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田李下的成语故事及解释「瓜田李下成语故事内容」


瓜田李下的成语故事及解释「瓜田李下成语故事内容」


瓜田李下成语故事 瓜田李下成语故事
[释义]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跟;走过李子树下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有偷瓜、偷李子的嫌疑 。比喻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 。
[语出]“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在瓜田里不提鞋子,在李树下不整理帽子,以免被别人怀疑 。因此,“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中的“瓜田”和“李下”就是有可能被人怀疑的场合了 。现在,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 。
经过瓜田,不要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 。容易误用来形容田园生活 。古人强调正人君子要顾及言谈举止,风度礼仪,除此之外,还要主动避嫌,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 。[1]
附:《君子行》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 。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 。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 。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
《君子行》:此首无作者名,《文选》卷二七作《古辞》,《艺文》卷四一、《诗纪》卷一三作《曹植》,又见《曹子建集》卷六,无“嫂叔不亲授”四句,注称“古乐府作古辞,冠字下有四句云云”,恐编者有误,故附此 。
小贴士:不能做坏事这个道理没错 。而,不做让人误会的事情,也很重要 。
[正音]瓜;不能读作“zhuǎ” 。
[辨形]瓜;不能写作“爪” 。
[近义]瓜李之嫌
[用法]常常构成“有……之嫌”的格式;故有“瓜李之嫌”的说法 。一般作主语、定语 。
[结构]联合式 。
[例句]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是在~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
[英译]in a melon patch or under a plum tree in suspicious circumstances or surroundings
[成语故事]
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官职是工部侍郎 。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现在的陕西邮县)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 。皇帝就以这件事来问柳公权:“郭宁是太皇太后的继父,官封大将军,当官以来没有什么过失,现在只让他当邮宁这个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什么不妥呢?”柳公权说:“议论的人都以为郭宁是因为进献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个官职的 。”唐文宗说:“郭宁的两个女儿是进宫陪太后的,并不是献给朕的 。”柳公权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们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从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引申来的 。这里柳公权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 。
;
瓜田李下的成语典故瓜田李下,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动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 。也指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
知识拓展:
【拼音】:guā tián lǐ xià
【解释】: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
【出自】:古乐府《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
【示例】:但~,嫌疑难辩,万一已拘者畏法混供,也甚怕堂讯之下,玉石不分 。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定语;同“瓜李之嫌”
成语典故:
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官职是工部侍郎 。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现在的陕西邮县)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 。皇帝就以这件事来问柳公权:“郭宁是太皇太后的继父,官封大将军,当官以来没有什么过失,现在只让他当邮宁这个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什么不妥呢?”柳公权说:“议论的人都以为郭宁是因为进献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个官职的 。”唐文宗说:“郭宁的两个女儿是进宫陪太后的,并不是献给朕的 。”柳公权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们哪能都分辨得清呢?”,“瓜田李下”是从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引申来的 。这里柳公权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