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场仍在继续探底 房企自救才是王道

南京|市场仍在继续探底 房企自救才是王道


11月19日 , 央行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 其中 , 提及房地产模块的定调可以概括为一个字——“稳” 。  

央行原文是这样的:在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中指出 , 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 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 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 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 , 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 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 , 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 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这其中 , 重提“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 中信证券房地产行业首席陈聪认为 , 是在暗示托底需求不等于针对房地产市场定向放水 。
这对久旱待甘霖的房地产企业来说 , 算不上好消息 , 这意味着 , 房企缩表的过程将不得不继续 , 而在这个过程中 , 不可避免的要出现行业的兼并整合 。
而另一方面 , 央行的表态也传递出积极的信号 , 求稳是底线 。 且10月新增的信贷数据叠加不少房企已经在银行间市场进行融资似乎意味着政策底已经过去 。
房企该怎么办?
值得注意的是 , 在经历二轮土拍走低的溢价率和走高的流拍率之后 , 11月进行的宁波和郑州的土拍 , 折射出土地市场依旧冰冷的真相 。
数据显示 , 截止11月23日 , 月内共宁波和郑州两个城市进行了集中供地 。 两个集中供地城市平均溢价率仅0.8% , 平均流拍率达到36% 。
这似乎在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 , 躺平成为不少房企不得不做的选择 。 但陈聪认为 , 对房地产企业而言 , 躺平是不够的 , 只有先自救 , 才能进一步受益于房地产信贷投放 。 这种自救可能包括:千方百计处置地产主业之外的金融资产;实际控制人向信用债主体注入必要的资金;尽最大可能加快销售 , 转让合作项目等 。
确实 , 有不少房企已经走在自救的路上 。
万科继三年前喊出“活下去”口号后 , 再次发出“节衣缩食”和打造“战时氛围”的倡议 , 号召员工节省每一分钱;
恒大董事长许家印个人筹资70亿为企业输血后 , 11月17日 , 为回笼资金 , 恒大折价24% , 以21.3亿港元的总价 , 清空持有的恒腾股份;
融创通过出售贝壳股票、项目股权、文旅公司股权等方式 , 变现160亿元 , 同时还获得董事会主席孙宏斌4.5亿美元的无息借款支持;
中国奥园将部分香港房产及物业卖给新永投资 , 包括名万投资、双福、裕康三家公司的全部股份 , 并支付三家公司拖欠奥园的所有款项 , 合计为9亿港元 , 约合人民币7.39亿元;
同时 , 裁员也在路上 , 富力一年裁掉了37.6%的员工 , 从6万多员工砍到现在不到4万员工;
佳兆业直接撤销了北京和成都分公司;中南置地将成渝区域和云贵区域合并成西南区域公司 。
面对危机 , 战略收缩也成为当下房企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 从“出售物业等优质财产”、到“低价配股” , 再到“老板自掏腰包” , 各家房企陆续上演着不同的自救戏码 。
对房企来说 , 攻城略地已经不再是首要目标 , 如何在这个剧烈的行业整合中活下去才是考验每一家房企的终极命题 。
【南京|市场仍在继续探底 房企自救才是王道】市场最想知道的是 , 底 , 到底在哪?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真正的曙光?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表示 , 展望未来 , 按揭贷投放加速 , 开发贷滞后跟进 , 房贷利率有望下行 。 多措并举后 , 商品房销售可能明年二季度企稳 , 投资则要到下半年 。 房地产对整体经济拖累最严重的时期还未到 , 也许在明年一季度 , 此后才会边际缓解 。 但地产对明年全年经济增速的拉动可能是负向的 。

推荐阅读