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简介 王羲之唯一真迹( 二 )


举体无饶
范启给郗超的信写道:"子敬全身干巴巴的,即使扒下他的皮,也没有一点丰满光泽 。"郗超说:"全身干巴巴的比起全身都是假的,哪样好?"范启本性矫揉造作,絮烦多事,所以嘲笑他 。
管中窥豹
王献之只有几岁大的时候,曾经有一次观看门生们玩樗蒲,看出双方的胜负,就说:"南边的要输 。"仆人们见他是个小孩,瞧不起他,说道:"这个小孩就像从管子里看豹,只看见豹身上的一块花斑(看不到全豹) 。"王献之说:"我是远惭荀奉倩(荀粲),近愧刘真长(刘惔) 。"(荀粲、刘惔二人从不与下层人接近)就拂袖而去 。
十八口大缸
王献之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 。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王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 。王羲之夸赞他:"此儿后当复有大名 。"
十来岁时,他自认为字写得不错了 。一天,他去问父亲:"我的字再练三年就够好了吧?"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摇着头说:"远着呢!"献之又问:"那,那五年呢?"母亲的头仍旧摇着 。献之急着追问:"那究竟多少年才能练好字呢?"又问道:"父亲,大家都说您的字写得好,那有什么秘诀?"王羲之看看儿子,心想这书法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怎么可能入人眼目呢,于是他走到窗前,指着院内的一排大缸说:"你呀,写完那十八口大缸水,字才有骨架子,才能站稳腿呢!"王献之听了心里很不服气,暗自下决心要显点本领给父母看 。
于是他天天按父亲的要求,先从基本笔画练起,苦苦练了五年 。一天,他捧着自己的"心血"作品给父亲看 。王羲之没有作声,翻阅后,见其中的"大"字架势上紧下松,便提笔在下面加一点,成了"太"字,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心中有点不是滋味,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 。母亲则仔细地揣摩,许久才叹了口气说:"我儿字写了千日,惟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走近一看,惊傻了!原来母亲指的这一点正是王羲之在大字下面加的那一点!献之满脸羞愧,自感写字功底差远了,便一头扑进书房,天天研墨挥毫,刻苦临习 。聪明的王献之深深的体会到写字没有捷径,只有"勤"字 。
【王献之简介 王羲之唯一真迹】不知又经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他的书法大有长进 。后来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书法家,与父齐名,并称"二王" 。
人物生平
王献之字子敬,小名官奴,为王羲之第七子 。他少负盛名,高超不凡,放达不羁,虽终日在家闲居,但形貌举止并不显得懒散,才华气度超过时人 。
他曾与兄长王徽之、王操之一起拜访谢安,两位兄长多谈世俗事,王献之只随便说了几句问候寒温的话 。离开谢家后,客人问谢安王氏兄弟的优劣,谢安说:"小的优 。"客人问原因,谢安回说:"大凡杰出者少言寡语,因为他不多言,所以知道他不凡 。" 后娶郗昙之女郗道茂为妻 。
王献之最初出任州主簿、秘书郎,后转任府丞 。被挑选为新安公主司马道福的驸马,屡辞不得,遂与郗道茂离婚 。谢安十分敬爱王献之,请他担任自己的长史 。
太元五年(380年),谢安因功进拜卫将军,王献之仍担任其长史 。不久,授职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征拜入朝担任中书令 。
太元十年(385年),谢安病逝后,有关他的封赠礼仪在百官中存在着不同意见,只有王献之、徐邈共赞谢安对朝廷有忠心与他所建立的功勋 。王献之还上书极力陈述谢安的功绩,晋孝武帝于是以隆重的礼仪封赠谢安 。
王献之因长期服散致疾,为避娶新安公主,又曾灸足,导致落下后遗症 ,最终于太元十一年(386年)病逝,年仅四十三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