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供应之争,中国供应商崛起!韩媒:无法抵挡中国OLED

手机屏幕供应之争,中国供应商崛起!韩媒:无法抵挡中国OLED

文章图片

手机屏幕供应之争,中国供应商崛起!韩媒:无法抵挡中国OLED

文章图片

手机屏幕供应之争,中国供应商崛起!韩媒:无法抵挡中国OLED

文章图片

手机屏幕供应之争,中国供应商崛起!韩媒:无法抵挡中国OLED

文章图片

手机屏幕供应之争,中国供应商崛起!韩媒:无法抵挡中国OLED

文章图片


大约在2016年左右 , 中国手机厂商主要担心的供货问题还不是芯片 , 而是屏幕 。
此时 , 恰逢华为Mate9系列上市 , 缺货的状态让消费者一度认为华为在搞“饥饿营销” 。
在2017年初 , 潘九堂还不是小米的集团参谋长 , 他对此表示 , “这个真是三星不给华为太多OLED屏 。 这几年两家互视为对手 , 华为能不用三星尽量不用(CMOS sensor/屏/内存) , 三星当然能坑就坑 , 据说去年华为从三星买-些内存价格比其他厂商还高 , 害得华为在现货市场买 。 ”

除了华为 , 其实小米在使用三星零配件时也是“异常紧张” , 为此 , 雷军还专门飞往韩国 。
当时 , 韩联社报道称 , 小米创始人雷军13日下午乘坐经济舱飞抵韩国仁川 , 并独自一人离开机场 。 雷军将在访韩期间会见三星电子设备解决方案部门存储器业务社长全永铉等高管 。
业界猜测 , 双方将商谈向小米供应更多三星半导体存储器模块和中小尺寸OLED面板供货问题 。 鉴于苹果将推出OLED屏手机 , 雷军极有可能请三星显示器供应充足的OLED面板 。

为什么国内手机厂商一定要找三星买内存、买屏呢?
一手遮天的三星显示其余像内存这样的核心零部件咱们就不多说了 , 今天的主角是面板 , 也就是手机屏幕 。
市场研究公司IHS Markit曾经有这么一个数据统计 。
2016年三星连续第六年称雄中小尺寸显示屏市场 , 其市场份额达到了31% , 远高于2015年的25.2% 。
同时 , 三星在OLED显示屏市场上也有不俗表现 , 自2011年以来一直是第一大中小尺寸OLED显示屏厂商 , 2016年其市场份额更是高达96.7% 。
据CINNO Research全球季度手机面板出货量监测统计分析报告显示 , 2016年全球AMOLED手机面板出货量达到3.7亿片 , 而三星的出货量占据了其中的绝大部分 。
咱们国内的OPPO、vivo、华为、金立、魅族、联想等厂商消耗的AMOLED面板中 , 99%都出自三星 。
没错 , 这就是2016年的三星显示 。
看到这里 , 很多网友可能要唾弃国内手机厂商的不争气了 。
其实 , 不光是咱们 , 美日也用 , 并且至今还用 。
日本的智能手机100%采用韩国制造的OLED面板 , 在美国 , 包括苹果公司在内的智能手机制造商 , 2023年也有82.3%的产品使用了韩国的OLED面板 。
但是 , 如今咱们就不一样了 , 因为我们可以不用了 。
崛起的中国显示上面提到一家中国的企业 , 没错就是华为 。
华为在使用外企零部件时 , 尤其是存在竞争关系的企业给华为提供的零部件时 , 坚持一个原则 , 能不用就不用 。
这也导致 , 包括三星在内的供应商对华为其实是有看法的 , 直接导致当时华为要从“现货市场”采购面板等零部件 。
再后来 , 华为一想 , 不行!这样下去就会被人家牵着走 。
于是 , 华为开始与LG以及国内的供应商展开合作 。
当然 , 这里不能只夸某一个企业 , 其实在行业升级的背后 , 都站着一个‘她’ , 没错就是咱们的大中国 。
2016年 , 中国多部门联合发布“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 。
同年12月 , 总投资达272.78亿元的和辉光电二期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启动 。 转过年后 , 京东方在中国首条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量产……
之后 , 还有一堆好扶持 , 不一一列举了 。
说回 , 华为 。
上面说了 , 华为也在刻意回避三星的供应 , 于是在2018年 , 搭载6.39英寸AMOLED柔性显示屏的Mate20 Pro上市 。
结果 , 出事了 。
“绿屏门” 。

上市不到一个月 , 持续有用户反馈华为Mate 20 Pro屏幕侧面出现绿色漏光问题 。
这一下好了 , 华为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 不仅被国内消费者吐槽 , 就连三星也站了出来嘲讽 。

这一嘲讽不要紧 , “惯孩子”的中国人 , 又把矛头指向了三星 , 并且把三星“电池门”又拎了出来 。
最后 , Mate 20 Pro出现绿屏的事情查清楚了 。
是采用LGD显示屏的版本出现的问题 , 而配备京东方显示屏的版本就没有绿屏 。
本来还想插华为一刀的三星 , 就这么一不小心给了“老乡”LG一刀 。
再往下聊 。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 , 国内很多不清楚京东方的消费者 , 开始关心起这一家中国本土供应商 。 当然 , 很多自媒体文章称 , 华为成就了京东方 , 京东方能够站起来全靠华为 。
其实 , 有点片面 。
京东方是1993年由老国企北京电子管厂改制而来 , 原来是干嘛的呢 , 就是给原来“大屁股”电视机配套的 。

