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为什么是一场改良运动( 四 )


但是,要深化对中国文明的理解,在五四以来的这一脉络中理解中国的模式有其不足之处 。甚至可以说,要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文明,五四成为一个瓶颈 。如果绕过五四,回到晚清民初,可以发现,这个历史时期,是新旧交接的时代,是廖平、康有为、皮锡瑞、章太炎他们这一拨“不新不旧”的人的时代 。他们这一代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也是唯一一批既能完整地理解中国文化,又能站在中国自身的立场上看待西方,接受西方某一部分的思想,而后提出他们的理论的一代人 。
这个群体的学问之中,有对传统中国和中国未来两个方面的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眼里未来中国是传统中国的延续,也就是说,“中国”本身自有延续性 。这批学者基本上都是站在传统中国、传统文明的内部看西方,他们对西方的态度,是反思性地接受,虽然有反思的程度差别与接受的程度差异 。而我们则是在一个已经经过两次大革命之后,站在现代的立场上看古代 。如果不体察我们与晚清之间的这种错位,可能无法真正深刻地认识晚清 。现在有许多人还认为,晚清学习西方,学得太肤浅,跟我们今天相比几乎不值一提,但事实上,即便像康有为、章太炎这些比较激进的人物,他们所接受的“粗糙”的西方思想,一旦与中国传统思想相结合,就发展出一套惊人的有力的理论 。而这套理论的背后是中国的文明传统,中国的文明传统的核心还是在经学之中 。
作为政治事件的戊戌变法,只是晚清发生的一系列政治事件中的一个环节 。但是作为文明事件的戊戌变法,却是不同立场但都秉承完整的中国传统的士大夫们,立根于传统吸纳西方,而进行的一次政治努力 。而且,对我们今天而言,他们的学问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尚无明确对于文学、历史、哲学这样的西式学科划分,因而可以比较整全地思考中国本身 。
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今人可以看到许多可以用于思考我们今天现实问题的学术资源,而且这种资源,正是经过五四的洗涤与现代学术分科之后的学术所无法提供的 。可以说,自甲午海战之后百廿年,中国的文明信心才真正开始恢复 。而在戊戌变法百廿年之后的今天重提这场伟大的变革,其意义不止在于反思这场政治变革,而且更在于重新认识推动这场变革的那些思想家的努力 。他们对中国未来的思考,背后都屹立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古典文明 。我们今天亦然 。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
:26359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