌位火化,仅在历代祖先的大牌上写进死者的名字 。
新忌 。合炉后的第一次忌日叫“做新忌”,从此以后每年都在这一日祭祖 。
扫墓 。也叫培墓、上墓,一般在清明节前后十天内 。扫墓时要铲除坟上的杂草,把墓碑上的字洗涮清晰,然后在墓前供上红龟稞、发糕、牲醴祭拜 。祭拜后要在坟头及坟墓四周放上称为“墓纸”的长方形五彩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