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弹词

长沙弹词已经历史悠久 , 经过不断的传承和保护 , 如今已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是不可抛弃的 , 需要我们的传承的 。弹词共有三个流派 , 各具特色 。详细解说就在下文 。有兴趣的就跟小编一起走进长沙文化看看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弹词吧 。
长沙弹词是一种湖南省的汉族戏曲剧种 。流行于湖南湘江、资水流域的长沙、益阳、湘潭、株洲、浏阳等地 。长沙弹词源于道情 , 用方言说唱 , 也有称长沙弹词为道情的 。清杨恩寿著《坦园文录》记载长沙道情艺人张跛于同治年间演唱情形时说:“以鼓板唱道情” , “惟肖惟妙” 。
后来有了一人弹月琴 , 一人以渔鼓简板和小钹击节 , 二人对唱的“渔鼓道情” 。艺人在秋收之后串村说唱 , 平时在城镇街头卖唱 。20年代中期 , 长沙艺人周寿云、舒三和等进入茶馆茶社“坐棚”说书 。50年代以后定名为“长沙弹词” 。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弹词之名 , 最早见于明代 。成书于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馀》卷二十记杭州人八月观钱塘大潮 , “其时代人百戏:击球、关扑、鱼鼓、弹词 , 声音鼎沸 。”见于著录的明代弹词作品有梁辰鱼的《江东廿一史弹词》、陈忱的《续廿一史弹词》 , 可见当时弹词已广泛流传 。
而弹词之起源更当在此之前 , 明减懋循《弹词小序》称元末杨维桢避乱吴中时曾作《仙游》、《梦游》、《侠游》、《冥游》弹词四种 , 惜皆散佚 。今所传弹词多为清中叶以来作品 , 数量甚夥 , 以胡士莹《弹词宝卷书目》一书所收最为详备 。
弹词按照各地称呼的不同 , 有苏州弹词、开篇、扬州弦词、四明弹词、绍兴平湖调、平胡调、长沙弹词、木鱼歌等等 。
长沙弹词的说唱风格主要有三个流派 , 一是廖派 , 以廖福兴为代表 , 他的表演 , 唱腔少 , 带着懒洋洋的味道 。一是周派 , 以周寿云为代表 , 他的表演 , 唱词多 , 唱得铿锵有力 。还有就是舒派 , 以舒三和为代表 , 他的表演 , 唱腔正统 , 但显得呆板 。
彭延昆的说唱吸取了各派精华 , 并将湘剧、花鼓调、黄梅戏、京剧的一些唱腔融入说唱中 , 自成一派 , 而他本人也被称为“长沙弹词活化石” 。以前 , 长沙弹词包括平腔、欢腔、柔腔、悲腔、大悲腔、怒腔、神仙腔等唱腔 , 彭延昆博采众长 , 融化运用 , 自创“滥腔” , 使长沙弹词的形式更加灵活 , 韵味更为深长 。
曲艺在经受着考验
长沙弹词有说有唱 , 韵散结合 。说白又有散白、韵白两种 。也有一唱到底的短篇唱段 。它的唱腔早期比较简单 , 以板式变化体为主 , 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吸收一些民间小调和戏曲唱腔 , 成为板式变化体与曲牌联套体相结合的曲调形式 。有“八板九腔”和“九板十三腔”之说 。长沙弹词传统节目中的短段叫作“小本” , 有《林英自叹》、《湘子仕图》、《宝钏记》等 。
长沙弹词是城市曲艺的一种 , 在上世纪初曾经兴旺一时 。但在“文革”后迅速衰落 , 到今天 , 长沙弹词承载的所有历史和文化都肩负在彭延昆身上 。
不可否认 , 长沙弹词已经衰微 , “物竞天择 , 曲艺也是一样 。”长沙曲艺曾在歌厅发展起来后 , 借助歌厅兴旺了一段时间 , 那时 , 长沙弹词怎么没想到进歌厅呢 。力量太单薄了 , 再加上在印象中歌厅是很吵闹的地方 , 而长沙弹词需要静下心来 , 闭着眼睛慢慢地韵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