后来斥资3.8亿美元 , 收购韩国现代集团的液晶业务板块HYDIS , 当时是中国企业有史以来最大的跨国并购案之一 。
前面少谈 。
京东方崛起就是摊上了移动时代的大风口 , 在当时积极的进行产线调整 , 将5代线和6代线向产品小型化全面转型 , 甚至用8.5代线生产移动类产品 。
在全球显示面板制造企业中 , 京东方也是最早针对移动终端市场调整生产线结构的企业之一 。
所以京东方的崛起是自身的努力 , 也离不开当地的大力扶持 。

而华为的作用也不能忽略 , 它显然拉了京东方一把 。
在某手机品牌发布会上 , 京东方提供的PPT上面一水的“华为”、“荣耀”(未分离之前)的产品 , 也充分说明 , 当时华为之于京东方还是很重要的 。
好了 , 这个话题说这么多 , 不引战 。
京东方的迅速崛起有华为、小米、vivo、oppo、荣耀等中国主要智能手机企业的支持 , 在中国智能手机企业的集体努力下……
咱们得中国产OLED面板出货量从2021年的1亿台迅速增加至2022年的1亿3990万台 , 再到2023年的2亿4440万台 。
鼓掌!
也就是说 , 三星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021年的77.9%急剧减少到2022年的55.6% , 并在2023年进一步缩减至16% 。

好家伙 , 这蚕食的速度是真快 。
【手机屏幕供应之争,中国供应商崛起!韩媒:无法抵挡中国OLED】也难怪 , 韩国媒体《韩国先驱报》报道称 , 过去 , 中国每10台智能手机中有约8台搭载由韩国企业生产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面板 , 但如今这一比例已降至不到2台 。
报道还表示 , 另外在液晶显示器(LCD)面板市场上 , 中国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主导地位 。 据统计 , 去年(2023年) , 中国的LCD市场占有率增至60.8% , 显著高于其他地区 。 报道进一步称 , 据统计 , 在包括LCD和OLED的整体显示器市场上 , 中国以47.9%的占有率位居全球首位 。
咳咳 , 再次鼓掌 。
没错 , 这就是中国制造业的力量 。
从2016年的“一无所有”到2023年的“唯二” , 中国智能手机厂商以及供应商们只用了7年 。
与此同时 , 中国供应商们还做了一件令三星不痛快的一件事 。
低端产品用上了“高级货”说一说最近国产屏的战绩 。
2024年上半年 。
三星显示(SDC)市场份额由去年同期的51.6%降至43.8% , 同比下滑7.8个百分点;
京东方(BOE)出货量同比增长31.4% , 以16.1%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二 , 国内第一;
维信诺(Visionox)出货量同比增长129.3% , 市场份额11.3% , 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
华星(CSOT)出货量同比增长179.3% , 市场份额9.7% , 同比上升4.5个百分点……
韩国《经济日报》说了 , 韩国企业在OLED技术投资方面落后于中国竞争对手 , 韩国企业可能无法再次抵挡中国在OLED市场的崛起 。
中国企业的崛起 , 让三星的市场份额急剧缩减 , 同时全球最大的大尺寸OLED面板制造商LG Display剥离了其在主要供应商中的股份并裁员 , 作为其重组以扭亏为盈的一部分 。
这还不算什么 。
10 月, 据市场调研机构 TechInsights 发布的报告显示 , OLED 面板曾被视为智能手机的一项高端特性 , 如今却已在各个价格区间内普及 , 取代了 LCD 面板的市场份额 。

什么意思呢?
就是高级货正在取代低端货 。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 iPhone11采用的是LCD屏 , iPhone11 Pro和 iPhone11 Pro Max则采用的是OLED屏 。

而促使这一变化的正是中国OLED 面板供应商们 , 他们通过增加供应和具有竞争力的显示面板定价 , 在供应链中推动了 OLED 面板的渗透 。
以前只有三星自己说了算 , 给低端屏就用低端屏 , 价格还不低 。
现在不行了 。
你低端LCD屏还供应一个高价 , 中国OLED 面板供应商们分分钟教你做人 。
小结2020年9月15日 , 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接受美国彭博社采访时表示 , “现在强迫中国自己制造芯片 , 意味着如果将来发生冲突 , 你不仅放弃了这些高薪工作 , 而且会迫使中国完全实现自给自足 。 ”
比尔·盖茨反问:“这样做真的会有好处吗?”

“这样做真的有好处吗?”
如今 , 中国手机屏幕的国产替代化 , 完全可以做到100% , 且在性能上不输于任何一个国家的产品 。
华为的三折折叠屏的上市 , 就是一个例证 。
未来 , 芯片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答案是肯定的 。
限制背后就是机遇 , 中国芯片企业一定会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 , 并逐步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 。
因为我们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完善的产业链体系 , 这就是我们芯片产业发展的底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