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健康养生小常识 立秋养生八个小常识


立秋健康养生小常识 立秋养生八个小常识


8月7日立秋,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变化 。但立秋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炎夏的余热未消,处暑节气也将接踵而来,“秋老虎”也虎视眈眈,天气逐渐转向干热 。所以立秋节气后虽早晚会比较凉、温差变大,白天尤其是午间依然闷热 。此时人易倦怠、乏力,清热解暑要继续,但相对炎夏要有所变化 。要多喝水、淡茶、菜汤等,以清热祛暑 。下面小编为你介绍立秋养生小常识,引起来看看 。
立秋要防秋燥
秋燥症主要靠预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 。特别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等功能,很适宜有内热,出现肺热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结的人食用 。要尽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秋梨是很好的秋季水果,对于止咳、去燥有很好的疗效 。
立秋要养肺
立秋后,阳气转衰,阴气日上,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根据顺应四时的养生原则,秋冬养阴 。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疾病,因为需要润燥、养阴、润肺 。从五行生旺推算,此时肝脏、心脏及脾胃处于衰弱阶段,而立秋后肺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根据阴阳调和,机体平衡的原理,要加强对这些器官的调养,使肺气不要过偏,影响机体健康 。
秋燥易伤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 。同时可适当多食一些酸味果蔬,食酸以收之 。
另外,在肺盛之时易影响到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气血,肝气受制的秋天,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等表现,表现在生理方面则为容易引起气血失调等疾病的发生,比如:内分泌紊乱等问题,像月经失调、心慌心悸、失眠问题等 。当出现此类现象时,可通过养阴、柔肝、疏解等方法调理 。
立秋要祛暑降温
立秋后,尽管昼夜温差变大,但是白天有时仍然很热,有时暑气更加逼人,所以,防暑降温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怠慢 。
措施有三:首先,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从餐桌上撤除 。一般来说,此类饮食能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 。因此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处的 。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 。二是寒凉饮食要减少 。经过一个长夏后,人们的身体消耗都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弱,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例如:西瓜、梨、黄瓜、葡萄等,其性味寒凉,多食可能伤及脾胃,所以要少吃 。三是饮食营养要加强 。不能只为了追求清热解暑,而使饮食过于清淡 。事实上,到了立秋可适当吃肉食,有许多食品如鸭肉、泥鳅、鱼、猪瘦肉、海产品等,既能清暑热,又可补益,可放心食用 。
立秋后少吃秋瓜
立秋之后还要谨记“秋瓜坏肚” 。不论西瓜或香瓜、菜瓜,都不能任意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阳气 。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 。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腹泻、下痢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 。
立秋要预防感冒
立秋后,白天炙热的气温到了晚上,就会开始变得清凉起来,因此,早晚温差过大容易引起频发感冒等 。专家提醒,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