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顾茅庐 刘备为啥要三顾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 刘备为啥要三顾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刘备为啥要三顾茅庐)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这是诸葛亮所写《出师表》中的一句话 。这句话换成大白话无非是,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求能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从未敢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先帝(刘备)不因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 。我为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事隔二十一年,刘备三顾茅庐三请恩情仍被诸葛亮永志于心,念念不忘 。
刘备虽是个织席贩履小商贩出身,但毕竟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论辈分还是当朝皇帝汉献帝的叔叔,人称“刘皇叔” 。刘备这个“皇叔”到底有几分真实性就不得而知,甚至连刘备本人都说不清楚 。但不管怎样,当时的刘备也算是一方英雄,是曹操煮酒论英雄时口中: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而诸葛亮,此时的身份无非是一介草民,深居乡村的农夫 。另外,三顾茅庐之时,刘备已经46岁,是长者 。而诸葛亮才26岁,是年轻人 。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成就一番伟业,刘备不惜不顾身份、地位、面子以及年龄悬殊,恭恭敬敬,诚心诚意地礼遇诸葛亮 。
【刘备三顾茅庐 刘备为啥要三顾茅庐】为了让卧龙先生出卧龙岗,刘皇叔不惜屈尊降贵,三顾茅庐,原因有三 。
即其一,卓尔不群的中介 。
诸葛亮虽隐居在乡村,做一个有大略的农民,却声名远播,甚至连卧龙岗的农民都自愿免费为诸葛亮打广告 。另外就是名人效应,不一样的托 。刘备之所以会知道南阳还藏有诸葛亮这类高人,是因为先有司马徽的介绍,而又有徐元直的推荐 。而司马徽,徐元直都是荆州本地的名人名士 。能获得司马徽等这样的名士为诸葛亮作推荐,从中穿针引线,刘备岂有不感兴趣,不上心的道理 。
其二,异乎寻常的安排 。
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一而再,再而三前往卧龙岗 。可第一次没碰到,算是凑巧;第二次未遇上,可是故意;第三次邂逅上,但诸葛亮却在屋里睡大觉,让刘备独自一人恭恭敬敬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了半晌又一个时辰再加上更衣半个时辰 。很明显,诸葛亮有意这样做 。一来自视有大才,一请就去,显得自己不值钱,自然要让刘备多跑几趟 。顺便耍下大牌,摆下架子,才能保证今后有话语权;二来考验刘备的诚意和耐性,有点姜太公钓鱼的味道在其中 。诸葛亮异乎寻常的安排,才会有“三顾茅庐”在历史上传为佳话 。
其三,与众不同的背景 。
在东汉,名士、外戚、世家是最有权威的三个身份 。只要能得其一就能称霸一方 。袁绍兄弟、曹操和孙权就是靠这三个身份中的一个或二个或三个全占而称霸一方 。而刘备却三个身份一个也没沾边,只顶了个“汉室宗亲”行头在华夏大地混日子 。诸葛亮表面上虽是个农夫,实际上却是个名士,甚至是中原世家子弟 。周边的亲朋好友要么是荆州的世家子弟,要么是荆襄的名士 。诸葛亮与众不同的身份,正是刘备称霸的必要条件,才值得刘备屈尊纡贵,三顾茅庐 。
诸葛亮有大才大智,却心甘情愿窝在农村当农民,并不是不肯出山成就一番伟业,而是在等一个求贤若渴的贤明诸侯主动抛来橄榄枝,效仿当年吕尚在磻溪钓鱼,在隆中草庐等来不被世人看好的刘备 。刘备的志向及谦卑,竟被诸葛亮认同与欣赏,才有后来“鱼水关系”君臣榜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