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特色的彝族舞蹈风格

彝族的舞蹈是独具特色的 , 也是举世闻名的 , 彝族舞蹈是流传在彝族地区的舞蹈 , 歌舞也是彝族人们生活当中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 形式非常丰富多彩 。每到节日与喜庆的时候 , 人们都会载歌载舞 。那么 , 大家对于彝族的舞蹈风格是否了解呢?
接下来 , 就让我们一起从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来看看吧!
下面 , 就把“火”定位为彝族舞蹈文化的象征符号 , 从民间舞蹈的人体动态保存与表现民族文化的根本特征入手 , 对彝族舞蹈的风格、动律、造型等动态形象和服饰、道具等要素进行分析 , 来诠释彝族舞蹈文化的独特风格 。
豪迈舞风
彝族被称为火的民族 , 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得彝族的舞蹈风格具有高原粗犷、豪放的特征 。彝族舞蹈种类繁多 , 舞蹈动作大多刚劲有力 , 力度大 , 而且动感十足 。打歌是彝族最常见的一种自娱性舞蹈 , 跳时人们紧密携手、相互挽臂 , 面向圈心熊熊燃烧的篝火 , 脚下踏地为节 , 且唱且舞 。在打歌高潮时 , 比男声高八度的音域里 , 女声边舞边用假嗓应声高唱“罗哩罗 , 罗哩罗哩罗” , 意思就是“虎哇虎 , 虎哇虎哇虎” , 这是对祖先的怀念和呼 。舞蹈节奏中舞者们高亢的歌声、强健的脚步声、急促的呼吸声 , 通过紧紧依靠的身躯将热情传播开来 , 使人们沉浸在通宵狂舞的气氛中 。
动作旋律
彝族人民生活的地区环境恶劣 , 在与环境作斗争的过程中 , 彝族人民形成了粗犷豪放、坚强刚毅的民族性格 。崇火崇虎的原始崇拜塑造了热情、强悍的民族特性 。刀耕火种的劳作方式使劳作的人们形成豁达开朗的性格和朴野刚强的秉性 。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 , 造就了彝族舞蹈热烈奔放、节奏明快的动律特点 。在篝火燃起时 , 人们围着篝火跳跃、旋转 , 有矮步顿足 , 有跳步搓脚;有拍手 , 有折腿 。步调和谐 , 动作激烈 , 彰显了“火”的本性 。
造型特点
彝族的舞蹈动作大多是动态的 , 舞蹈造型的雕塑感不强 。但彝族都有高原舞蹈“一顺边”的造型特点 。高原民族在生活和劳动中 , 由于山路崎岖 , 人们上山 , 下山 , 尤其是带着重物时 , 一侧脚步着地 , 身体重心多移向一侧 , 双手也随向一侧自然微摆 , 逐渐形成了既省力、又能减少危险的顺手顺边保持平衡的一顺边的体态 , 这种体态慢慢成为日常生活的基本动态 , 并逐渐升华为“一顺边”的艺术美 , 成为高原民族共同的审美心理 , 也形成了高原民族舞蹈中“一顺边”的艺术造型和文化现象 。
【独具特色的彝族舞蹈风格】同时 , 服饰和道具是民族文化的标志 , 舞蹈艺术常常通过富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和道具来增强舞蹈的动态美 , 扩大舞蹈的表现力 , 彰显独特的民族艺术特色 。而彝族崇火 , 因而在很多舞蹈道具方面都与火有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