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式触控灯地球仪排行榜前十名


充电式触控灯地球仪排行榜前十名


核心观点:到2030年,印太超区域(Supra-region)有可能成为世界权力角逐的中心——既是全球强国“扎堆”处,又是列国斗争之舞台 。在环印度洋和环太平洋的广袤陆地与海洋上,高新科技的可持续首创与大规模应用,巨大人口的聚集效应,政治-军事强国的相对集中,宗教信仰、意识形态与复杂的民族矛盾,以及“远印太”地区(欧、俄、拉)的相对衰落等要素,或将加剧上述地缘趋势的最终形成 。
长久以来,权力转移(power transition)一直都是(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争辩的焦点,同时也是国务家、战略家必须审慎应对、准确预判的重大挑战——因为任何能够有效维护国家利益与世界和平的战略擘画都必须建立在对最重要的宏观趋势的准确把握基础之上 。
冷战后,美国一超独霸,维系了两个半总统的“单极时代”(unipolar era,从老布什第一任期到克林顿,再到小布什) 。但也正是在其权势的巅峰时刻,小布什总统在其第一任期面对911事件所带来的紧迫挑战时,选择了一种代价高昂的应对模式——相继发起阿富汗塔利班战争与伊拉克萨达姆战争 。作为这两场军事上胜利、战略上失败的大战的主要副产品,2008年发源于华尔街的次贷危机让美国的全球霸权遭受重创 。与此同时,历经三十余年改革开放、“入世”7年来GDP高速增长的中国崛起于世人面前 。也就是从这个时刻开始,全球有关“谁将是下一个霸权”、“世界权力的中心将移至何方”的大论战拉开了帷幕 。
十年论战,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缺乏具有可操作性、可观测、可比较的统一标准,有可能是造成论战缺乏效率的原因之一 。而在最近的一些研究成果中,阎学通等学者提出了一个相对较有可操作性的“权力中心转移”判别标准:第一,该地区必须包括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即有一个或几个国家应当具备世界级的物质力量(尤其是军事力量)和文化力量(尤其是思想力量),并成为世界其他国家所模仿的样板 。第二,世界中心还应是国际矛盾最为集中的地区 。这种矛盾主要体现在中心国家在本地区及其他地区的争夺上 。从历史上看,世界中心具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中心国家的战略争夺主要是其所在的地区,另一种是中心国家的战略争夺从中心扩散到边缘地区 。当战略争夺的重心是中心国家所在地区时,该地区的世界中心地位就更加突显 。在上述两个条件中,是否有世界级影响力国家的存在,是决定一个地区能否成为世界中心的前提 。
借助上述判断标准,人们在旋转的地球仪上做一粗略的扫描,似乎很容易将目光投入印太地区 。印太(Indo-Pacific)所囊括的范围并不十分明确 。从最广义的角度看,只要是环印度洋国家(Indo-rim states)和环太平洋国家(Pacific-rim states)都可以被纳入“印太超区域” (Supra-region)的范畴 。当然,美国方面给出了一个较为狭隘的印太地区范围,主要局限于印度洋东岸(包括南亚次大陆但排除了东非和中东地区)、太平洋西岸(包括东亚、东南亚以及美国,但不包括拉美地区) 。无论是哪种版本,目前至少可以肯定的印太地区的六大力量:美、日、印、澳——特朗普所指称的所谓“四方安全对话”(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简称Quad),以及特朗普版“印太战略”所针对的目标——中国,以及曾经在特朗普版印太战略中暂时缺席,而后又占据重要地位且很快公布己方版本印太战略的东盟 。
用第一条标准看,这六大力量几乎囊括了全球除欧盟之外最强大的经济体:美国第一,中国第二,日本第三 。印度目前GDP全球排名稍逊之,但其人口基数、科技势力以及增长势头,让一些国际评级机构认为他们在2030年到2040年之间有可能接近甚至超过日本的水平,也就是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此外,东盟、澳大利亚也是全球最为活跃的经济体之一 。在军事领域,美国即便在中国经济崛起的赶超下,其经济霸权地位受到一定冲击,但其科技与军事霸主地位在很多分析人士看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都仍将保持一定优势 。而中国、印度、日本无论在军费开支,还是在军队科技含量、综合实力上,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军事大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