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和千足虫有什么区别?
蜈蚣是扁长节肢食肉动物,每一节皆有脚一对 。源起希留利亚纪,至今仍有两千八百种存活 。和节肢动物一样,以多节肢生物闻名 。是一种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陆生节肢动物 。
千足虫,又叫马陆,属于无脊椎动物,多足纲,倍足亚纲,体节组成 。长约20~35毫米,暗褐色,背面两侧和步肢赤黄色 。马陆能喷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热带雨林中的马达加斯加猩红马陆喷出的液体能使人双目片刻失明 。
千足虫与蜈蚣有什么区别
【蜈蚣和千足虫怎么区分】主要区别有,科目分类不同、外形特征不同、生活习性不同,具体如下:
一、科目分类不同
1、千足虫
学名马陆,又名千足虫、千脚虫、秤杆虫 。属节肢动物门、多足亚门、倍足纲、马陆种 。
2、蜈蚣
学名蜈蚣,又名天龙、百脚、吴公 。属节肢动物门、多足亚门、唇足纲、蜈蚣种 。
二、外形特征不同
1、千足虫
体长2~280毫米 。体节两两愈合(双体节),除头节无足,头节後的3个体节每节有足一对外,其他体节每节有足2对,足的总数可多至200对 。一般雌虫可以长750只脚,是世界上脚最多的生物。除头4节外,每对双体节含2对内部器官,2对神经节及2对心动脉 。头部有触角1对,大颚1对,小颚1对 。暗褐色,背面两侧和步肢赤黄色 。身体常卷曲成盘状 。
2、蜈蚣
呈扁平长条形,长 9cm~17 cm 。全体由 22 个环节组成,最后一节略细小 。头部两节暗红色,有触角及毒钩各 1 对,背部棕绿色或墨绿色,有光泽,并有纵棱 2 条,腹部淡黄色或棕黄色,皱缩,自第二节起每体节有脚 1 对,生于两侧,黄色或红褐色,弯作钩形 。质脆,断面有裂隙 。气微腥,并有特殊刺鼻的臭气 。
三、生活习性不同
1、千足虫
性喜阴湿,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层、土块、方块下面,或土缝内,一般白天潜伏,晚间活动 。如遇到危害或马陆受到触碰时,会将身体卷曲成圆环形,呈“假死状态”,间隔一段时间后,复原活动 。多食腐殖质,有时也损害农作物 。它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茎、嫩叶,除草坪外受害植物还包括仙客来、瓜叶菊、洋兰、铁线蕨、海棠、吊钟海棠、文竹等一些花卉植物 。
2、蜈蚣
喜欢生活在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地区,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角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寻食 。蜈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性凶猛,食物范围广泛,尤喜食昆虫类,寻食青虫、蜘蛛、蟑螂等 。在早春食物缺乏时,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藓的嫩芽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蜈蚣
千足虫与蜈蚣有什么区别
蜈蚣别名金头蜈蚣、百脚、百足虫、天龙、_、吴公、千足虫,是味古老中药 。喜居于潮湿阴暗处,多栖息在腐木、石隙间、阴湿的草地 。性畏光,昼伏夜出 。以小型昆虫及其卵为食 。分布较广,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安徽、河南、陕西等地,以湖北、浙江产量大 。
具有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功能,对肝及脑组织中的脂褐质,有明显的消除作用;能抑制子宫颈癌、肝癌、肺癌、白血病的癌细胞,对结核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对红色表皮癣菌等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还有明显镇痛、强心、溶血、降压、抗炎、抗惊厥、扩张血管,抑制中枢神经、增强心肌收缩力等作用 。
推荐阅读
- 蜈蚣留下气味吗
- 蜈蚣会爬到床上吗
- 蜈蚣的气味为什么很臭
- 空调的睡眠和省电模式哪个更省电
- 怎么能看出是干包榴莲
- 干包榴莲怎么判断熟了
- 理性和感性的区别是什么「理性和感性的区别是什么?」
- 钢笔和中性笔的区别是什么「中性笔和钢笔的不同之处在于」
- 青萝卜和白萝卜哪个营养价值高些 青萝卜和白萝卜哪个营养价值高
- 黑麦的好处和副作用 黑麦长期吃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