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选秀女就是给皇帝选妃?它的作用不止于此


清代选秀女就是给皇帝选妃?它的作用不止于此


[视频/毛立平]
[摘要]
【清代选秀女就是给皇帝选妃?它的作用不止于此】上一集我们讲了八旗选秀的过程 。能被选上的showgirls少之又少,大部分女生参加完选举就回家结婚了 。似乎对他们来说,选秀就是一个过程,一个形式,重在参与 。
但事实上,我们前面说过,从前期的各种准备工作,到选秀中为女修准备的餐食,以及车马的赏赐,朝廷每届选秀至少要花费数万两银子,而且是八旗全体动员,数额巨大 。如果只是走个形式有必要吗?所有的旗帜需要做的就是派一个出身名门的漂亮女孩去看一看 。
所以对于清朝的皇帝来说,选秀的意义和作用不仅仅是给皇室选几个老婆 。那么,选秀女的意义何在?清代的选秀制度经历了哪些变化,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背景?这就是我们这一集要讲的内容 。
上一集我们提到,八旗女子选秀大会每三年举行一次,每次选秀大会相当于朝廷对旗人未婚女子的一次普查 。就像三年一次的旗人大赛,也是皇帝控制旗人的重要方式之一 。男人出来跟皇帝打仗或者打猎,他们的身心状态很容易被皇帝看到 。很难知道女方平时待在家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 。因此,选秀也是皇帝了解八旗妇女状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 。
比如乾隆二十四年征女,皇帝发现八旗女子“竟仿汉人妆容,非满人风俗”,大为不满,严厉斥责;经过40年的选女,皇帝发现“所有穿大衣、戴衣领的歌舞女郎都带着一个坠子,拴在一只耳朵和一把钳子上 。”因为八人女都是三耳三钳,也就是每只耳朵上戴三个耳环 。当甘龙看到涂面的女修变成一只耳朵一只钳子时,他觉得这无疑是受了汉文化的影响,与“满洲旧体”严重相悖,于是说这样的服装“其实不是满洲” 。
龙马上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说旗女“在我面前都是这样,更不用说在家里肆意的穿着了 。”也就是说,如果像选秀这样的公共场所都是这样的着装,那么旗人妇女平日的私服汉化程度必然更差 。因此,他再次强调了服饰与满族文化的重要关系,说“这虽是小事,不加劝诫,也会逐渐流行起来,与满洲的旧风俗有很大关系 。”

清代选秀女就是给皇帝选妃?它的作用不止于此





影视剧中的一耳三夹造型
从此,清朝皇帝开始注意禁止选秀中旗人妇女的汉化倾向 。比如嘉庆九年,立黄旗,报满天下 。旗内汉军女修十九人全部被缠住 。嘉庆帝当即斥责此举“十分不妥”,说:“一旗十九人,其他七旗汉军不能不思量 。”
但是,嘉庆毕竟没有父亲想得那么深 。起初他乐观地认为这种现象应该只存在于八旗汉军中,而且是汉军中的下层旗人姑娘 。“但这样的汉军从小生活在农村,所以沾染了汉学 。”然而,他很快发现自己错了 。在几年后,嘉庆皇帝发现“自己卑微家庭的衣服仍然朴素,大臣和官员的女儿的袖子比汉族妇女的袖子要宽 。”
前面说了,清帝一直认为满洲旧俗和汉族风俗的区别,就是简朴或简朴与奢侈的区别 。入关后满族人变得奢侈懒散,都是受汉族风气的影响 。在这里,嘉庆皇帝说,旗人苏晗家的衣服仍然简单,这意味着他们仍然保持着满洲的旧习俗 。官员的女儿衣着华丽,袖子宽大,但受汉文化的影响更大 。也就是说,他之前的判断是完全错误的 。
对此,嘉庆不禁感叹,“男为尚义所缚,女在闺阁难检其衣” 。也就是说,女人比男人更难管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