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原文,蜀道难的主旨

1 , 蜀道难的主旨 这首诗以丰富奇特的想象 , 新奇大胆的夸张 , 以诗人炽热奔放的感情描写了蜀道之高之险 , 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 , 并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

蜀道难原文,蜀道难的主旨


2 , 蜀道难原文噫吁嚱 ,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 , 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 , 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 , 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 , 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 ,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猿猱欲度愁攀援 。(攀援 一作:攀缘)青泥何盘盘 , 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 , 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 , 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 , 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 , 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 , 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 ,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 一作:也若此)剑阁峥嵘而崔嵬 , 一夫当关 , 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 , 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 , 夕避长蛇;磨牙吮血 , 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 , 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侧身西望长咨嗟!白话译文哎呀呀 , 真是太高了 。攀越蜀道真比登天还难!蜀国有蚕丛和鱼凫两个君主 , 他们开国的时间距今十分遥远 , 从那时起大概有四万八千岁了吧 , 蜀国就不曾与秦地有什么来往 。往西去有座太白山 , 其山高峻无路可司行 , 唯有飞鸟可以飞过此山 , 直到蜀国的峨眉之巅 。秦惠王之时 , 才有蜀王派五丁开山 , 传说这五位壮士因开山导致地崩山摧而仕烈牺牲 , 才使得蜀道的天梯石栈连结了起来 。蜀中上有日神的六龙所驾之车所不能逾越的高山 , 下有回旋倒流的曲折而波涛汹涌的河流 。善高飞的黄鹄想飞越而不敢过 , 善攀援的猿猴想攀登而发愁无处攀缘 , 其山之险就可想而知了 。青泥岭的泥路曲曲弯弯 , 百步九折萦绕着山峦 。行人攀至高山之顶 , 伸手可以摸得着天上的参星和井星 , 紧张得透不过气来 , 只得坐下来抚着胸口长吁短叹 。老兄西游打算几时回来?这蜀道的峭岩险道 , 实在是不可登攀 。山野之间 , 只能看到在古木中悲号的山鸟 , 雄飞雌从地在林间飞旋 。月夜里 , 还可以听到子规凄凉的悲啼 , 在空山中传响回荡 。攀越蜀道 , 真是比登天还难啊 , 此情此境 , 使听到的人都发愁得老了许多 。离天不满一尺的险峻高峰 , 枯松倒挂的悬崖峭壁 , 飞流瀑布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 , 发出雷鸣般的轰响 。这样危险的地方 , 你这位远道之人为什么还非要来这里不可呀?更不消说那峥嵘而崔嵬的剑阁了 , 在这里一夫当关 , 万夫冥开 。如果在这里把守关隘的人不是朝廷的亲臣忠士 , 他们就会据险作乱 , 化为豺狠一般的匪徒 。他们磨牙吮血 , 杀人如麻 。人们就得像朝避猛虎、夕避长蛇那样地躲避他们的侵害 。锦城那个地方虽然是个使人快乐的城市 , 但是依我看来 , 你还是赶快回家的好 。攀越蜀道之难 , 真是比登天还难啊 , 我侧身西望 , 只好发出长长的慨叹啰 。扩展资料:《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 。此诗袭用乐府旧题 , 以浪漫主义的手法 , 展开丰富的想象 , 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 , 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 , 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 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全诗二百九十四字 , 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 , 文句参差 , 笔意纵横 , 豪放洒脱 , 感情强烈 , 一唱三叹 。诗中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 , 无论是山之高 , 水之急 , 河山之改观 , 林木之荒寂 , 连峰绝壁之险 , 皆有逼人之势 , 气象宏伟 , 境界阔大 , 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评此诗:“笔势纵横 , 如虬飞蠖动 , 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对《蜀道难》的创作背景 , 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 , 主要有四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 , 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 , 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 , 劝喻他归返长安 , 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 , 不听朝廷节制;丁 , 此诗纯粹歌咏山水风光 , 并无寓意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 , 该书编成于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年) , 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 。而那时 , 安史之乱尚未发生 , 唐玄宗安居长安 , 房(琯)、杜甫也都还未入川 , 所以 , 甲、乙两说显然错误 。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 , 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 , 也缺乏依据 。章仇兼琼镇蜀时一直理想去长安做官 。相对而言 , 还是最后一种说法比较客观 , 接近于作品实际 。有学者认为这首诗可能是天宝元年至三年(742至744年)李白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 , 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 , 早日回归长安 , 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也有学者认为此诗是开元年间李白初入长安无成而归时 , 送友人寄意之作 。《蜀道难》是李白袭用乐府古题 , 展开丰富的想象 , 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 , 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 , 自秦入蜀的线索 , 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 , 以展示蜀道之难 。从“噫吁嚱”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 。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 , 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 , 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 , “蜀道之难 , 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 , 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 , 简短单薄 。李白对东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 , 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 , 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 , 直到十一言 , 参差错落 , 长短不齐 , 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诗的用韵 , 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 。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 , 一连三换韵脚 , 极尽变化之能事 。所以殷璠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 , 自骚人以还 , 鲜有此体调” 。关于此篇 , 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 , 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 。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 , 李白“自为蜀咏” , “别无寓意” 。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 , 实则写仕途坎坷 , 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 迄无定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蜀道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