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墨画的意境与追求是什么 中国水墨画( 三 )


中国画的写意传统首先是由有生于无、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造就的 , 所谓无景处都成妙境——这是中国画中最为成熟和成功的手法 。
对此 , 张大千解释道:
“中国画常常被不了解画的人批评说 , 没有透视 。其实中国画何尝没有透视?它的透视是从四方上下各方面着取的 , 现在抽象画不过得其一斑 。如古人所说的下面几句话 , 就是十足的透视抽象的理论 。他说‘远山无皴’ 。远山为何无皴呢?因为人的目力不能达到 , 就等于摄影过远 , 空气间有一种雾层 , 自然看不见山上的脉络 , 当然用不着皴了 。‘远水无波’ , 江河远远望去 , 那里还看得见波纹呢?‘远人无目’是一样的 , 距离远了 , 五官当然辩不清楚了 , 这是自然的道理 。所谓透视 , 就是自然 , 不是死板的 。”
中国画家对空间的透视不同于西方的焦点透视 , 中国画家以仰俯古今的精神欣赏宇宙空间大化 , 致力于表现的是大自然的节奏和谐 , 因此 , 画家并非从一个固定的角度进行焦点透视 , 而是致力于全方位地考察大千世界 , 也就是一目千里下对时空的了然在行心 。
因此 , 中国的绘画语言是自由的 , 能充分地表达情感的抽象性 。
虚中有实 , 实中有虚;有景、有情 , 情景结合创造产生出无穷的变化 。这是山水画中最常用的手法 。其中 , 中国画中的“留白”就是一种具体的表现 。所谓“偏角山水” , 追求的是留白制造的想象空间以及突出主体 。
“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中的马远、夏圭就因画作构图多截取景物的一角或片断 , 使画面中留下大块的空白 , 而被人称为“马一角”和“夏半边” 。
马远《踏歌图轴》
马远的《踏歌图轴》描写的是田埂之上 , 老少作欢笑踏歌状 。近处疏柳大石 , 远处高峰对立 , 中部浮云“留白” , 以写实 , 突出前景色并过渡出后景 。这是“马一角”的代表作 。这里的“虚”建立在画家对全景的实体考察上 , 留出足够的空间 , 表现出邈远和空灵的意境 。
而对水墨法的追求更使写意传统得到全面表达 。“笔墨”是中国画的独特的表现语言 , 被认为是世界绘画之林中的“汉语” , 是中国人最有代表性的视觉语言 。墨色在中国绘画里替代了一切原色 。在水的配合下 , 成为了“浓淡干湿焦五彩” , 这五彩就具备了表现万千颜色的能力 。中国人物画的特征在线描 , 中国山水画的特征在皴法 。线描与皴法都离不开笔墨意趣 。
五代宋初“荆关董巨”四大家的出现 , 使中国山水画达到了高峰 。荆浩和关仝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 , 以描写雄伟壮美的全景式山水画为特点 , 开创了大山大水的构图;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江南山水画派 , 则善于表现温润透逸的江南景色 。作为中国山水画重要技法之一的“皴法”在此时得到了很大发展 , 水墨成为重要的写意手段 。
(五代)关仝?关山行旅图
《关山行旅图》是关仝的传世作品 。高耸峰峦 , 深谷云林 , 寺庙隐于其间 。近处小桥茅店 , 旅客商贾往来 , 富有生活气息 。所画树木有枝无干 , 简劲老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