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是怎么来的,红彤彤的灯笼是怎么诞生的

除了灯笼,三兆村社火在西安也是出了名的 。据史料记载,中国灯笼起源于西汉时期,而三兆村制作灯笼也始于汉代,当时,汉宣帝刘询陵园在村南,这里曾是皇家墓群,最早落户的村民几乎都是守陵人 。三兆村最负盛名的当属灯笼 。灯笼村的灯笼不仅在西安有名,远销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有眼光的村民甚至把生意做到了国外 。
西安有名的三兆灯笼竟和守陵有关,这个村名是怎么来?

灯笼是怎么来的,红彤彤的灯笼是怎么诞生的


【灯笼是怎么来的,红彤彤的灯笼是怎么诞生的】三兆村 陶浒 绘三兆村位于雁塔南部杜陵塬下,与长安交界,隶属雁塔区曲江街道办事处 。这里东临浐河、南望终南、西接曲江、北瞰古城 。村呈南高北低走势,村南川塬叠层,地势高耸,汉宣帝陵雄卧塬头,周围陪葬墓群星罗棋布 。三兆村,原称三兆镇,曾是蓝田、商洛一带通往长安的交通枢纽,辖15个村民小组,1300多农户,5000多人 。
据村史记载,唐代此地为乐游乡 。宋、明代为三兆里 。清代为三兆社 。民国为三兆村、三兆镇 。1956年:为三兆村农业高级生产合作社 。1962年:为三兆大队,下设十四个生产小队 。1978年:为三兆大队,下设十五个生产小队 。据祖辈相传,北宋时期,民耕联畔,居住分散,三户五户、十户八户,多则二三十户为一庄院,没有统一村名 。
大家就产生了合村起名的意念 。当时庄院集中有八家,即孙家窑、纪史坊、车家门、熊家什字、张家场、陈家庄、呼家营园、集贤巷,八个庄院合成一村起名“三兆” 。为何起名三兆?其意有二:一是“兆”者在此取吉祥之意;二是鸿鹄塬南起秦岭北麓,北至渭河南岸,形成多处冲击台地,三兆为第三台地,故称三兆 。三兆村历史上是一个人口流动较大的村,现存姓氏还有二十多个 。
张王李赵、车陈崔闫、孙郭荆官、秦刘呼延、侯杨胡葛、姚乔田董等,其大户姓氏主要有车、陈、呼、王等 。三兆村附近曾出土过一方墓志,墓志中提到“唐乾符三年九月葬于京兆府万年县三兆村”,可见唐时此地已有三兆村 。据村中老辈人说,三兆村早在汉代便已形成,当时住着杜陵守墓人 。清朝时,三兆村因颇具规模而被分成东、西、南、北四个小村,但四小村始终是一个整体,因为它们被同一堵村墙圈着 。
据说村墙建于明朝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作用是抵御战乱 。当时村子东西南北各筑四座门楼,由村墙相连,墙外还挖有护城河 。三兆村最负盛名的当属灯笼 。据史料记载,中国灯笼起源于西汉时期,而三兆村制作灯笼也始于汉代,当时,汉宣帝刘询陵园在村南,这里曾是皇家墓群,最早落户的村民几乎都是守陵人 。传说三兆村民作为守陵人需要照明,于是开始做灯笼,后来代代相传,做灯笼的手艺就流传下来 。
现在,三兆村1000多户村民中,95%以上的人家都会做灯笼 。在上世纪80年代初,西安市面上90%以上的宫灯、造型灯,大都来自这个村 。灯笼村的灯笼不仅在西安有名,还远销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有眼光的村民甚至把生意做到了国外 。每到年节时分,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赶制灯笼 。三兆灯笼当年受欢迎程度,一点不亚于如今的凤翔泥塑和华县皮影 。
灯笼,已成三兆村符号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家家户户都有灯笼作坊 。不过,近几年来由于制作灯笼成本上涨,加之外来人口猛增,多数村民靠出租房屋过活 。个别有条件的家庭作坊成立了公司,因如今许多花灯已不能靠手工完成,须有大型机器介入,再加上需求量大,工厂化加工是必需的 。如今,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西安城墙等所用部分花灯依旧出自三兆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