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悠久的华夏大地,从古至今就流传着许多的传统文化,而这些传统文化一直都被完整的保留下来 。而婚姻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每个城市都有着不同的婚俗文化,下面的山东文化,为您带来山东的婚俗文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
亲迎
迎娶礼仪,通常称为喜事、将媳妇、娶媳子,婚礼之前要请亲戚朋友或街坊邻居共同来帮忙 。主持操办喜事的头目称为总管,或称大总管,为了与办丧事的总管相区别,亦称红总,由他按照主人家的意图来安排各项事宜,诸如写对联、下请柬、启用车轿、请乐队、厨师、帐房先生、勤杂人员、安排迎亲、送亲、宴客等等 。
这场喜事办得是否红火热闹,主人家花钱多少是否得当,亲家宾客是否满意,礼仪是否周到,就全看红总的能力了 。所以,红总是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一般由村里懂得这套礼仪的长者来担任 。婚礼之前还要下帖邀请客人,有的客人不搬不来,那就要用马车、地排车或者胶轮小推车去搬 。至此,结婚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
娶亲是整个婚礼过程中最有情趣的环节,旧时临娶的前一天,新郎要换上新装,鼓乐相随绕村挨户行礼,称为行家礼,意思是恳请亲邻在婚娶的日子里多多帮助 。有的地方只给本族的人家行礼,谓之演家礼 。东平县的男子,在迎娶新妇的前一天到亲友家行礼,谓之告冠,而亲友送礼亦谓之冠敬 。
无棣将婚之夕,婿衣冠谒家庙;陵县将婚者,成人冠服,拜父母兄弟姊妹而已;桓台将婚时,着成人冠服,告庙,拜父母、叔伯、兄、姑及姊,并宗族长辈、乡先生;泰安、东阿都以婚礼为冠礼,即婚娶为成人,未婚为童子 。
婚礼的前一天,女方家里的亲朋也都到齐,为新娘暖嫁,或称暖轿 。暖嫁就是晚间请一班吹鼓手吹打一番,有的还要请一小戏班来清唱几出 。这天晚上,新娘要向父母行“辞娘礼”,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临沂一带习惯“送亲”,婚礼前一天晚上雇的轿子就来到女家 。轿夫们一起参加暖嫁,这时要盛情款待,让他们在第二天能把轿子抬得稳当,不颠不晃 。莱阳一带,在婚礼前一天下午,男家把轿子送往女家 。送轿子时,新郎先在轿里坐上十几步远,然后再下来,意思是压压轿子 。
娶亲之日,礼俗繁多,迎娶新娘过门是首要的一项 。山东各地,在迎娶方式和迎娶时间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迎娶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新郎亲自去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也可以称为迎亲;第二种是新郎不亲自去,而是派其兄弟或叔侄到女家接新娘,可以称之为等亲;第三种是男家不派人去女家,而是由女家把新娘送来,可以称之为“送亲” 。
迎亲在有的地方称为“大娶”,多为有钱人家所采取,生活富庶地区的一般人家也常采用 。等亲和送亲有的地方称为“小娶”,适宜于一般家庭的经济状况,临沂、济宁、泰安、淄博、滨州等地区,大多采用此种形式 。梁山贫寒人家娶亲多数乘车,仪式简单,俗称“一车二牛俩灯笼” 。迎娶新娘进门的时间,一般都在中午,但曲阜、泰安、博山等地却在子夜,日照等地多在午后 。中午娶亲者,早晨最先来到办喜事人家大门前的是吹鼓手,他们用大杆号对着主家的大门鼓吹一通,这在龙口叫“鼓门” 。
主家听到号声,便开门将吹鼓手迎进家里,再去“鼓洞房” 。稍事休息以后,便开始奏乐 。乐队一般有粗细两班,轮流演奏,有时还夹有戏曲清唱 。这时,轿夫抬着花轿,带着旗、锣、伞、扇、灯笼等各种执事来到门前,帮忙的人也陆续就位,院里院外喜气洋洋,一派欢乐景象 。早饭吃过喜面后,迎亲的花轿即要起程 。新郎换上新装,从前多是身穿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帽或者大礼帽,胸前别上一朵大红花,坐进轿子 。迎娶的轿子有两乘,新郎乘坐的叫“官轿”,准备给新娘坐的叫“花轿” 。
推荐阅读
- 独具山西特色的山西晋剧
- 陕西特色戏曲文化:陕西眉户戏
- 各具特色的广西饮食文化
- 独具地域特色的天津的饮食文化特色
- 清明节可以野餐吗?
- 被誉为皇家血统的大弦戏表演特色
- 独具特色的南京语言文化
- 具有海滨风光的大连三山岛
- 独具特色的长春方言文化
- 湖南特色戏曲文化:辰河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